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现路径探析——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

2022-06-08

郭彦雯 李志鑫

【摘要】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之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的桥梁,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体验、思考所得,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实现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的顺利转化。本文从社会实践的价值逻辑、实现路径和开展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实现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不同具体事物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各种信念、信心和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它决定了个人的价值心态和价值追求,支配、调节和管理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反映了当前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自身的行为选择,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冲突、碰撞,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

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是十分显著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知识、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吸收、内化,指引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逻辑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我国社会的走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果。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锻炼中不断的学习、践行和反思。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通过实践的环节才能使其真正实现内化。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强于记忆、善于接受的优势,紧密结合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理论研读、政治宣讲等方式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单纯的政治理论教育中,难免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宣教形式单一的问题。此外,“‘90 后’大学生的特点表明了单一的灌输培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需要①。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路径,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活动理解、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并充分认识到其科学性、实践性,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1、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象化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②。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进而增加了受教育者的认知难度,使受教育者难以准确、直观的把握其内涵。同时,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发展并不成熟和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认同的构建。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抽象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以及精神指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这也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变得更加细致、深刻,使这一教育有迹可循、有形可视。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比如深入到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赴革命老区进行参观调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等,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具体地认知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科学理论的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进而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践行。

2、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信念强化作用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深信不疑的并愿意身体力行的态度③。其作为一种内心倾向具有主体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从心理和思想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作为这一活动主体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并逐步自觉主动地将其价值导向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进而促使社会实践更加顺利、更加深入的开展。通过社会实践的一次次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可用性会得到更加有效地证实,这就极大的加速了大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单纯的应用认知转化为肯定尊崇的进程,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3、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辐射传播作用

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行业,各个角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并深受其影响。在实践中,大学生充当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教育者,更是这一价值观念的宣传者、践行者。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实践这个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不断扩大其受众范围,增强其感染力,使这一观念更好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通过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将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自觉宣讲的传播者,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内化可以更好地将高深的科学理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拉近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加深人民群众对这一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信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传播作用。

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封闭的环境、僵化的教育方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才能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一价值观念的科学性,才能让大学生对其的认知和理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同,进而深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因此将社会实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来,是更加合理有效的路径选择。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筹划、实施到最后的完成和总结会耗费大量的人力,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仅仅凭着一股热情出发,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半途而废,一无所获。除此之外,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齐头并进却又良莠不齐,如果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没有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指导,在实践中就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这样一来社会实践不仅会失去意义,更不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继力量,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主旨贯穿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使之成为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且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导自身行为准则的教育效果。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也是价值认知、认同的根本途径,对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⑤。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是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步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带动、宣传作用。

十八大报告通过“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所主张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就是将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倡导”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思想基础;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自身行为准则。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中实施环节的重要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易于被当代大学生理解、接受并内化成为自身的价值信念,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总结环节

我们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的同时,不应忽视实践的总结环节,只有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实践的效果。首先,在社会实践的总结中,大学生应该认真总结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通过这一思想总结的过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将由浅层的、表面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深刻的、内部的、理性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自身的理想信念中,并通过行为活动实现这一价值观念的外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实践的总结环节入手,通过总结,发现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和亟待改进的方面,努力实现社会实践的优化。

三、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展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对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认知及思想认同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将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领悟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知与行的有效转化和对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将大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广大农村现实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有利于大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中了解基层,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由于农业生产劳动的方式以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在广大农村地区显得较为薄弱。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大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创造,将已经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展现出来,更加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宣讲和传播。与此同时,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者与践行者,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传播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出于自愿,基于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道义,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目标导向方面都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一致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强调的是个人对于他人、社会的贡献价值,宣扬为集体利益、志愿贡献的价值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也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出发,倡导广大公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担负起应尽的公民义务。

此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导向也具有一致性。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就是要在奉献和服务中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理性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则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过价值观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服务社会中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主题式的社会调查

主题式的社会调查是大学生围绕特定的调查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调研分析等方法,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调查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大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开展主题式的社会调查,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设置调查主题,深入到社会中去,对关注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的认同度”开展主题社会调查。一方面,通过调研大学生可以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个人理解和相关的看法及意见。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调研实践大学生也会发现新问题汲取新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更能够推动科学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创新,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体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实现有效对接是各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径。通过社会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现由外在被动接受向内在主动认可的顺利转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重点支持项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1):67-70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23

③钟瑷:《信念教育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4-10-15

⑤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

(作者:郭彦雯,陕西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李志鑫,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