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学校园文化符号建设及育人功能研究

2022-06-08

姚崇 刘维哲 闫学诗

【摘要】校园文化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只有通过以文化符号为媒介的有效传播的方式进行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借用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根据符号圈不同区域的校园文化符号的特点和需要,建设校园文化符号,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符号 育人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生活现实中,社会普遍对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特别对大学更是顶礼膜拜,主要原因是源于人们对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认可和对真理的期待以及对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向往。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了本校学习的学生,也影响和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形成,就其对青年学生与社会大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言,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这种存在又以一种文化符号为媒介传播和拓宽空间,从而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甚至价值理想。

本文主要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人工之物”和以物为内容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大学的制度和传统等)来讨论和研究校园文化。我国逐步进入消费社会,交通工具的改进、新媒体的发展、物质的无限丰裕,人们对同类物品的消费开始转而关注其隐含的意义,物品的符号意义成为消费的主要对象。这对大学提出的挑战不仅仅是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校园文化所隐含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不是被学生“消费”,甚至是这种“消费”是不是和学校育人的那些核心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或者相衔接。就其有效性而言,当前校园文化符号的建设和培育刻不容缓。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首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一种区域文化的形态存在,一方面它在本质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与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以其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文化层次对社会文化发挥着推动和引导作用。

沃勒是西方第一位系统研究校园文化的学者,他认为校园文化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年轻人体现出来的,另一方面是成人(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意安排的,这两者有可能存在冲突。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两者的冲突使校园文化得以和谐发展显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学者们围绕着校园文化的定义曾提出种种学说,如“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规范说”“学校准文化说”等等。无论何种说法,归结起来,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活动中形成的校园群体精神及其所依附的载体。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然而观察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种种缺陷,导致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实现。

1、注重物质层面建设,轻视精神层面建设

由于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具体可感的,往往作为考核标准。这导致许多教育管理者盲目追求指标,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却忽视了精神文化。如今大学校园里不缺现代化的大楼与教学设备,而缺少一个大学所应具备的人文底蕴。物质文化固然重要,然而如果缺少作为灵魂与核心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将会十分贫瘠。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认识不清所致。

2、价值体系混乱

这其实不只是校园文化的问题,更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文化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外来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校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学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只停留于表面的“说教”,并未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仍然不足,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现今校园中功利之风盛行,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我们需要注意,校园文化不仅体现着社会文化,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指引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人才,精英人才的思想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不能依赖等待社会文化自身完善并形成健康的主流价值观,而应先从学校抓起,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再对社会产生影响。

3、形式主义泛滥

一方面体现在第一条所述的只注重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一些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往往也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如某些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但是活动往往虎头蛇尾或者没有真正传播开来,导致活动并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积极影响。

综上,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更好的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符号建设,使大学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洛特曼“符号圈”理论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

洛特曼在1984 年提出了符号圈理论,这一理论是基于前苏联科学家维尔纳茨基的生物圈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符号形成文本,文本形成文化,文化形成符号圈。符号圈是所有文化的文化。符号圈的基本特征是不匀质性、不对称性与界限性。

我们不妨把校园文化比作一个符号圈,不难发现校园文化完全满足符号圈的三个特性。首先是不匀质性。一座大学的校训往往能反映其总体的精神面貌,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座大学的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这种精神。

其次是不对称性。洛特曼认为,最强势、最发达、结构上最有组织的语言构成了符号圈的“中心”,与“中心”相比,“边缘”则是不够发达、组织性不强的语言。“中心”与“边缘”构成了符号圈的不对称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办学理念可以被视为“中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也居于核心地位。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中心”是最有序最稳定的部分,但是这种稳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创新性,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地给中心文化注入活力。边缘是相对而言没有进入主流文化的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外来思想冲击而形成的一些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就属于边缘。“符号圈边缘的符号活动与强加给它们的规则是矛盾和冲突的。越是远离中心,这种矛盾就越尖锐,冲突就越激烈。”②大学生中盛行的一些负面的价值观明显是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立的,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就显得非常重要。

校园文化符号圈还具有界限性。洛特曼指出:“任何文化模式都有内在的界限。这些界限中有一个是主要的,它把该文化模式分成内、外两个空间。”③校园文化圈内的文化应是高雅的、健康的,低俗文化理应被排斥在界限以外。既然符号圈具有抽象的特质,那么它的界限必然不是清晰的,必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如果以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来对应大学校园文化符号系统,应该是如下文所示的状态:

(1)中心。符号圈的中心是校园文化最核心的内在实质,是高度抽象的精神存在。任何一所高校在长年累月的办学后都会自发的形成属于这所学校特有的办学宗旨,教学理念,治学风格等等,这些文化底蕴所代表的符号圈中心是整个符号圈中每个符号的深层所指。而校园文化符号圈的中心部分无法用具体的符号表示,只能通过简单但永久的符号间接表达。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的红字白底校徽,“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都是简单的图形符号和语言符号,可其中体现出来的是陕西师范大学最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样的,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由三个篆体的“人”组成,体现了“人大、人本、人文”的学校内涵;中央财经大学以学校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校徽主体,寓意中央财经大学既有中国第一所财经院校之历史,又具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

