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品牌心得

2022-06-08

○靳雨柱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重要标志。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基层单位,如何贯彻执行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战略,并秉承公司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传统,是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思路的关键所在,笔者在该公司任职18余年,从施工一线到后勤服务,从普通工作人员到中层管理岗位,深刻认识到建设统一企业文化品牌的必要性,并指出存在的困惑,给出个人心得,以期公司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丰富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品牌建设 心得

近年来,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飞速发展,与之相伴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迅速推进。本文针对新形势,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思路,阐述国家电网的统一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内外形势,并给出建设工作的重点、要点建议。

一、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内质外形建设的成果载体,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重要标志。

1、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转变

近年来,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通过建立机制、协同推进,选好主题、突出重点,集中呈现、覆盖全员,闭环管理、整改提升,丰富载体,实施企业文化年度“3+N”工程,大力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使国网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全国一流的送变电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基层单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思路也在逐渐转变,作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文化是难以称之为企业文化品牌的,而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战略,符合大众传播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也由自创型、间断式和多样化,逐步向国家电网公司顶层设计、基层企业坚持公转、实施“五统一”转变。

2、认识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是实现公司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送变电公司的电网施工、运维检修及应急抢险属性决定了公司必须服务电网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赢得政府和各相关方的信任、理解与支持为基础。实践表明,哪一项工作沟通充分,得到相关各方信任,哪一项工作就能够得到顺利推进;哪一项工作的社会价值不为人理解和认可,哪一项工作就进展缓慢、困难重重。强化“国家电网”品牌建设,让政府和社会理解电网功能,理解公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事关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形成公司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是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是促进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公司向着建设现代公司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作为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实力的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实现电网和公司的“强”和“优”,不但要求技术指标和财务业绩达到一流,而且务必保证公司和电网的发展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得到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公司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

二、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形势分析

目前,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进程还不太适应,与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还不相匹配。公司乃至国家电网公司面临的外部舆论环境仍然不容乐观,公众和部分媒体对电力行业垄断的误解和偏见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当前,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公司工作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1、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亟需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进一步理解与认同

作为电网建设工程公司,发挥电网建设专业整体优势,促进坚强电网建设,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公司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一些我们自己认为是重要的事实层面的信息输出而相对忽视了价值层面的理念输出,造成了一些公司积极正面的重点工作、重大事件,产生不了社会共鸣,达不到应有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有时还会出现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扭曲攻击,对公司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公司的任何工作,都被视为维护企业或行业既得利益的自利之举。

2、公司话语权建设与快速增长的企业实力不相适应

受电力行业传统和习惯思维的影响,电力企业相对封闭。我们以往是埋头干活,不与外界沟通或者不重视引导外部舆论,现在是有沟通的愿望而不会沟通,沟通了也未必产生好的效果。沟通、互动直至产生共鸣达到价值认同才是根本的方法和目标。因此,问题就在于公共话语权建设的滞后。公共话语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媒体、政府、专家学者、社会精英的沟通及第三方话语团队的建设尤为重要。

3、公司品牌建设工作与深化“两个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公司发展、电网发展“两个转变”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各领域专业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相对而言,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员力量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等原因,显得较为滞后。同时,公司品牌建设工作体制亟需进一步理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任重道远

建设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就是要通过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充分发挥品牌传播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功能,输出令人印象深刻、让人信任支持的品牌价值内涵,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保证公司和电网发展赢得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信任与大力支持,凝聚公司发展内外合力,奠定公司和电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1、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为重点,创新品牌推广方式

积极创新品牌推广和普及方式。转变品牌推广重点,在重视推广品牌标识等品牌元素的同时,更加注重输出品牌内涵和价值理念。针对传播受众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分众品牌推广,以多种方式让公众感知到国家电网关系国计民生,服务百姓生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拓宽品牌传播渠道,统筹考虑提升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的不同阶段需求,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各自的优势,扩大品牌知名度,特别是要充分重视网络媒体的互动传播能力。

2、以提升品牌认知度为重点,拓宽品牌传播渠道

强化感性传播、互动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向社会公众展示公司品牌形象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赢得更有力的话语权、更深远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认知度。扎实有效地做好日常新闻传播工作。从各个角度高密度地传播公司动态,确保公司品牌认知度的信息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一系列主题传播。深入挖掘公司工作价值,切实提升传播的有效性。进一步密切与政府部门、广大媒体、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沟通联络,培育广泛的话语联盟,争取各方关心、理解与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新闻危机管理能力。强化议程设置、议题输出和新闻发布工作,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准确把握关键时点掀起传播热潮。加强内部新闻传播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把握导向、注重实效、持续创新,发挥好内部媒体传播、教育、引导和鼓劲的作用,及时反映公司工作动态,总结发展成果,推广典型经验,讴歌先模事迹。

3、以提升品牌美誉度为重点,塑造社会责任表率形象

围绕巩固公司社会责任表率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的工作定位,深化公司社会责任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和品牌建设,点面并重,传播公司重大履责实践,提升公司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创新。探索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模式和有效机制。巩固公司的履责表率企业形象,多措并举,进一步传播和维护公司社会责任品牌。

(作者: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办公室主任)

责编:刘冰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