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亚文化传播初角下的网络标签

2022-06-08

劳杰灵

【摘要】“吃货”、“屌丝”、“女汉子”、“宅男/女”……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了网络标签,被中国网民贴在自己或他人身上。透过青年网民的网络标签行为,我们不难窥视出其行为背后所指向的青年亚文化意涵,这是在当代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探求以及对他们所属亚文化群体价值观的展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标签 风格 表演 霸权

一、网络标签:青年表达的新样态

本文所指的“网络标签”是一种互联网上的虚拟标签,通常由词汇或短语组成,带有明显的网络语言特点,或是对某一社会群体或某一类社会事件的概括和命名,以此来加深公众对此类群体或事件的记忆,其本质是一种标签化的行为。

网络标签的使用使得用户在获取个性化信息上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大大节省,因此网络标签的传播方式也受到了青年群体的追捧,从目前的观察来看,网络标签在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趋势。

其一,传播平台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网络标签虽说是出现于网络,但是最初的传播却紧紧依靠传统媒体。最初一批的网络标签多与重大的新闻舆情事件相关,如“范跑跑”、“艳照门”等。而如今,网络标签则可以是出现并持续流行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对此类网络标签的使用相对较少,如“吃货”、“女汉子”等。

其二,传播方式从他赋走向自赋。在社会学领域,学者们将“标签”定义为:“团体给予行为异常者或越轨者的评定。”①但是如今,更多的网络标签是自赋的,如男生称自己为“屌丝”,女生称自己为“女汉子”。自赋标签行为已经逐渐成为日常交流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二、一场亚文化风格的符号游击战

本文根据目前已搜集到的常见网络标签,将网络标签分为两类,即软标签与硬标签。软标签即抽象的、相对来说所指处于动态的标签,多夹杂着形容词,如“萌妹子”、“死宅”等;硬标签则是具象的、相对来说所指处于静止状态的标签,多以名词为主,如“90 后”、“女博士”等等。

当下流行的网络标签大都属于软标签,即无具体判定标准,主观性较强的标签,这类标签的意义状态是浮动的,正是这种所指的漂浮性,带来了网络标签总体上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贴上此种网络标签的群体更加多元化。

但无论是软标签还是硬标签,都指向某种特定风格,这种风格大体上与其他风格形成区隔。“风格”是亚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是亚文化群体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按照亚文化研究中对风格解读方式——拼贴和同构——来解读作为亚文化符号的网络标签。

拼贴,是解释亚文化风格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也是亚文化群体最常用的一种风格塑造方式。费斯克将拼贴定义为“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客体、符号或行为由此被移植到不同的意义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意味”。②许多网络标签充满了后现代色彩,通过突破汉语语义规则的拼贴达到了荒诞、离奇的效果。如“女汉子”一词,“女”是指女性,“汉子”则是指男性,在传统的汉语语境下,“女”和“汉字”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网络标签中,“女”和“汉子”则被安置在同一词汇空间里,成为一个有明确意义的符号,用来指代那些具有男孩子性格、比较强势的女子。

同构,亚文化风格的另一种解读方法,在网络标签的创制和传播过程中也被广泛运用。亚文化研究中,同构是指“某种结构的复制和翻版”。③网络标签的创制方式中,派生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控”、“……患者”等。

通过拼贴与同构,亚文化群体在网络标签中表达了自身所属族群的风格,网络标签的符号形式多种多样,在网络上各种亚文化族群利用符号进行风格的表达和身份的区隔。

三、从自我呈现到社群共识

网络标签行为背后是一种亚文化的风格展演,而亚文化的风格正是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一种不断的探索。

青年人处于成长的时期,他们的自我身份和定位尚处于模糊的阶段,因此,他们总是在不断努力构建心目中的“理想自我”。

青年人将“理想自我”的构建过程外化,便需要自我呈现。自我呈现是社会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由戈夫曼首次提出,与之同时提出的概念有“印象管理”。

Schlenker 从情境定义角度出发,指出“印象管理是有意或者无意地操控自己在自己所认为的社会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④网络标签行为从他赋走向了自赋正是出于“自我呈现”的心理动机。青年人希望自己能够在他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自己呈现在他人眼中的“自我”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在网络时代,这种建构则更多地通过符号来完成,网络标签便成为了一种途径。

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和功能设置为网络的自我标签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呈现出明显的网络的后现代特征,碎片化、异质化、无厘头,以其趣味性和怪异性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成为一种亚文化的风格。这样的媒介技术无疑为青年亚文化群体提供了一个宽阔而自由的表演舞台,青年们可以利用网络标签对“理想自我”进行符号的建构。