(2)中间区域。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中间区域是遵循符号系统的中心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部分。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正常运转不能仅仅依靠抽象的中心部分,它需要一个稳定的区域来使符号圈的各个部分有条不紊的运行。符号圈的中心在学校办学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实体的部分存在,如校园的建筑、雕像、绿地等物质文化都是学校中心精神的体现;高校的治学风格、教学方式等文化也是中心部分对身处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所有群体长期影响所形成的;而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以及组织结构等制度文化更是为遵循文化符号系统的中心部分制定的。“物质文化符号能指一般表现为物质符号,直接所指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好的、优美整洁的外部条件、生活环境;行为文化符号能指是动态而模式化的具体行为,常常表现为一个动作或一段仪式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行为文化符号表层所指为该行为的具体蕴涵;制度文化表现为语言符号,所指为具体文本的内容意义。”

(3)边缘区域。边缘区域是整个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边缘区域文化创作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临时性学生活动。在由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带领下自发组织的学生活动,慢慢在校园中扩大影响,获得多数同学的支持和参与,就形成了这所高校的临时性代表符号。因为青年学生勇于求知的创新精神,所以边缘区域文化的源泉是源源不断的。相较于固定的中心和稳定的中间区域,边缘区域的文化最具活跃性。边缘区域又是整个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最具不确定性的部分。也正是因为边缘区域文化的主体是青年学生,所以学生活动有的符合文化主旋律,有的违背文化主旋律。而且,边缘区域文化不但表层具有不确定性,其深层所指也具有不确定性,那些经受检验后其深层所指与中心一致的边缘区域文化符号能够沉淀下来,不能经受住检验的临时性符号就会慢慢被淘汰直至消失。

(4)界限。界限是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最外延的部分,是区分校园内文化和校园外文化的标准。界限既可以将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开来,体现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又可以吸收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符号系统,过滤掉不属于校园文化的他类文化,保证校园文化的纯粹性。所以,界限是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所必须的组成部分。

三、利用符号圈理论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从中心到中间区域、边缘区域、界限,稳定性逐渐下降,灵活性逐渐提高。中心所形成的校训、校徽等代表符号基本不会再变化。而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中间区域从抽象具体化为口号或规章制度的存在后就会渐渐趋于稳定,失去其灵活性,最具灵活性的边缘区域又过于不稳定。所以当前高校对位于符号圈不同区域的文化符号应该有着不同的对待。

1、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剔除落后文化糟粕

首先,对界限的把握要清晰,界限是抽象的存在,学校应该结合自身所需明确出合理的界限,不断接纳“有营养的”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坚决过滤掉那些“没有营养的”、低俗的、消极的非主流文化。其次,对待边缘区域的文化,学校要正确引导和推动其发展,在大方向上为边缘区域文化做好指引,对那些不符合校园文化符号系统中心深层所指的临时性符号予以纠正和过滤,而对于内在精神实质与中心相符的文化活动要进行大力推动和扶持,借由边缘区域向中间区域渗透,活化中间区域,在不破坏中间区域稳定性、保护校园文化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赋予中间区域新的生机与活力,并最终为符号圈的中心部分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例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博观读书活动,可以在中心的深层所指的指引下做大做好,扩大其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当博观读书的风气成为学校的学习风气,博观活动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标志性的活动,就可以带动学校中间区域的变化,可以有以博观命名的建筑或雕塑,可以有以博观读书活动为参照的教学方法,并最终为学校的校训甚至校徽添加新的内容,这既是完成了由一个边缘区域的临时性符号到符号圈中心部分的终级转化,也是对整个校园文化符号系统创新的一次完成。

2、优化硬件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物质环境对所处其中的学生起到最直接的环境育人作用,并在对学生的影响和塑造中转化为爱校情操的潜在动力,是学校中心精神的体现。所以学校对校园外观环境要结合自身校园特色文化有针对性建设,合理规划。一方面,可以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风气与校园内的桥廊亭榭、花园草丛等各种景观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景观中就能感受到校园的文化氛围,还可以给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甚至是每一块绿地命名,赋予这些原本冰冷的物质建筑以生命,使学生自发的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文献资料、实验设施、教学设备与知识的更新保持同步,给学校师生提供科学研究、教学与学习良好的基础设施,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明发展的潜力与科技的魅力,也要不断加强宿舍、食堂以及娱乐健身设施的建设,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思路,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这个主体为中心来进行,各项工作必须围绕以学生为本来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校园文化的本质是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校园文化主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所以要想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必须以人为本,把育人与个人的幸福理想、价值观念、自由尊严相结合,展现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大学,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科研的场所,也是生活的场所,大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之外的时间都生活在校园这个环境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不知不觉中接受的,效果又是巨大的。如果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方向,那么大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如果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甚至是背道而驰,那么学生就会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产生反感情绪,拒绝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当今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学生们符合社会主旋律的精神文化诉求予以重视,对不符合社会主旋律的文化诉求予以及时纠正。最终让大学生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在更高层面享受精神的满足与愉悦,激发对思想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校园文化符号建设及育人功能研究(SZYB12003),陕西师范大学2013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18067)】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83

②康澄:《文化及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研究》[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46

③尤里·洛特曼:《符号圈》[M].艺术出版社,2000:484

④陈雅、沈健、蔡建钢,《论校园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与创新》[J]《. 高教探索》,2007(6):89-91

(作者:姚崇,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讲师,博士研究生;刘维哲,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闫学诗,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