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话语传播

2022-06-08

崔磊 刘伟娜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谈话节目 话语传播 传播效应

“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的时候,它就会长年累月地和不同程度地影响一切其它现存形式的发展”。从1993 年上海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推出,至1996 年央视《实话实说》的正式开播,国外“脱口秀”节目本土化传播序幕拉开。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一批较为成熟的谈话节目,如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CCTV-1)、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时事述评栏目《今日关注》等活跃在电视荧屏上。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电视人采用“谈话”形式,围绕“新闻主题”阐述新闻信息和理念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以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要新闻为关注点,通过新闻当事人、特约嘉宾、主持人等的诉说,发掘新闻当中人性和新闻性的双重魅力。将电视话语研究和电视新闻研究相结合,有助于考察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机制、效应和社会意义。在电视媒体传播的大背景下,对其话语传播过程进行辩证分析,通过话语传播分析来探究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策略。

一、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中的传者特点分析

建构模式是传播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基于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关注,笔者也尝试提出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来阐释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过程的结构和性质(图1)。

如图1 所示,当前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传者有主持人、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现场观众及场外传播元素四部分构成。前三者构成一个“谈话场”,它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主渠道信源。场外传播元素是由电视媒介提供的资料组成的“复合”内容,它为“谈话场”传递附加信息。

1、主持人———“谈话场”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主持人担负着四重角色,既要和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现场观众、场外传播元素进行沟通,又要与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受众进行虚拟互动。在“谈话场”,主持人通过和其它传播者话语交流,根据节目主题,把握“谈话场”话语传播过程,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发挥“起承转合”的话语接替机能。

2、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主体

传播学者尹鸿在《媒介竞争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嬗变》中阐述:“立体传播意味着要延伸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要为信息提供纵横的参照,要对信息提供解释和预示,要在知识性和洞见性两方面超越其他媒介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谈话节目通过新闻当事人或嘉宾向电视受众传达新闻的价值,作为新闻的亲历者,当事人或观察者无疑发挥着传播主体的作用。其对电视的参与不仅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注入,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从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信息引导、预示等功能,实现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新闻价值和理念的传递。

3、现场观众———“谈话场”中的第三种参与者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现场观众包含一般发言观众和“辅嘉宾”式观众,他们是“谈话场”的“第三种声音”,其话语可以补充、辅证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的述说,并且传达着所代表的电视受众群体的“声音”。观众的发言有时也很给力,观众在与主持人、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现场话语交流和思想碰撞之时,反馈部分电视机前受众的意愿,为整个“谈话场”汇入一些“意外话语”。4、场外传播元素———“谈话场”的辅助信源

场外传播元素(由电视媒体人制作的资料宣传片、背景短片、节目导视片、动画演示、资料模型、数字图表等)可以增加“谈话场”的话语信息容量,加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形象性,还可以调整各个传播主体的思维,缓解“谈话疲惫”,使“话场休息”得以实现,同时丰富了电视画面,起到语言符号之外的辅助作用。

二、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传播机制分析

“谈话场”出现的话语信息流汇集了多种样式的话语信息符号,通过媒介渠道流向了受众。

1、语言符号———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主流

节目中的语言是电视媒体最基本的符号体系之一,包含在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各种形式中。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中的语言既包含主持人的语言、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的语言、现场观众的语言,又包括来自电视媒体方(背景片、资料片、字幕、导视、图表、模型等)的文字符号和配音语言。其本身是真实的、严谨的、逻辑的,体现着“谈话场”传播主体的人情味与个性。为了保证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在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还要适度附加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主流信息之外的冗余信息,冗余信息在受众观看时看似“多余”,其实则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语言中不可缺失的“柔顺剂”与“润滑剂”。

