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西藏主流媒体汉藏双语传播的社会价值研究

2022-06-08

赵婷婷 李娜

【摘要】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西藏主流媒体 汉藏双语 传播 语境价值

长期以来,在西藏自治区进行新闻传播活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问题。中央和自治区的媒体主要以汉语传播为主,藏语媒体的数量和内容相对较少。汉语报纸、电视节目对受众的文化水平、汉语知识要求较高。城市受众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接触比较多,而乡村受众由于语言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接触和理解媒体报道的内容。所以,加大藏语媒体的传播能力,实现汉藏双语传播就成为当前进行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汉藏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对双语传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也试图回答汉藏双语传播对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

一、汉藏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1、汉藏双语传播是民族语言环境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历史上西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和外界的交流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基本上保留并且使用传统的民族语言。藏文出现以后,在社会上逐渐起到了教育民众和传承文化的作用。藏文书籍和佛教典籍等得到了大量的复制和传播、藏族人也越来越多地学会了藏语的读写能力。语言文字的发展,促进了西藏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在旧西藏落后的体制下,西藏文化和语言文字得到了有限而缓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单一语言传播的局面依然长期未能改变。无论是人们的日常交流还是教育、信息传播基本都是在藏语环境中进行。家庭、学校、寺庙甚至政府的基层组织中,藏语都是主要的交流工具。藏文化在民众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地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发展教育、传播信息,藏语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发展当代新闻传播事业,发挥新闻传播在西藏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适应藏族群众的语言接收习惯,就必须要依靠藏语进行传播。

2、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使命要求

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三大领主对西藏的广大农奴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和平解放后,《西藏日报》藏、汉文版创办,拉萨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开始播音,早期的西藏新闻传播积极吸收藏族优秀人员进行新闻的采编和广播节目的播音工作。藏语新闻传播充分考虑到西藏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短期内实现汉语传播是不切实际的,既达不到预定的传播效果,也会在西藏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应。不实行藏语传播还会使西藏上层势力和国外势力加紧联合,为西藏社会带来更大的隐患。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了和平解放,签订《十七条协议》。规定西藏社会暂时不改革,仍然保持原来的制度、文化。①藏语交流和传播信息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党中央的政策信息,为实现民主改革创造条件。和平解放后,西藏广大农奴依然处在贫穷、饥饿、没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保障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自身的生活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社会地位没有提高。广大农奴迫切希望实行民主改革。那么,对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教育和反对帝国主义分裂行为的教育就成为报纸、广播的重要任务。《西藏日报》和拉萨人民广播电台(1959年前)不断吸收先进分子,加大新闻传播的力度,为西藏社会的民主改革做好出了积极的努力。西藏新闻介绍了祖国其他各地社会主义的发展场面,传播宣传了党对西藏的政策,为西藏民主改革创造了积极的舆论环境,有效地保证了改革的成功实施。

民主改革后,西藏社会经过恢复、整顿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继续传达党中央的政策,积极报道西藏经济建设的新情况,向群众传播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刊登和广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藏民族文化是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与此同时,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逐渐成为沟通党和人民的桥梁。媒体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得到夯实,媒体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信息只有通过藏语和汉语共同传播才能真正到达群众中去。藏语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方式,汉藏双语传播成为西藏社会信息传播的一大亮点。

3、藏语言的学习、使用和发展的要求

西藏自治区实行的汉藏双语传播,自和平解放后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藏族群众中有很多人,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所以,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才能促进整个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在西藏自治区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从小学开始,在校园实行汉语和藏语两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孩子学会汉字的读写,讲好普通话,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一方面,通过藏语课本和语言交流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藏语的读写知识,学会用藏语阅读藏族的历史和文化书籍,学会用藏语进行写作。汉藏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普通话和汉字,为学生进入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学、大学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做了知识储备,对进一步培养专业的藏族人才等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藏语学习,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民主改革前,西藏群众中文盲占大多数,而如今大部分的西藏群众通过学校教育掌握了藏文的读写能力。近年来,还出现了著名的藏族诗人、小说家、藏族编辑记者等高级人才。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于1987 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 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 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②

双语教学和双语传播在西藏自治区的大力推广,促成了西藏社会汉藏两种语言的并行传播。这样的社会环境就要求西藏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既要加强汉语新闻的传播,又要做好藏语新闻的传播。通过藏语新闻报道国内外的大事、自治区的重要新闻,宣传党中央和政府对西藏的相关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藏语新闻传播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使命。

4、保护民族文化并促进其传播的要求

新时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力度。国家出资对重要的文物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了抢救。西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新闻传媒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通过艺术作品展、寻找传统艺人、艺术品商品化等报道,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其中,藏语新闻传播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群众,通过精心编排的文化保护节目,向当地人传达西藏文化保护近年来的新进展,传递了文化保护需要调动民间的一切优势,民间文化保护需要全体藏族群众的参与的观念。西藏民族文化不仅是西藏自治区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新闻传播还向西藏群众传递了西藏文化在祖国各地的展演情况,表达了全国群众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对西藏文化保护工作的支持和支援。与此同时,西藏文化还在世界其他国家举办文化展,参加世博会、中国文化年等活动。藏语传播对相关话题的大量报道,增强了西藏群众对西藏文化的信心,也使西藏群众理解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重视。

