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试谈《民报》时评的舆论宣传

2022-06-08

【摘要】《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在创办的5年间,《民报》宣传三民主义,营造革命氛围,发挥了革命党的“喉舌”作用。而时评作为《民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章不仅针砭时弊,更集中阐述革命派言论。通过对《民报》时评的分析,发现其写作讲究宣传策略,运用激进宣传与和缓宣传相结合、先辟邪后立新、重视系列报道等策略,遂使革命思潮弥漫全国,从而为辛亥革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民报》 时评 宣传策略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民报》则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在辛亥革命前期充当鼓吹革命舆论的喉舌。从1905年11月26日创刊至1910年2月终刊,《民报》共编发26期,先后由胡汉民、章太炎、汪精卫等挂帅主编。《民报》在其存在的5年间,大力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宣传了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此外,还对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等做了介绍。《民报》的出版发行,受到当时革命党人和知识分子的热烈追捧,其最高发行量一度达到17000份。在对《民报》的新闻史研究中,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民报》作为宣传工具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章太炎与《民报》的关系,而较少将《民报》中比重巨大的时评单列出来作为研究对象。所谓时评,顾名思义,就是时事评论性的文章。它夹叙夹议,紧扣当下时事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对时评的分析,我们可以探究报纸的立场、言论尺度等问题。笔者拟将《民报》时评作为研究对象,对《民报》的舆论宣传内容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民报》时评的内容

通过晚晴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笔者检索到来源于《民报》的文章386篇,其中有54篇时评。《民报》创刊之始,国情凋敝,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内有革命人士群情激昂,外有强虏虎视眈眈。民众不满当局现状,部分进步份子则在积极寻求变革之路。其中既有康有为、梁启超等期冀通过维新变法来变革图新的立宪派,也有主张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派。在立宪派的改良方案久未见成效时,立宪派逐渐式微,革命声势则趋于高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民报》作为其机关报应运而生。《民报》从创刊初就定位鲜明,它立足于为革命党人服务。宣传三民主义,是《民报》的办报宗旨。具体而言,《民报》时评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清廷日薄西山

清政府在19世纪末面临严峻的形势,但由于保守封建势力顽固,改革乏力,使国家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沼不能自拔。如时评《清俄谈判之延迟》中就曾细陈清廷面临的外交困局,国力衰微,清政府无力与众强抗衡,在谈判时只能处处小心谨慎。文章从外部环境因素考察了清廷衰落的原因。又如《陆军学生之无告》中提到:“满廷以立宪愚民,方将改革官制。陆军学生仍以旧制……陆军学生或有怨郁不得发。”①从中窥见统治者眼光短浅,同时,缺乏改革的魄力、决心和力度。这些文章都指出清政府腐朽僵化的体制现状。

2、立宪派难以救中国

虽有康有为用帝国宪政的名义草书请求召开国会,认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由此可看出维新派领导人仍在寻求变通之道。但在《民报》的时评中仍坚定地论述了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正如《贺希望满洲立宪之勘案》中就言辞犀利地表示:“此言非伊藤氏而发,非为载泽等而发,乃为一般希望者而发也。”②该篇文章还直指日本的宪政之道在中国难以实现,认为只有革命的方法才能获取民权,同时警醒寄希望于中国走上宪政之路,对考察团期望过高的国民要认清形势。

3、复杂国际形势中的革命大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世界民主革命运动高峰。革命党报人热衷于评述各国的革命活动来激发国民的斗争意识。在《波斯革命》一文中,评论首先指出波斯乃与远东病夫相类之国,其革命的经验值得国人借鉴。此外,也有文章谈及土耳其革命和印度中兴。这些文章共同勾勒出革命自西徂东的图景。除了历数国际局势的变化,时评中有不少褒奖英勇革命党人的文章,从侧面反映出国内的革命态势。由此,《民报》宣传了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同时激发了民族感情。

二、《民报》的舆论宣传策略

作为同盟会的宣传工具,《民报》的受众主要是国内外同盟会员和支持革命的知识分子,而革命则要求报纸宣传必须让普通大众接触到革命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然而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国民众,受根深蒂固的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国民心理和社会意识影响,根本没有独立思想。如《北美合众国之相续税》说道:“闻北美合众国大统领罗斯福近为演说其言有曰,当为遏富之集中而深相续税,欧美之人闻之无不动色而吾国人顾泯然若不知何也。”③同时,《民报》在清政府和日本行政管理的双重压力下谋求生存,多半出版物只能秘密地在国内发行。为此,在舆论宣传中要采用策略让《民报》在更大范围更广层次引发更大影响。从对《民报》时评的新闻实践中,可以归纳出其的宣传策略如下:

