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

2022-06-08

○马 丽

【摘 要】新媒体环境加深了高校新闻学专业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方便老师对学生管控,有利于师生获取就业信息等益处;也带来了妨碍课堂学习、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和就业信息甄别难度加大等问题。学校必须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学生提升甄选网上就业信息的能力,将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结合,以改善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新闻学专业 学生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传输既满足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求知欲、求新欲;也对他们的思维、行为等产生了影响。因此,对于高校管理方而言,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变化与挑战,必须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1、匿名交流加深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手机上网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中日渐流行,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媒介接触频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大学生接触频率最高的是手机、其次是电脑,人数比例分别为95.3%和91.0%。

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手机上网的重要内容就是人际交往,他们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这对高校教师做好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大有帮助。通过手机实现的虚拟化交往是一种身体不在场的互动,可以化解老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局促感,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匿名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加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心声。借助移动互联网络,老师和学生实现了真正的精神层面的交流,而不必顾及彼此的身份。

2、超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送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管控

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带来的是人们超越时空的即时沟通体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将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实现质的飞越。在移动互联时代,学生通过手机媒体真正实现了5W的信息传播:Whenever随时,Wherever随地,Whoever任何人,Whatever无论什么内容,Whomever都能找到对方,“即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信息并联系上任何人。”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4G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动向,为现实生活中有针对性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在这个意义上讲,虚拟化的人际交往虽然是一种身体不在场的交往,却是一种注重心灵和精神层面沟通的交往,它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新的渠道。

3、方便的搜索渠道有利于师生获取就业信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高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即便是像新闻学这种应用性很强、就业面相对较广的专业,就业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招生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把握就业机会至关重要。新媒体环境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新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信息,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定时或不定时地收到适合自己的最新的招生就业信息,这对于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大有帮助。网上有针对性的应聘指导,则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信心。网上匿名的公开招聘活动,摒除了现实社会的各种人情世故,以一种更为公平的方式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平等的竞聘机会。

二、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技术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人和人之间跨时空的即时交流。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亲人、朋友的依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已经发生了的人的异化。海量的信息裹挟着我们,承载多样化信息的媒体“掌控”着我们。

1、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目前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正在加深,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购物等所有的生活都在手机上完成。大学的课堂上不再出现学生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等扰乱课堂的行为,静悄悄的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师生互动的场景在这表面和谐的大学课堂里绝少出现。学生们沉溺在移动互联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已经是现代大学课堂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貌合神离的状态,令老师们头痛,学生管理方面也显得束手无策。

2、充满危险的人际交往

随着手机上网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中也盛行虚拟交往,交往对象也是多元的,既包括现实世界中与自己具有血缘、亲缘、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的特定人群,也包括各种陌生人。③他们会因为网络世界中的某些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结识社会上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这就给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媒体时代,虚拟人际交往中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分享”心理浓厚,他们热衷于依靠即时地理位置信息交友的移动应用,个人地理位置能轻易被定位,让虚拟社交的人有了更真实的体验,但这种真实性也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潜在风险。

3、真假难辨的就业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信息,发布信息,这种自由度很大、门槛很低的信息传播环境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自我表现欲,表达欲,同时也带来了网上信息真假不分的问题。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招聘信息,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显得既欣喜又无奈。网上关于就业招聘信息数量庞大,但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真假。

三、改善的新举措

新媒体时代,手机上网受到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热捧,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都与移动互联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界限日渐模糊的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融入学生的虚拟交往圈,为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手机上网的盛行,媒介对生活的介入和渗透可谓是无孔不入。在这个人人上网,处处分享的年代,教师可以通过手机QQ、微信等进入学生们的虚拟人际交往圈,倾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关注他们的生活,以此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现实依据。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新媒体为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络中的社交平台,教师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要为考证、考级发愁,为毕业就业发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重点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个别突发事件,要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疏导学生中的不良情绪。此外,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把不良心理和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3、帮助学生筛选甄别网上就业信息

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毕业求职基本上以网络应聘为主,网上招聘信息的真伪辨别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新闻专业学生的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毕业生筛选、甄别真实可靠的招聘信息。首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网上招聘信息中的重复信息进行剔除,然后借助搜索引擎,筛选真实的招聘信息(可以搜索招聘单位的真伪),然后按照学校本身的发展水平(即所开设的专业)筛选出与本校毕业生相关的用人单位,这样经过了就业指导中层层把关,筛选出来的招聘信息再经由高校新闻学专业相关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及时地发布到学生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QQ群、微信圈等,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及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信息,避免学生自行浏览网络的盲目性,也消除了虚假招聘信息、传销组织欺骗到学生的隐患。

4、线上交流与线下沟通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偏爱虚拟人际交往,通过手机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老师和学生既可以克服面对面交流的拘束感,又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是一种最经济的人际沟通。但是在线沟通毕竟是一种虚拟化的人际交流,少了面对面时的丰富表情、动作等,交流的真诚度大大降低,交流内容的真实性也值得商榷。学校要加强对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管控,老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必不可少,只有在师生双方面对面坐下来的时候,老师才能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学生。当然了,线上虚拟化的交流,尤其是移动社交平台的“关注”、“分享”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最新变动,为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打好基础。

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重要事宜都与移动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移动互联网购物、休闲,通过移动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求职就业,他们的生存高度虚拟化了。这种虚拟化的生存状态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无限制”沟通,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管控;另一方面,虚拟交往中信息真伪的不确定,也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回避它的存在,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者必须着力加强师生间的移动互联,密切师生关系,以期为干预和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提供依据和工具,最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本文为周口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zknuc010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姚君喜,《媒介接触与社会公正——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12(1):20

②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7):28-31

③刘小玮、孙彦,《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初探》[J].《科学之友》,2013(11):75-76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