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以《淮北日报》“中国好人”系列报道为例

2022-06-08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具有鲜明特点的新闻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当前形势下,集中表现为采用平等视角、展现时代精神、细节凸显人物个性、以情动人增强人物感召力等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典型人物 平视 时代精神 细节 以情动人

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色鲜明的新闻样式,它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焦裕禄、张海迪、孔繁森、沈浩等一批典型人物形象通过传媒走进了千家万户,他们的形象是那么的鲜明,他们的精神曾鼓舞和影响了几代人,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式微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平民化视角、多角度表现、情感化处理等。《淮北日报》近期推出的“中国好人”系列报道,选取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崭新的角度和深刻的主题,揭示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张扬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一个群体的思想、言行、事迹,呈现出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平等视角展现真实生活

媒体宣传典型,是要吸引读者、引导舆论、教育群众,其引导、示范作用,是在受众主动选择过程中通过新闻传播的事实来实现的。

先进典型曾因太过高大,让读者感到高不可攀,无形中产生距离感,从心理对典型人物产生排斥,大大影响了传播效果。

近年来,多数媒体已从居高临下的传播理念中摆脱出来,用平视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去寻找和挖掘典型,典型人物也从高大全式的“造神”回归到人性化的“写人”。这样把典型人物还原于生活,还原于客观,更接近真实,增加了可信度和感染力,人物形象更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过去的一些典型人物报道让人有距离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高大、太伟岸,没有任何缺点,能战胜任何困难,几乎接近于圣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典型人物的价值就是真实生活的价值,典型人物的形象就是真实生活的缩影。时代造就英雄人物,典型孕育于平凡生活之中。在写典型人物时,要看到典型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平民化”气息,甚至还要表现他们的无奈和不足,这正是典型人物内在世界本质的真实反映。

在《护林员周启峰:把恪守职责深深印在绿叶上》一文中,为了表现一位英雄护林员的真实工作状态,作者写道:“巡山不单单是享受了大自然的风景,有时还得‘受气’。碰到放牧的老百姓,上前劝阻遭遇辱骂是常有的事。清明、春节这些祭祀的日子,周启峰和队友连吃饭的空都没有,站在进山的路口对前来上坟的市民进行规劝,听到难听话,委屈也只能咽到肚子里。”

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典型人物平凡的一面,把先进人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祛除了片面性和脱离现实的随意拔高现象,让人物形象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

在典型人物的写作中,当下的新闻报道已经基本上走出了扁平化的桎梏,逐渐走向丰满和多元化,有的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的是看似闲笔,却是作者有意为之,它展现出人物生活中的平凡一面,既增加了人物的可信度,又调节了文章的节奏,让人物报道张弛有度。

在《蒋国安:旷野中寻宝困境中坚守》一文中,作者写道:“野外,除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还有那无尽的寂寞。下班、吃饭、睡觉、上班,是蒋国安和队友们的生活轨迹。有时候大家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甚至要走上好几小时才能见着外人。给家人打电话是蒋国安最温暖的休闲方式,每天他都会给妻子和女儿打电话报平安。有一次在山区作业,为了打个电话,蒋国安翻了一座山头去寻找信号。”

这一段叙述中,“给家人打电话”这个看似稀松平常的举动,但对于长期在野外作业的人来说,对于单调而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言,这就是一件大事,它除了生动表现出主人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单调乏味外,又表现了他温情脉脉的一面,给读者以亲切感,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和厚度。

典型人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属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平民化视角,还人物以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平实、亲切,同时也增强报道了可读性。

一言一行体现时代精神

典型人物具有许多相同的品质,新一代的先进典型是在前辈英模的积极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尽管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段、具体的工作环境不同,却在很多方面相近、相似。但新一代的先进人物毕竟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典型,经过时代大潮的洗礼,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与作为,所以又不同于前辈,焕发着动人的时代风采。

在《周圣凤:万里骑行只为绿色梦想》一文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农民。

“他叫周圣凤,是烈山区宋疃镇周圩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步入花甲之年后,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骑行全国、倡导环保。

经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再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前后历时近5 个月,骑行近2 万多公里。每到一地,周圣凤都会来到车站、码头、广场、公园、闹市等人员密集处,向当地人介绍自己出行的目地,发放环保宣传材料,倡导节约能源、反对浪费等环保理念。”