1、激进宣传与和缓宣传相结合

从笔者选取的54篇时评中来考察,亦能窥出《民报》时评在舆论宣传上有激进与和缓之分。

这一差别首先主要表现在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言论尺度上。如时评《禹之谟被杀》,理性地叙述了禹之谟惨遭清政府迫害致死,认为其革命精神可昭,再指出清政府是罪魁祸首,发出:“区区法律尚不能守,况望其能行行宪政乎的感叹。”④整篇文章逻辑清晰,指向明确,由事件出发讲道理,以理服人。而另一些时评则采用侮辱性语言对清朝官吏和满洲政府进行评判攻击。例如在《满洲总督侵吞赈欵状》中指责“吾国官员虽不肖,何止丧心病狂若是。”⑤虽是对贪吏的痛心疾首,但在报端直接采用这些言辞,尺度过大。由此看出,在对清政府和官吏进行负面报道时,仍有激进与和缓之分。

此外,还表现在时评采用直接宣传和迂回宣传的方式来阐明革命的必要性。如时评《康梁之今昔》洋洋洒洒万字雄文分析立宪派力量之不济,认为中国仿效日本的立宪道路从根本上行不通,从侧面宣传只有全民族的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实际上,民报《时评》中在谈及清政府、满人和清朝官吏时倾向于激进地表达观点,在谈及革命的必要性时则往往从侧面出发。时评从英勇的革命党人说起,从自西徂东的革命大潮说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和缓的方式让愚昧的民众接受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2、先辟邪后立新

《民报》时评的辟邪之言多是针对清政府、立宪派而言的。它的辟邪之言体现在清政府日薄西山和立宪派不能救中国两个主题上。《民报》时评对时局时势反应迅速,时评中的观点代表了当时革命党人对于国家形势的判断和看法。如报人在接到来信反应江北赈款遭官吏侵吞时,《民报》撰稿人并未进行核实,反在其诊查内情十有八九的情况下发表时评《满洲总督侵吞赈欵状》,文中引用举报者原文:“江北赈灾上下凑集约五百万,灾民实受惠二百余万,余尽被贪吏所侵蚀”。并发出评论:“今之政府,满州政府为根株,而立宪变法诸家为之加厉何也;今之言立宪变法者非为内治而起而为外交所起,寝食不忘敛财。”⑥

先有破,后有立。只有对陈旧的思想进行批驳,革命思想才能体现出它的先进性。所谓体现真理,即宣传三民主义。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如在介绍波斯革命、印度中兴之望中就曾提及自由博爱精神。也有文章《俄国立宪后之情形》记录道:“欲知立宪后之俄国如何,则观其对于开院诏劝之答文及其首相反对上奏案之演说可以想见其初一般人民之舆论。”⑦言下之意是革命使国家焕然一新,民众独立意识提升。时评希望通过国外经验来警醒国人。

3、重视连续报道

在对54篇时评进行整理时,笔者发现作为一份政论月刊,《民报》对清臣出洋考察、清政府卖矿、国外革命等事件都有数篇报道。通过几篇报道的组合,《民报》时评由浅及深,突出了事情的本质,使舆论宣传发挥了更大的影响。例如对《清臣出洋考察》事件的报道评论就体现了这一点。

1905年7月,清政府挽救危机,为缓和国内矛盾,防止革命,委派五大臣出洋考察。以清大臣出洋考察事件为契机,《民报》时评接连发出两篇文章《考察政治五清臣之怪状》、《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认为清臣出洋考察无实际意义,至于救国于危急存亡更是无稽之谈。如前者记录道:“清五大臣之出也皆先经日本,然五清臣者勾留无几时而秽德丑行已彰彰在人耳目。”⑧而后者则对于国民翘首期盼出洋考察取得好结局这一现象表示不解,哀叹国人的双眼被满人蒙蔽。

结语

《民报》出版发行的5年间,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都在寻求救国之策略。在清政府日渐式微,立宪派举措久未给中国带来转机之时,越来越多的积极分子将目光投向革命。而《民报》作为革命党机关报,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使得三民主义思想广为传播,营造出革命需要的舆论氛围。在感叹辛亥革命是大势所趋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民报》在此事件中的作用。

时评作为夹叙夹议的报道问题,既能显现时局变化,也能看出革命党对于时势的把握和看法。通过对《民报》时评内容的分析,发现《民报》对清政府及其官员和立宪派基本保持负面宣传,认为只有依靠革命才能建立自由文明的国度。同时,时评必须得讲究宣传策略,才能取得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利用激进宣传与和缓宣传相结合、先辟邪后立新、重视系列报道,《民报》准确把握着广大民众的心理,最大限度提升了他们的民主独立意识,并培育了民众的革命斗志,为辛亥革命作了充足的准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陆军学生之无告》[N].《民报》,第23期,P51-55

②《贺希望满洲立宪之勘案》[N].《民报》,第10期,P57-65

③《北美合众国之相续税》[N].《民报》,第4期,P85-88

④《禹之谟被杀》[N].《民报》,第11期,P80-81

⑤⑥《满洲总督侵吞赈欵状》[N].《民报》,第22期,P35-39

⑦《俄国立宪后之情形》[N].《民报》,第6期,P110-117

⑧《考察政治五清臣之怪状》[N].《民报》,第7期,P75-88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