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媒介和社会理论

2022-06-08

○宗 烨

【摘 要】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强调感性到王权复辟的强调理性,人类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到了启蒙运动的时期,追求自由、民主、平等,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开始要求人们释放感性,现代性开始出现。在破碎和混乱的社会之中,人们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法制体系、世俗价值观和审美认知方式。在此时期之中,媒介理论出现并影响社会理论。众多的学者提出关于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观点,这些观点符合社会现状并影响至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代性 媒介 社会理论

一、现代性:18-20世纪的新体系

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阐述是:“现代性,意味着过渡、短暂和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①对于现代主义,它的矛盾特质,在美学、哲学论断中需要人们理解,然而个体所处的不稳定环境破坏了我们拥有的一切。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社会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发展中不断的崩溃和更新,具有不安全性,并且在混乱的社会中进行整合。文化也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现代性否定过去,却没有意义上的连贯性,社会理论不断的变革,包括现代性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决裂和破碎之中。那么如何寻找意义上的历史连贯性,如何寻找不断变革之中的永恒?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提出要“发展客观的科学、普遍道德和法律,以及根据其内部逻辑自然生成的艺术。”“通过利用众人自由创造出的知识的积累来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日常生活的丰富”。②理性、科学的思想模式使人从自然灾害之中解放出来,使人摆脱神话、宗教、迷信的非理性思维,继而避免权力的滥用以及人类本性当中的黑暗面。

所以,启蒙运动赞成进步主义,并且倡导与过去决裂,世俗化的运动帮助人们挣脱过去历史与传统的束缚。哈贝马斯说:“科学不仅能够加强人类对自然力的控制,还能加深人们对世界、他们自身、道德进步、制度的公正、甚至人类幸福的理解。”③

1848年以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机械化的集中同时产生附带的社会问题。不断被复制的个人经验融合成为共同体,经验主义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同时使现代性继续延续。

现代性计划最初是要解放全人类,利用人们的知识来丰富日常生活,完善科学、道德与法律。这一计划在预想之初利于社会发展和精神进步。但随着知识的扩充,科学的发展,人类不受自身控制,反而被机器与科学所控制。启蒙思想自身的矛盾在进入19世纪开始突出。人们要发展科学、道德和法律,就要对自然和神话进行反抗,主宰自然首先要反抗压迫文化和个性的工具,而这些来源于个人,所以寻求全人类的解放势必会造成对个人的压迫。现代主义继续发展下去是否还能完成启蒙思想家最初的构想?那么谁来解放全人类,如何实现?

在整个19世纪,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从未停止。到20世纪初,两位最重要的批评家,都批判了由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现代性计划。韦伯认为,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人类解放之间维系着必然联系,为了这个特定目的,这种思维形式影响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尼采则认为,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出现,社会进入无序、混乱的状态,现代性仅仅是一种生命力,在提倡的科学和知识统治的社会下,人性变的冷酷。为了创造新世界,人们不惜摧毁旧世界。如果说只有不断的破坏来进行新的创造从而达到永恒,那么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永恒的破坏。所以要达到永恒就要在混乱之中停留。④所以当人们试图去解放自身、去创造新世界的同时,破坏随之而来。

社会组织的重新规划和新的法制体系建立,启蒙思想家们的现代性计划成为政治变革的口号与旗帜,当政治家们要开始掌控社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与之对立的观点,也必然会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批判。所以,将阐述范围缩小至现代性中的媒介和社会理论,通过理论来认识否定的观点。

二、现代性之中的媒介和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兴起后,工业化要求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机械化的兴起,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需要加强交流,人类进入读写时代,此时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居于突出地位。读写能力的提升和大众化,机械复制的可操控性使得报纸大量发行,广播、电视等也成为相应的工业产品。社会的混乱要求人们寻找新神话,而政治家们则开始寻求如何建立新秩序和新统治。在19世纪中叶,媒介,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文化,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机器。

通过可复制的媒介的增加和扩大,社会中的人开始接收共同的信息,人类进入大众化社会,固化的思想开始影响人,在过去几百年间,社会学家对大众社会传统的研究有不同着眼点。“有的学者认为大众社会的产生是因选举权扩大之后,政府在形式过程中收编了大众所致;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平等化与同质化的效果,或报业发展后一般人所取得优势地位所致。同理,有学者担心,由大众政权所产生的平庸标准会威胁到优越的精英价值,也有不少论者认为,最基本的威胁源于大众社会中原子化的个人,过于脆弱而易受精英操纵,有如被动的猎物一般被政治丛林中的猛兽任意宰割。”⑤