2、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的支流

非语言符号一般分三种:副语言—语言符号的伴生符,比如“谈话场”中新闻当事人或嘉宾声音的大小、音质的好坏、语速的快慢等;体态符号,例如节目主持人、观众、嘉宾等表现出来的手势、姿势、表情、视线、动作等;程式化、活动化、物化的符号,像“谈话场”中主持人、新闻当事人或嘉宾的发型、衣着、习惯等。非语言符号信息的融入一定程度丰富了电视画面的内容,强化了对电视受众信息接收系统的信息刺激。假使受众虚拟参与现场谈话,促使受众虚拟”融入到“谈话场,参与“其人际交流传播互动”,从而加强观众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非语言符号强化语言符号的传达功能,其价值不可替代,它传递着语言符号之外的意思。在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谈话场”传播中,非语言符号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新闻述说者自我表达信息的效应,对形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特有的传播情境具有重要作用。

除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外,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短片、动画、图片、模型、图表之类的第三类象征符号的引入,能较好地凸显电视传播画面的形象性,对于阐述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主题、解释新闻事件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效应与对策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一种新闻信息的交互传播,受众对节目话语的选择、解读与反馈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运用多层次、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和形式对于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和强化节目的新闻主题十分必要。概括来说,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着力点:

1、加强节目话语传播的交流性、互动性

电视传媒是受众感官的延伸,“谈话场”内人际传播新闻话题精彩与否,将决定着整个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增强“谈话场”的虚拟互动与交流显得尤为必要。要充分发掘语言符号之中的冗余信息、非语言符号和其它第三类象征符号的传播能力,要准确及时地收集、归纳、传达受众的反馈,在“谈话场”的人际交流中引入电视受众的想法、意愿等话语内容,既可以增强“谈话场”的交流感,还能扩大“谈话场”话语的信息来源渠道,促进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受互动,从而不断提升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效应。

2、保持节目“谈话场”的“原生状态”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内容是否吸引受众及传播效应的好坏,除受制于节目话题、内容、嘉宾魅力等条件,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谈话场”的“原生状态”是否得当。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不仅要给电视受众传播新闻事实、新闻价值、新闻理念等信息,还要展现电视新闻的人情味,给电视受众一种人文的感受与关怀。当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剥离掉这些信息的裹挟,传达给电视受众的将是人性化的内核,会使节目提升到高水平的传播境地。

3、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构建与传播能力

主持人要充分了解节目中新闻话题的相关背景知识,在现场有效的与嘉宾、新闻当事人进行话语沟通,恰当地驾驭“谈话场”的话语人际传播,使电视受众理解和接受“谈话场”传播的新闻信息、理念。主持人在“谈话场”面对的是一种多层次、交叉性、多信源的传播情境,他们要融入到和电视受众“面对面”的拟态传播情境中,还须强化在“谈话场”人际传播情境中的话语交流能力。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主持人还应具备对非语言符号传递新闻信息和理念运用自如的素质。

4、重视电视受众对节目话语的理解和认知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主要由嘉宾或新闻当事人论述新闻事实。节目话题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节目有时比较“专业”、“新鲜”。客观地讲,主持人与所面对的交流对象———广大节目受众,在社会认知模式、新闻理解能力等基础层面会有一些差距或差异。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整体传播中,传受双方不对等、不均衡,受众容易产生新闻信息和理念认知上的障碍和瓶颈,受众处于传播弱势。和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大背景下,改进“谈话场”话语传播形式、内容、手段、方法等,提升电视受众解读和接纳话语信息的效应尤显重要。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既要从中观、微观的实践层面研究话语问题,也要从宏观角度考量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社会交流、社会文化、社会认知等因素,既要注意节目“话语”传播因素,又要关注“谈话场”的信源与电视受众社会认知、理解的传播机制。换言之,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和理念,而且要考虑如何完成与受众与社会的互动,并产生意义。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要研究受众如何使用电视新闻媒介,要分析受众在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理解之中,信息获得及修正等方面的机制,通过这些研究才能进一步认清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传播的本原,实现其话语的文化和社会角色。

【基金项目:2012 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SQ124004);2012 年度河北科技大学校立基金(XL20128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荷]托伊恩·A·梵·迪克,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3

②翁佳:《名牌电视访谈节目研究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③陈振,杨浩:《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④邱春安,《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⑤徐雷,《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质及元素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3)

(作者单位:崔磊,河北省地震局;刘伟娜,河北科技大学)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