二、汉藏双语传播的地位与作用

1、宣传国家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汉藏双语传播是充分考虑到西藏群众语言、文化的特殊性,适应藏族群众的媒介接收习惯而选择的传播方式。双语传播有利于信息的有效到达,有利于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发挥。汉藏传播相互弥补,相互配合,有效的宣传国家政策。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政策,发展西藏社会主义经济,保护和创新西藏传统文化,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等政策及取得成效,在西藏群众中得到了有效的宣传。这些政策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民众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

2、提高西藏群众接近媒体、使用媒体的能力

发展汉藏双语传播,加大对藏语传播的资金、技术支持是西藏新闻传播“三贴近”的有力表现。媒体的新闻传播和受众之间达成有效的互动,才能发挥媒体的社会作用。西藏媒体的新闻记者经常到基层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关注群众在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困难,用文字记录群众生活的转变。媒体成为反映群众生活,表达群众意见的中介,成为联系群众与社会的纽带。群众通过媒体还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获得外部信息,“游览”祖国的各地风光。汉藏双语传播满足了受众信息需求的愿望,提高了西藏群众利用媒介的能力和水平。汉藏双语传播不仅使西藏群众生活在现实的世界当中,还使西藏群众走进了一个媒介化的社会。人们从媒体中获得大量的社会信息和知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受到媒体的潜在影响。媒体中传播的新名词、新事物成为群众讨论的对象,媒体广告中出现的商品和服务成为西藏群众购物的首选产品。双语传播是一种针对性强、群众性强、效果显著的西藏新闻传播方式,是西藏新闻传媒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的宝贵经验。

3、建构现代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双语传播使西藏群众走出封闭的信息传播环境,进入民族文化间的跨文化传播、跨国信息传播的时代。尽管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选择的困难,但对于西藏群众来讲,信息的丰富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进入21 世纪,西藏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力度加大,互联网也进入西藏城市百姓生活中。西藏群众能够多渠道,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接收终端获得多元化的信息。信息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更新,为西藏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外来的元素,一股现代化的思潮和观念在西藏群众中逐渐建立。西藏群众不再是一种落后的、封闭的、传统的形象,西藏群众追求现代化的生活、也喜欢穿现代的服饰。汽车、电子产品、商品房等消费品在西藏群众的生活中快速增加。传统的劳动生产观念也有所转变,一些农牧民办起了自己的藏家乐,开办了手工工厂,做起了生意。有的农牧民从郊区搬到拉萨工作、居住。城市青年通过学习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城市里开酒吧、开餐馆或者办起了自己的公司。生活方式和观念的现代化使西藏群众逐渐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的生活拉近了距离,他们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现代化加速了西藏群众形象的转变,西藏群众也希望其它地方的人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西藏群众在信息社会带来的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这有利于形成各族人民不分你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盛景。现代性超出了传统的力量、超出了特定群体的思维定势,必然提升民族认同感。各族人民在《春晚》的集体记忆中,共享“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幸福之情,在奥运会的现场直播中崇拜共同的英雄。在抗击大雪、地震带来的灾难的直播中共同为民族的灾难默哀,并将沉痛的心情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电视的汉藏双语传播,尤其是电视直播节目,使藏族人亲临事件的发生现场,亲身感悟事件带来的心理震撼。在这个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西藏群众只将自己看作中国人,群众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双语传播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藏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入,也加强了中华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提升。西藏的藏语传播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以藏文和符合藏族人接收习惯的方式,传递到藏族群众,对藏族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汉语传播不仅使西藏群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又为西藏群众进一步掌握文化知识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通过学习,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不断增强。汉语传播还使西藏文化实现了跨文化传播,按照各族不同群众,有所针对,实现了西藏文化在自治区不同人群以及全国各地关心西藏的人群中的传播。国家对西藏的文化保护政策,也是在双语传播的环境中进行了有效传达,西藏群众通过传媒更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的文化政策,了解了西藏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在全世界的吸引力。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特殊的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必然要求。媒介和文化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文化环境决定了媒介的形态和发展,文化也是媒介传播的内容要素。针对藏族受众进行的藏语传播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媒介和文化协商的结果。

西藏双语传播也是传播学受众理论在一个地区的应用和验证。受众理论认为,受众是新闻传播的中心,新闻传播要充分地尊重传播对象,结合受众的特点进行传播。周德仓教授认为:双语传播的关键是要充分尊重西藏藏族群众占民族主体地位的事实。西藏的民族成分并不复杂,藏族占总人口的92%,是西藏自治区的民族主体,并使用自己的母语——藏语。传播学的原理告诉我们,明确的传播对象是实现良好传播效果的首要因素。在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的大前提下,在西藏建立足够数量、覆盖面较广、种类全面的藏语传播媒介,既能充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适应广大藏族受众的信息需求,更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化保障。③所以,对于西藏传媒工作者来讲,正视文化差异,学习藏族文化,寻找文化之间的关联点,制作符合藏族群众语言接收能力、文化习俗和思维模式的新闻传播内容是一直的追求。

结语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文化交流现象。双语传播增加了西藏群众接受新闻的频率,使更多的人能够看懂新闻、理解新闻。双语传播也成为媒体报道新闻信息、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本文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理论与现实”(项目编号:10YJAZH112)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49-153

②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藏语言文字》,http://xz.people.com.cn/BIG5/138902/139219/8404482.html

③周德仓,《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背景下的藏汉双语新闻传播》[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作者:赵婷婷,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李娜,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