缔冠期刊网

试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的实践探索

2022-06-08

王璐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诞生于西方,20 世纪初传到中国,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本土化探寻,虽然这个过程历经波折甚至一度中断,但是至今,新闻专业主义中的某些理念对中国当代新闻界仍具有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探寻其对当今新闻业的启示性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流变 实践探索

西方新闻界提出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客观性和独立性为原则。这一理念在我国作为一种“舶来品”,从20 世纪初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虽然其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但至今仍对我国新闻界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我国传媒业虽然目前已经重视建立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伦理和规范,但是仍存在着实践和理论研究脱节的状况,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研究仍显滞后。本文是在肯定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性的梳理,旨在为我国媒体更好的践行该理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溯源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现代新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新闻事业走向专业化、产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闻学概念。

根据学者陆晔和潘忠党的观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其次,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第三,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第四,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第五,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①。

李良荣教授认为,“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服务”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五个要件,强调媒介要具备服务公众的意识。为便于研究,笔者将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标,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媒介伦理和法律法规进行自律和他律,专业化的教育和操作理念等。

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报刊中的流变

“ 新闻本位” 最早是由邵飘萍在1923 年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提出来的,他指出“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②,“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惟新闻”③。新闻本位是指新闻活动要以新闻本身为出发点,按照新闻活动的自身规律开展活动。将其内涵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去就要求从业者做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站在独立的立场上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报道新闻,新闻媒体要保持独立的立场,做到经济独立和新闻自由,树立“公众服务”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可见,新闻本位理念的确立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形成的前提。

1、新闻本位的确立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初步形成

(1)真实性原则的确立。1872 年美查在华创办《申报》。即便它强调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事,但其在创刊时期也无法做到以事实为本位,新闻采编方面很不专业且内容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随后,《申报》由于受到西方报纸的影响,采编水平逐渐提高。加之它是一份日报,这就使其天然具有追求时效性、轰动性新闻的需求。事实本位逐渐被确立起来,在报道内容上,开始注重刊载社会新闻。它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杨月楼案件的报道使其名噪一时。1905 年《申报》改版后,报纸版面篇幅大为扩充,新闻内容明显增加,专电和电讯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对新闻报道的采写和编辑进行了“精加工”。就这样,《申报》逐渐确立了“事实本位”的原则,将事实和言论区分开来,新闻事实成为报纸的主要构架和脊梁,新闻业界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认知和实践大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一种认可和确立。

(2)新闻主体地位的确立。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局动荡,军阀混战、一战刺激了国人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后,民众对新闻事实的需求更加强烈。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报纸纷纷加大新闻报道数量和质量,加强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消息的报道,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和独家性。在业务改革上,实力雄厚的报纸还开设专门的采访部,聘请驻外记者及时发回翔实可靠的新闻电讯,使得职业的新闻记者队伍迅速壮大。这一时期,新闻主体地位开始确立起来,从而为新闻本位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现实环境,也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中国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土壤。

(3)报刊独立地位的确立。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为报纸实现经济独立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期间,报纸的言论自由得到尊重,记者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受到重视。

1912 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对该报进行了改革。在办报方针上明确宣告“无党无偏,经济自由”,在政治上坚决不和任何党派发生关系,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在经济上不受政党和军阀的津贴,重视广告和发行,以实现经济独立。《申报》详细、真实、全面、客观的记录了“五四”运动、“四一二”屠杀、“九一八”事变等事件,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记录。此外,《申报》总是在重大的历史时刻发表大量时评和言论,团结民众鼓舞士气,充分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主义意识。

1926 年,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成立新记《大公报》,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新记《大公报》首先做到只论政不参政,不与党派或政治集团发生关系;其次,坚持报馆为职业的组织,报人是独立的职业;第三,重视新闻报道,以新闻为本位,尊重事实。为此,《大公报》创办伊始就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用各种方法为读者提供精彩纷呈的信息,并且建立了国内外通讯网,报社记者分工明确,及时发布国内外最新消息,将新闻事实公诸于众。此外,报纸的言论客观公正,意见多元。这些做法使《大公报》成为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先行者。

(4)早期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初步形成。邵飘萍对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的理论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惟新闻”、“世界新闻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其次,他认为要区分新闻与言论,报道要客观,言论要公正。第三,最早认识到新闻教育的重要性,为早期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9 年徐宝璜在其著作《新闻学》中提出“新闻纸之职务第一项便是‘供给新闻’”,他要求记者“供真正新闻之天职”。在客观性理念上,他认为“只有事实,可成新闻。”④

戈公振在1927 年问世的《中国报学史》中也提到“报纸之原质,质言之,即新闻公布之谓也”,在认同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与作用之外,他进一步指出“从报纸发达史上研究,发表意见,绝非报纸原质之特定色,乃附带而生者也”⑤。这种思想说明了戈公振认识到了新闻与言论二者的区别,为报纸实践独立性和客观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业界和学界对新闻本位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看出,新闻本位的确立是现代新闻业发展的必然潮流,由此催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也随之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并得到了新闻界的广泛共识。

2、建国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断裂

1942 年《解放日报》改版,形成了“全党办报”的新闻思想,为无产阶级新闻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建国初,我国新闻学研究积极学习苏联经验。一批苏联新闻学著作被翻译出版,大学新闻专业采用的是苏联教材,新闻业务也对口学习和仿效苏联的做法。1956 年,为了彻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新闻界努力克服新闻实践中的教条主义,新闻研究日趋活跃,出现了不同的理论观点探讨。但是,由于我党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使得这方面的改革和探讨很快中断了。1957 年“反右派”斗争更是在新闻界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新闻媒介在文革期间甚至一度沦为政治迫害的工具,造成这一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断裂。

3、改革开放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逐渐回归

在经历了文革期间的动荡之后,新闻媒体开始在80 年代初期重新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原则,特别是1983 年“信息”概念引入中国后,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新闻、信息和宣传三者关系的大讨论。这次讨论使得新闻界对媒体的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为新闻事业回归“新闻本位”奠定了思想基础。

媒介认识到新闻报道必须要用事实说话,按照新闻价值报道事实,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在真实性原则确立之后,媒体开始在实践中扩大新闻的报道领域,加大新闻信息量,并重视新闻时效性,增强可读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新闻媒体开始逐步朝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媒体是《财经》杂志。它创刊于1998 年4月,从创刊之初就致力于站在独立立场看待事实。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深入剖析,争取发表独家报道。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另辟蹊径,见解独到。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重大政策、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动态给予及时、专业的分析和解读。

对海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专门派出记者进行实地专访,重视新闻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很好的践行了新闻专业主义观念。之所以认为它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它注重挖掘事实的真相,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基金黑幕” 的报道、“银广夏陷阱” 的报道等);其二,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其三,树立了“独到、独家、独立”的报道理念。

然而,市场经济的浪潮使得新闻媒介开始不断追逐经济利益,导致假新闻、庸俗新闻充斥版面,媒介侵权现象不断,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滑坡,这些都导致媒介的公信力受到严重的损害,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生产中的专业控制和公众参与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对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能够让当今的新闻界更好地进行反思,推动其今后的良性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M].《新闻学研究》,2002:71

② ③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M].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422-423、385

④徐宝璜:《新闻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

⑤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7-18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