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孙晓青新闻作品评析

2022-06-08

王志龙

【摘要】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在孙晓青的新闻作品中,既有军人对祖国无限的忠诚,对人民无限的热爱,更透着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文情怀。无论是作品语言、结构、视角、对象都表现出他的大爱,这种爱超越了个体、种族、国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包容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作品 人文情怀 评析

打开一张报纸,我们发现一些新闻报道人情味不够,对人和整个世界的关注度不足。但是,阅读解放军报原社长孙晓青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他的作品都将视角对准人,对准人生活的世界。他善于用非常巧妙的语言,创新的写作形式,展现他的思考,承载他的思想,渗透他的人文情怀。

一、语言亲和,充溢着人情味

语言清新,善于运用平等的交流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这是孙晓青行文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的优势。文章接地气,语言大众化,通俗易懂。

与读者聊天式的叙述方式。在孙晓青的作品中,那些与读者唠家常式的语言随处可见。他为纪念改革开放20 周年撰写的《致读者》,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以一则见闻开头,“偶尔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旅游广告,大意是:新年到了,女儿问爸爸全家到哪里度假,爸爸随口答道,今年去澳大利亚吧!”给读者最真切的感受便是,一位老者正在用亲和的语言,讲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这种方式比大而笼统的文章要高明得多。再如1998 年,他为国际专版《1998 世界军事形势走向初析》撰写的言论《大势所趋》,文章开头便以很巧妙的语言,引用了一个希腊神话,重在说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而后话题一转,论述世界和平稳定的局势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但只要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和平必定是大势所趋的道理。语言运用浅显易懂,抓人眼球,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对战友深情的讴歌。孙晓青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边防海岛官兵的生活。这些作品中充满着对战友直接或间接的赞美。在《小岛·哨所·相思林——一个守卫海岛的民兵哨长的故事》中,作者用细腻的语言刻画了这位哨长的工作环境,“广东汕头澄海的东南海面,有一座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莱芜岛。莱芜岛上,有一个闻名广东全省的先进民兵哨所—莱芜哨所。莱芜哨所里,有一位“会做不会说”的哨长—林从岭。”寥寥数语,这位民兵哨长的形象呼之欲出。2012 年1 月31 日军报刊载的《“流动医院”的第110 次出征》开头便写道与李素芝相遇不易,连亲人要见到李素芝也很难。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患者见到李医生却容易。通过前后语言的对比,一个醉心工作,不图回报的军医形象跃然纸上。

对友爱亲情的依恋。面对同事郭天一的突然离去,他心中万分悲痛,在去南疆军区处理善后事宜时,写下了悼文《最后的话别——致郭天一》,“我俯在你的耳边轻声地说:‘天一,我们接你回家,接你回家……’一语未尽泪成行,依稀梦你在天堂。”文章语言自然,处处流露真情。透过这些断断续续的文字,一个泪流满面、失声痛哭的作者形象已然成形。

而对于父亲,他在《父亲的诗情爱意——〈孙轶青诗词集〉补记》里写到父亲喜欢写诗,“在他为晓青新婚而作的五言律诗中,便有了如此豪迈的诗句:‘敢拂风霜意,何畏烟火情。’如今重读,往事历历在目,父亲的养育之恩和教诲之情如潺潺溪水,在我们心中汩汩流淌,温润、清凉,又有几分痛楚。”孙晓青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爱的依恋。

二、体裁多样,透着很强的吸引力

孙晓青十分强调亲历式报道,要以我手中之笔,写我的所见所闻,抒发我所思所想。

注重亲历式报道。在《今天,我们怎样当记者》一文中,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忘掉办公室!’这是记者的职业特性使然。军事记者的‘办公室’在部队,在基层,在广大官兵火热的实践中,在一切可能发生军事新闻的高原、边关、大漠、海岛……”亲历式报道,一直是他坚持和推崇的。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能写出真正具有人情味,符合“三贴近”要求的作品。香港、澳门回归等几次重大事件的采访经历,让他对这种亲历式的报道方式深信不疑。“车队开动后,军旗猎猎,不断飘动的旗角正好抽打在第三排中间的五班副班长蔡明春的脸上。每次训练结束,小蔡的脸都会被抽红发肿,可任凭旗角怎么抽打,他就是一动不动。”这是《神圣的进驻——人民解放军香港驻军主力部队进驻香港目击记》中的一个细节,没有深入的观察,亲身的经历,又怎么能把这个细节抓得如此传神?几十个字,就好像电影的镜头给了小蔡一个大特写,那抽红发肿的脸还依稀可见。为了坚持亲历式报道,他不在乎困难大小,经常深入高山海岛,荒漠戈壁进行采访。在2012 年的“新春走基层”中,孙晓青被誉为是“职务最高、年龄最大、采访点最艰苦、在边防持续采访时间最长的军报记者”。①《为了边疆人民更幸福》、《草原荒漠颂睦邻》、《青藏兵站部支援西藏建设功在高原》、《今夜,甘巴拉瞪大眼睛》等一批的稿子,每一篇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亲身体验的感悟。