在这种风格的自我呈现和展演的过程中,身份区隔得以实现,不同的亚文化群体逐渐形成。有学者认为,“虚拟自我的呈现是经由自定的网络名称或者代号、签名档的内容、角色的扮演、以及交流中的自我表达所规定,个体成员的虚拟身份在长时间的交流中调整,发展为与社群特征相适应的身份特征及表达,使自己获得‘集体自我’的对应感,实现身份的确认。”⑤社群共识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亚文化群体进一步发展,从而进行一种“仪式抵抗”,而网络标签的出现无疑对形成和巩固社群共识有着深刻的作用。

四、网络标签背后的霸权逻辑

亚文化的风格是一种“仪式抵抗”,这种抵抗在一定范围内威胁到了主导文化的利益,因此,主导文化必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亚文化进行控制。在亚文化研究中,收编被用来分析主导文化的控制过程,收编的过程就是不断削弱亚文化抵抗意义、使其最终融入到主流文化的过程。收编通常分为意识形态的收编和商业收编。在前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收编通常通过道德恐慌完成,即贴标签、刻意丑化、矮化亚文化群体,使其最终因为被大众恐惧而放弃某种风格。但是,在网络标签的具体案例中,这种收编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亚文化群体的标签已经不再是主导文化赋予,对群体的矮化也不再由主导阶级完成;相反,通过网络标签形成的亚文化群体,他们主动地为自己贴上标签,而且这些标签中不乏大量自我矮化的意义。

但是,没有永远存在的亚文化群体,亚文化群体始终面临着被收编的命运。在葛兰西学派看来,“霸权”用来指“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某个居支配地位的阶级,不仅统治着一个社会而且还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引导着这个社会。”⑥霸权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通过深入分析网络标签的种种表征和内涵,不难发现,网络标签背后的亚文化群体也正在经历着权力关系的博弈,这种博弈主要存在于两种亚文化群体中。

第一,女性群体与霸权。纵观时下流行的网络标签,关乎性别的频繁出现,如针对男性的“屌丝”、“高富帅”等,针对女性的“女汉子”、“剩女”等。随着性别意识的崛起,中国的女性具备了更加独立的性格与日益重要的话语权,这为类似“女汉子”一类的网络标签的流行奠定了社会基础,它们作为一种女性的性别宣言而存在。但另一方面,这些关于女性的网络标签有时却无形中成为了霸权控制的场域。

如“女汉子”经常被网友们调侃成是男性敬而远之的一个群体;通过这一网络标签,一种细微的霸权体系在慢慢渗透,许多渴望选择一种独立生活方式的女性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生活,以求能摆脱某些带有污名色彩的网络标签,走上主流文化认同的轨道。

第二,边缘群体与霸权。此类边缘群体与传统亚文化语境中的边缘群体有了较大的差异,传统亚文化的边缘群体通常是指同性恋、街角青年等社会边缘人物,而在网络上被普遍嘲笑的则是如“单身”、“宅”、“孤独”等组成标签代表的群体。网络标签通常的方式是在这些边缘群体的名称前加上前缀或后缀。如网络上对单身群体通常会表述为“单身狗”,宅描述为“死宅”,孤独形容为“孤独症患者”。

在青年群体狂欢式赋予自我网络标签行为背后,一种意识形态收编的隐藏逻辑在作用,这是一种隐性的霸权。“新葛兰西派”使用了“阐明”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渗透在日常话语中的霸权现象。霍尔认为“各文化作品和实践带不带有含义的痕迹,也不是由生产意图一劳永逸地决定的;含义是一种‘阐明’行为的结果。”借用“阐明”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标签的霸权正是体现于此类的“阐明”行为中,而这类行为的主体无疑是主流文化的倡导者。网络标签所依托的网络平台,虽然看似相对自由民主,但实际上也是在主导文化的霸权场域中存在。

结语

青年人的身份焦虑越来越突出,每个人都在找寻一种身份认同。因此,透过网络这一相对自由的表达平台,青年人利用符号塑造风格,以风格呈现自我,以此找到同质群体。但是网络标签行为背后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霸权主义,他们随着青年人认同并使用的符号和话语体系影响和塑造着青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网络标签可以作为学界了解并研究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此窗口窥视出亚文化群体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对青年亚文化群体有更深刻的了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时蓉华主编:《社会心理学词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51-152.

②③约翰·菲斯克编,李彬译:《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新华出版社,2004:31、126

④Schlenker. (1980). Impression Management:The self-concept, social identity,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M], Monterey,CA: Brooks/cole: 5-20

⑤马忠君,《虚拟社群中虚拟自我的建构与呈现》[J]《. 现代传播》,2011(6)

⑥约翰·斯道雷著,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9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