这样看来,社会学家们对于大众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理论是一个批判的观点,在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发现社会所具有的缺陷。穆勒指出,在全人类解放的前提下所发展的政治民主会造成多数人暴政,这会造成一种新型专政。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现代性计划背离了启蒙思想家的初衷,大众社会的出现使得大众理论和精英理论对立的出现。为了继续发展解放全人类这一理想,大众媒介的出现反而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思考水平,要满足大众的普遍认知,大众媒介作为启迪蒙昧的工具在实现教化作用时满足了大部分处于一般智力水平的大众,这使得社会的发展被动的减速,当人们所想所做都一致并且极易受影响时,这就离多数人暴政不远了。极易被操控的社会个体占大多数,经验大于理性,在政治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如果迎合大部分人的民主,那么民主政治会发展成为暴民政治,但是如果精英主义者走向极权或产生了错误的思想,那么整个处于混沌的社会将面临崩溃。

所以,精英主义又该被提倡么?什么是衡量精英的标准,精英主义者们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现代性的计划是否要依靠精英主义者来实现?媒介和社会理论为现代性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以穆勒为代表的典型英国流派认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既具有精英主义的特质,又怀有相当程度对民主与平等信念的尊崇。”而大众的社会理论的欧洲传统则持相反观点,以加赛特和尼采为代表,“他们强烈反民主,认为人天生即有强弱之别。”“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自然平衡,已因下列现象的产生而遭到破坏:民主政治的推展、报业与全民教育的发达、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解组。”⑥对于以上观点,或许社会失衡可以解释现代主义进程扭曲的原因,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到底能否传达共通的东西,无论精英还是大众都无法将启蒙运动理性和科学理解转化为道德和政治准则。

在一战后,社会学家开始对社会变化进行反思,对大众社会理论进行反思,工业化打破了社会原有的联系,很显然,现代性试图重新规划的社会组织制度并没有建立,此时的研究方向开始质疑社会批判理论,如果说媒介理论对大众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观点能否被证实?这一时期盛行的“魔弹论”能否解释大众传播媒介的主导作用?媒介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依旧倡导工具主义的理想下,被社会主导阶层加入意识形态,政治系统开始影响社会结构。

政治—经济模式主导欧洲的社会结构,大工业时代看似趋于稳定,实则是停滞不前,但政治家们所追求的不仅是资本的扩张与积累,而是社会矛盾的缓和,上文提到大众媒体的激增,那么利用文化灌输意识形态成为二战前的社会模式。同时期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对蒙蔽人们思想的行为进行了否定与反抗。资本主义时代阶级的确立,工人阶级的壮大对资产阶级的统治造成威胁,此时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意识形态无疑是最有效的模式。工人的剩余时间在读报和广播这种快速阅听体验中完成,大众报纸的可复制性和重复性使权威的影响扩大,当工人走出工厂大门,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制式的信息时,思想被麻痹,那么最具有斗争性的工人阶级不再反抗剥削,社会将继续停滞。看似民主的社会将走向极权。面对这种“文化工业”的侵蚀,法兰克福学派强调要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批判。

三、现代性、媒介理论和当代社会

回到主导欧洲两个世纪的现代性,可以看到,政治—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不断变革,社会理论的提出与否定,都是在这一个阶段中出现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构想,在这个“过渡、短暂和偶然”的时代并没有寻求到“永恒和不变”。

二战后至今,政治经济格局被确立,但是世俗化、社会原子化、社会同质化、个人主义、普世主义等等在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没有消亡,甚至局部的被扩大,机械化和标准化在工业方面仍然影响着社会,而科技以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发展速度在前进,人类的发展能否跟得上机械和科技的发展,用理性来解放人类思想,用科学来推进社会的高度文明,人类是否做好了飞速发展的准备。新媒介的出现和传播方式的增多跨越了距离和人的地位,此时的人作为有独立意识的传播主体,不得不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不仅考虑媒介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考虑人自身的因素,将机器、科技等工具运用为发展的一部分,而并非被它们所控制,20世纪末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现今依然存在的异化问题需要被改变,控制自然已经带来“自然之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David Harvey,“Modernity and Modernism”in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Basil Blackwell, 1989)p.10、12、15

⑤⑥Tony Bennett,Theories of the media,theories of Society,p32-33

(作者: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