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从“一本书主义”看汪家明的编辑观

2022-06-08

程一帆

【摘要】汪家明是我国当代出版界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编辑家。本文围绕汪家明倡导的“一本书主义”,把“一本书主义”概括为“把一本书做对”、“把一本书做好”和“把一本书做活”三个层面,结合实例对图书编辑对于书稿的选择、加工和推广活动进行阐述,并对汪家明的编辑观进行总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图书 编辑理念 汪家明 一本书主义

汪家明是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现任社长,是我国当代出版界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编辑家。“一本书主义”是汪家明在任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时曾倡导的,这并不是他的独创,而是由作家丁玲提出来的。丁玲的原意是,一个作家一生中至少为人民写一部有生命力的、可以传世的书①。而在汪家明这里,“一本书主义”指的是把一本书做成“比生命还长的书②”,也就是编辑要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选择、加工和推广,围绕一本书充分开发其价值,将作者的创作有效地传播给读者。

一、把一本书做对

“把一本书做对”指的是对于书稿的选题策划要恰到好处,找到最适合书稿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市场定位,避免选题的价值被糟蹋浪费。从《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可以看出汪家明是如何从读者出发,“把一本书做对”。

1、敏锐地发现选题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一书,原本是漫画家丁午于1969 年到1972 年在河南干校下放劳动时画给北京家中幼女小艾的信。丁午先生去世后,这些信件在整理遗物时被发现,后由其亲友转交到汪家明手中。汪家明发现了这些信件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来通信的时期正是我国进行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些信件正是对当时知识分子遭遇变相劳改的生活记录,个人遭遇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即书稿的历史价值;二来父女两地分隔,信件中一笔一划都情真意切,十分感人,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即书稿的情感价值;三来丁午先生是著名的漫画家,他画给女儿的信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即书稿的艺术价值。发现书稿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发现选题的过程。在汪家明看来,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发现”选题,而不是过分强调“策划”③,因为“策划是让别人为你服务,作者要根据你的构思来写;但发现是你要把好东西挖掘出来,再进行编辑④。”可以说,发现选题要把书的内容放在首位,而策划选题更看重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

2、合理地策划选题

在确定选题后要考虑的是把书做成什么样子,从而成功地吸引读者,这就考验了编辑的策划能力。

(1)策划书的题目。《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个题目给人感觉很亲切,眼前一亮。但最初,汪家明给这本书起的题目是《画给女儿的信:1969—1972》,这个题目比起最终确定的题目确实逊色不少。在之后的编辑过程中,汪家明发现所有的信几乎都是以“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开头的,有时候还会出现“爸爸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这样的句子,经过思考,便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确定为正题,如此一来,丁午先生对女儿那种深深的爱从题目中呼之欲出,很是别致。

(2)策划书的结构。丁午先生的原始信件没有连贯性和情节,但有一个先后顺序,时间跨度上正好是四年,汪家明便顺势按照年代先后来做书,将书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为避免阅读的疲惫,更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汪家明又邀请丁午先生的儿子、女儿、朋友各写一篇回忆文章,与书的内容相呼应。再加上汪家明自己写的一篇介绍该书来龙去脉的文章,四篇文章分别置于书中四部分的前面,用文字隔断漫画。随后,汪家明还找来一些丁午先生及女儿小艾的照片附于书后,使书的内容更充实更完整,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3)策划书的装帧。书的装帧设计包括开本、纸张、印刷工艺等,在汪家明眼中,这些都是为书的艺术性服务的,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潮流,而要与书的内容相匹配。原本丁午先生的画稿是用钢笔画在变色的胶版纸上,要是直接变成黑白的单线条印出来便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感,汪家明选择四色套印来做这本书,从而最大限度呈现原稿的细节,给读者以设计上的美的感受。

由此可见,在汪家明的编辑观里,选题策划要立足内容,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拿到选题后就要考虑要把书做成什么样以及不要把书做成什么样。正是抱着“把一本书做对”的信念,《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才成为了其腰封上描述的:“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

二、把一本书做好

“把一本书做好”主要指的是挖掘书稿的潜力,透过缺点看到其潜在的优点,通过加工提高书稿内容的编辑含量。汪家明认为,一本书能够面市是作者和编者共同的劳动结晶,“把一本书做好”是作者和编辑共同的期望。