尝试新体裁写作。作者还有意突破常规,将一般的新闻报道写深写活。在《游弋南中国海的视觉日记》中,他以第一视角,记录了补给舰和永暑礁、华阳礁等岛礁上的见闻。环境描写、个人感受都令读者热血沸腾。边防海岛上官兵不图名利,甘于奉献的形象变得无比高大。

其他体裁。他还有许多行走日记、时政评论、序言、新闻业务论文等等。这些文章里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同时抓人眼球。比如,《出访北欧日记》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北欧多国的经历,他将每天的经历向读者娓娓道来,字词中充满着对异国他乡的好奇感。

三、视角立体,多侧面展现深沉的思考

综观孙晓青的作品,通常有多个维度,从纵向上,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于未来形势的预测。从横向上,作者亦有深刻的思考,而且是由小到大,由国内到国外。这异常广阔的视角,不仅说明作者博学,更展现了一种对于军队,对于国家,对于生命的博爱,一种包容万物的人文情怀。

对历史的反思。在许多新闻作品中,作者都钟情于历史,一个新闻事件,多多少少会穿插一些史实的叙述。在大事亲历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将香港、澳门即将回归的消息与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结合起来的。以当今的角度看历史,以历史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前景。《伟大的回归——写在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之际》,先描述了全国人民一起为香港回归倒计时的场景,尔后将侧重点一转,回顾自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领土完整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最后以“洗雪了百年耻辱的中国,正以新的姿态昂首走向21 世纪”收束全文。文章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令读者叹服。

《沃土深情话回归》、《和平的进驻——本报记者随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全程目击记》、《一个天大的道理写在〈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革命老区行〉系列报道结束之际》等文章,基本都是采取现实中穿插历史,思考融入历史的手法。每一篇都能看出作者对那段屈辱历史的反思,对于国力增强的自豪。

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在作品中,孙晓青也倾注了他对于军报,对于军队,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发展横向上的思考。对于军报改革的思考,更多地体现在改革创新上。《追求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在反映变化中坚守职责》、《把军事新闻做得更快更新更活更实》、《从军报改革实践看军事新闻的新追求》、《报网融合二次创业》等等,这些文章聚焦军报的版面变化,军报记者素质提升,报网融合的发展等方面,文章融入了他从事军事新闻的理念和体验式新闻报道风格。

对军队建设的思考。1998 年,他为军报国际专版《苍穹杀手长空利剑》撰写的编者按以短短330 余字的篇幅,论述了伊拉克失败的原因,美军所占的优势以及我军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很深刻的。再如《关注我们的国家安全——读科索沃战事报道》,一方面表达了对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愤慨,另一方面更加关注我国国家安全,提出“把增强国家安全的意识转化为行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真正与经济实力同步增长”的论断。这种全局意识,正是一个新闻人应该具备的。

作为军事记者,孙晓青不仅把眼光放在军队建设上,也着眼于国家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国人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意在提升国民素质,提高民众认识。《广告里面辩是非》就以广告商盲目追求轰动效应,不顾社会影响的事例,阐述了想要树立好形象,就要多做些公益广告,不要干花钱买个坏名声的蠢事。

他还善于站在世界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看待许多事件,批判许多事件。《记者,就该这么当》中,他提出“军事记者要想锤炼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就应该具备像军事指挥员那样的战略眼光。”1999 年8 月,一组评论员文章让军报名声大振,《评“两国论”背后的“四张牌”》,这些文章分别从“实力”、“挟洋”、“国际分裂逆流”、“假借民意”四个方面,给予李登辉鼓吹的“两国论”以迎头痛击,文章经新华社全文播发,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和香港《文汇报》等海外华文报纸转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未来变化发展的预测。孙晓青还善于对国际形势作出相应的分析和预测。如《多极化深化与拓展的一年(访谈稿)》、《透过评选看世界——写在十大国际军事新闻评选揭晓之际》、《和平赢了》、《和平受到挑战》、《国际述评按语》、《构建世界新格局》编余赘语等,都以前瞻性视角,分析了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潮流,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安全。这些文章都有很强的预测性和正确性。孙晓青在《江宛柳军事新闻作品选》代序中曾说,“站在前沿,思想的雷达向着广阔的未来领域扫描,总能先人发现创新点”。这是他对江宛柳新闻工作的高度评价,我觉得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种抵近前沿的自觉,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关注军队,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关注人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费士廷、李国利,《植根军营深入官兵——军队新闻单位走基层》,人民网军事频道,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118444.html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管理一大队13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