一个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民万里走单骑,把不解与质疑抛诸脑后,把曲折与艰辛藏在心底,只为了让国人共同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理念。他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同样是淮北获得“中国好人”荣誉称号的老人,他的身上又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在《石宗宏:让绿色生生不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北山村荒山成片,经常遭受沙尘的袭击。该村退休教师石宗宏退而不休,坚持13 年不懈义务植树造林,让400 余亩荒山披上绿装,帮助村民摆脱沙尘之苦。坚持是什么?石宗宏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从拿起粉笔到拿起铁锹,从育人到育树,石宗宏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执着前行。”

这种一门心思做一件事、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愈发珍贵。这是一种平凡的坚守,让人感动,令人钦佩。我们的时代呼唤这种愚公的精神,这种坚定不移和不屈不挠的信念,应该推广和发扬光大,记者紧紧抓住石宗宏老人身上的这种精神,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他的伟大精神,在给读者带来启发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着淮北各行各业的人们。

典型细节凸显人物个性

典型人物是以人物为主要描摹对象的新闻作品,要深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任务的精神风貌,离不开真实、生动、传神的细节。典型人物报道中的细节在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典型环境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典型人物要靠细节吸引人,打动人,没有细节就没有优秀的通讯,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一个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一个小小的情景,一段感人的场景,都能展现人物个性,突出文章主题。

细节是描绘人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如同血肉的细胞,可以生发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

在《杜长举:瘫妻病床前的“好丈夫”》一文中,有这样几处细节:

听医生说要把郭翠萍的头发剃掉才方便动手术,杜长举便留下妻子的一缕头发作为纪念,那缕头发至今他还珍藏着。

杜长举买来吸管,并轻轻地插进妻子的喉管里,用嘴巴通过吸管一口一口帮妻子吸痰,每隔3小时吸一次,一天吸七八次。

妻子不能进食,为了让她增加营养,杜长举按时用注射器从食道为给妻子注入骨头汤、鱼汤,一天四次,一次不落。

每隔两个小时,杜长举都要帮妻子翻身、敲背、活动筋骨,一套“程序”做下来,需要半个小时。

每天,杜长举只能躺在妻子的床边勉强睡上3 个小时。短短十几天,他的体重便从原来的150 斤掉到了130 斤。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杰克·海敦说:“细节能使稿件生色并赋予它现场感。”这样的细节描写显然是生动、细腻、富有表现力的,对于作品来说,它的成功运用,自然会使人物形象更清晰,性格更丰满,言行更生动,内心世界更丰富,生活场景更鲜活。如此,文章的分量也更为厚重,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毋庸置疑,细节的运用能增加人情味、增添生活气息,提高了典型人物的感染力、可读性和可信性,它可以增强人物通讯对读者的吸引力,顺应了读者阅读心理,是改进报道质量的重要方面。

以情动人增强人物感召力

近年来,典型人物报道注重展示先进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将笔触延伸到报道对象的情感世界里,写出了他们的“人之常情”,揭示他们的人性美、人情美,反映他们多彩的人生,使他们的形象更为丰满、亲切、可信,亦使他们的高尚品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典型人物同样是有情有义之人。但因为以往的先进人物报道很少涉笔于情,或只是写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而淡化他们对亲人的深挚情意,往往给人“英雄无情”的印象和误解,造成读者与先进人物之间的情感疏离,甚至使一些读者产生先进人物可敬而不可亲的感觉。近年来的报道不忽略、不回避先进人物的自然本性,不仅写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而且写他们对父母、对妻儿的亲情与爱情,写亲人对他们的理解与挚爱,表现他们最本真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

《梅连超:心存好意身行好事》一文中写道,作为一名应急献血员,他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刻准备献血拯救别人;他保持着24 小时手机开机的习惯,生怕错过生命的召唤;尽量不抽烟喝酒,饮食口味也以清淡为主;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由于“熊猫血”稀少,血液库存常常供不应求。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工作多忙,只要接到血液中心的电话,梅连超都会在第一时间前去捐血救人。

这段叙述显然是作者饱含深情完成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献血志愿者对他从事的事业的无限热爱,让读者在阅读这样的文字中情感得到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大大提升作品的社会价值。

在淮北日报组织策划的“中国好人”系列报道中,大家在采访中除了常规的开座谈会、外围了解、面对面交流外,还亲身感受受访对象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和他们从事的具体工作,他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等埋藏在一件件具体事件中的可贵精神,深深打动了记者,又通过一行行饱含真情的文字传达给了读者,这其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那就是真挚的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血脉,是流动的音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只有用真情实感刻画的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才能成就优秀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