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浅谈网络时代受众的主体地位及其影响

2022-06-08

郑冰冰

【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完善,受众由单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他们不仅是信息的需求者和接收者,还是媒介活动的反馈者和参与者,但是在肯定网络媒体时代受众主体地位确立与提升的同时,不少媒体也出现过分迎合受众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关注新媒介生态下的受众地位发生的新变化,对受众自身意见的表达、媒体的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受众 主体地位

互联网出现之后,受众在信息传播中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各种信息传播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得以实现,互联网提供的话语空间,使人们在拥有了更加平等的身份和更加自由的心态之后,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在多元化社会的建构中更加自主化。

一、网络受众占据信息传播主体地位1、何为受众的主体地位

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是作为传者对受众的一对多的传播,是一种直线型单向模式。你传我受,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非常明显。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受众不再是孤独被动的,其需求开始被重视,其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受众的主体地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受众是信息的需求者和接受者。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是有信息需求的,受众需要通过接收到的信息来认识环境、指导生活、丰富阅历。因此,大众传媒必须及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来满足受众知情的需求。其次,受众是媒介活动的反馈者和参与者。受众对于已经接收到的信息能够做出接受或拒绝、赞扬或批评、喜欢或厌恶等不同的反应,即反馈。同时受众也是媒介的使用者,他们能够以传播者的身份参与到传播过程中,传播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观点和建议等。

2、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背后推手

(1)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媒体如手机、计算机等作为新时期技术革命浪潮的产物走进千家万户,它们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媒体凭借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多媒体化、媒介资源丰富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理、空间等限制,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的全新空间①。”受众凭借手中的手机、电脑和微博、微信等众多业以普及的社交平台,正积极参与到信息的采制和发布中,并广泛的进行互动交流沟通。

(2)受众话语权诉求愈益强烈。互联网普及之后,人们接触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接触媒介的心态和对媒介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互联网通过众多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平等交流、讨论的平台,一方面受众渴望自己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希望可以通过在论坛、微博、博客上发表意见、陈述观点,能够充当受众的集中代表,成为意见领袖,吸引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人们需要通过在媒体上说话和表现,以此宣泄内心压力,调整精神状态,缓解内在矛盾。

如今国内最热的新浪微博,每天都会按照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提供很多热点可以探讨的话题。微博用户可以在这里看到最热点的新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能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传微博,弥补了官方新闻时效性的不足。

二、受众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带来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人,把握主动权,这是网络较之传统媒体最大的吸引力所在。而这对于日渐激烈的媒体竞争来说,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1、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传统媒体一统信息传播的时代,我们只能接收到有限的信息,互联网出现之后,海量的信息喷涌而来,并且以惊人的速度传递着。这无疑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它还辅助我们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它以满足受众需求为中心,打造人性化的媒介,帮助我们摆脱束缚,保障了每一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使我们的言论实现充分的自由,形成了“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②。

2、影响媒介的发展

“从技术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媒介的终极进化方向不仅是各种媒介的完美融合,而且还要实现人媒合一,即完全打破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借助传播媒介,随时、随地地收发信息,实现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用媒体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和要求”③。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受众需求、技术特征和工作方式高度“人性化”的媒体才能在媒介激烈竞争中赢得受众的青睐。新兴媒体的崛起并成为媒介竞争中的黑马,迅速占领受众市场,正是得益于此。

3、部分媒体导向出现偏差

受众在网络空间发布信息,因为网络媒体缺乏严格的把关,加上自身没有把关意识,难免会造成一些问题。而且由于受众在信息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媒体不得不围绕受众“转”,所以媒体的导向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1)过分迎合受众。网络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娱乐的方式,但是,毫无节制的接触网络,也是有害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青少年暑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68%的学生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 个小时。同时调查显示,44%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 个小时,五成网民脱离网络两天就会感到焦躁不安。大量的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挥手”,而我们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2)媒体被牵着鼻子走。在信息传播中,受众成了最受关注的因素,收视(听)率和点击量成为了衡量媒体是否受欢迎的风向标。一些媒体为了博得受众的眼球,有些节目为了收视率,不惜置大众传媒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冲破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因此,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现象一度成为传媒界报道的重点,节目内容不入流,大量环节出现抄袭,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过分迁就受众需要的行为,最终伤害了社会文化,也伤害了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优化网络环境,维护受众的主体地位

网络给予受众了主动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网络环境还有待改善。

1、受众需提高自身素质

网络时代,受众可以在网络自由表达自己,但同时,网络空间是一个公共空间,这个空间的环境需要每一个使用者共同悉心营造。“网民作为网络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有一种自律的意识,遵循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④。”

2、媒体应加强创新意识

网络作为大众传媒,是信息的把关者和议程设置的“主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所以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离不开网络媒体本身。“网民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网络媒体要朝着良性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就必须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现代人的信息需求,创造性地改善媒体运作方式。”⑤既满足受众需求,赢得社会的认可,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社会应加强对网络传播的调控

由于社会的监控缺失,互联网在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网络犯罪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失衡和公民、法人权利的受损,因此对网络媒体传播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受众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新媒介出现后,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可迅速从传统媒体那里分流大批受众,但是恶性的媒介竞争使得部分媒体过分迎合受众,导致媒介导向出现偏差。所以,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使受众在行使权利时更加合理,除了受众和媒体自身应加强自律意识之外,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使网络社会各方面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2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③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④金艳阳,《网络时代受众的角色逆转》[J]《. 新闻爱好者》,2011(6)

⑤周子渊,《多屏互动时代的受众分析》[J]《. 青年记者》,2013(3)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