首先,书稿之于编辑就像千里马之于伯乐,编辑要有眼光,面对有潜力的作品,要克服困难,花一些毅力和笨功夫,把书稿中好的内容发掘出来。汪家明曾讲过《中国兵器史稿》的例子:此书是由三联书店在1953 年至1958 年间编辑出版的,当时的责任编辑董秋水在阅读原稿后认为其有一定出版价值,但必须送审并大力修改。而时任编辑室主任史枚复审后却认为该书稿科学价值不高,需直接退稿。时任社领导王子野的三审意见则认为需请专家审阅。于是,邀请郑振铎帮忙,由郭宝钧先生进行审阅,用时大半年对稿件作出删订。发稿前沈从文先生又提出修改意见。此书历经五年,反复数次,经多位专家和编辑之手,总算得以出版⑤。如果没有编辑的坚持和劳作,《中国兵器史稿》就不可能与读者见面。还有汪家明在三联书店做的《协和医事》。作者常青(讴歌)是协和医院的学生,曾在美国留学,还出过书,文笔是不错的。但《协和医事》是一本讲历史的书,作者擅长写散文和小说,却不擅长写历史,做了许多采访,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下,编辑要和作者一起对书稿进行反复修改。在书的背后,读者看不到的那些劳动便是书中的编辑含量。其次,不管是著名作者的作品,还是普通作者的作品,都需要编辑进行加工。对待普通作者的作品要悉心加工,这很好理解,而对于著名作者的作品,不能因为作者的名气大,就对作品不负责,听之任之。汪家明的经验是,水平越高的作者越能够接受编辑的意见。他曾经向前辈叶至善先生约稿,来稿后却发现稿件的内容结构缺乏主心骨,显得有些杂乱,经再三思索,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给叶先生。叶先生的回信是:“稿子没编好,您的意见提的都对,我都同意。书名是安上的,序也写得牛头不对马嘴……我已经觉察非改不可。至于当初为什么会搞成这样,以后如有机会面谈。我想能不能这样办:稿子寄给我,在目录上,请按您的看法,加上或取或舍的标记,供我重编时参考。⑥”诚然,有些“名家”对编辑的要求苛刻,但作为编辑必须尽职尽责完善书稿,敢于提出修改意见,这既是对读者的负责,也是对作者的负责。

当然,在注重编辑含量的同时,也要避免编辑过度。编辑在编稿过程中免不了掺杂个人见解,很容易对内容进行大刀阔斧地删改。要想真正提高书稿内容的编辑含量,编辑就必须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作品,对待稿件先“读”后“审”,站在作者的立场去领会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意图,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而后,才对稿件做出修改,让稿件更符合市场需求。

三、把一本书做活

汪家明的“一本书主义”最重要的意义是把一本书做活。这里的“活”一方面指的是让这本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形成特色品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较高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指的是用书引导阅读市场,引导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消费。

从经得起时间考验这点讲,就不得不提汪家明在山东画报出版社任总编时策划并参与编辑的《老照片》系列丛书。最初,山东画报出版社用2700 多幅照片做了一本《图片中国百年史》,讲述我国从1894 年到1994 年的百年历史。为做这本书,当时的编辑人员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全国各地搜集历史照片。受主题和篇幅的限制,《图片中国百年史》出版后,还有大量精彩而珍贵的照片没有用上,特别是照片背后的故事没能够很好的讲述,令人遗憾。在汪家明的建议下,出版社将剩下的照片仿照《读书》杂志,分栏目,以“图片加故事”的形式,做成连续出版的杂志书,即《老照片》系列。《老照片》这种通过照片从普通人的主观视角传达历史、感悟人生的书一经推出,广受欢迎,第一辑在三个月内加印了三次,累计发行4 万册,在同时期的图书发行量中遥遥领先。《老照片》从1996 年12 月第一辑出版,至今已经推出了94 辑⑦,在我国图书市场掀起了“读图”潮流和“怀旧”潮流,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如今,《老照片》以“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为口号,建立宣传网站,并推出合订本和典藏本供读者订阅。《老照片》之所以能做“活”,正是得益于其出色的创意、较高的文化含量和持续不断的推广宣传。

从引导读者这方面讲,就是讲编辑所承担的文化使命。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编辑的作用至关紧要,做出好的读物便可以创作读者、创造市场,做出不好的读物只会拉低读者水平、扰乱市场。当前我国出版市场发展繁荣,但存在着一定的乱象,一些不良出版物给读者造成低俗、恶俗、媚俗的影响。对于编辑来说,出版不仅关乎“生意”,而且关乎“文化”,出版业发展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文化。在编辑过程中,要提高自身水平,把目光聚在当代,关注书稿的文化内涵、艺术格调和审美趣味,做出有进步意义的选题,尽可能让图书褪去花里胡哨的外表,多一点人文气息,回归朴素耐读的内容,让出版的高尚性得到体现。用汪家明的话来说,书铺不仅是为“读者”服务,而主要是为“平民”服务——“读者”是现成的,“平民”却需要出版人去造就成“读者”⑧。

“一本书主义”是汪家明提倡的,也是其默默践行的。在获得《出版广角》评选的“新锐出版人”称号时,汪家明曾发表感言,称自己每看到一部好的稿子,就迫不及待想把它做好,推荐给读者。在他看来,“这里面有大乐趣。⑨”对编辑活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再上编辑活动中应有的“笨劲儿”和“巧劲儿”,便是“一本书主义”的真正涵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郭海涛,《“一本书主义”的新诠释》[J]《. 出版参考》,2009(5):13

② 汪家明,《编之梦》[J]《. 中国编辑》,2005(10):20

③汪家明,《“策划”是什么》[J]《. 科技与出版》,2007(3):4

④任志茜、汪家明,《编辑要有创造性,就离时代潮流远一点》[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3-18

⑤汪家明,《书中的编辑含量》[J]《. 中国编辑》,2005(2)

⑥汪家明,《编辑随想两则》[J]《. 中国编辑》,2006(4)

⑦http://www.lzp1996.com/

⑧汪家明,《重温前辈言行坚守文化使命》[J]《. 中国图书评论》,2013(10)

⑨《2012 书业新锐榜·新锐出版人》[J]《. 出版广角》,2013(1)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