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教育与民众:邹韬奋的民众观与职业选择

2022-06-08

任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邹韬奋的教育经历和在一些刊物文章中表达的诸多思想,总结邹韬奋民众观的思想底色,这些思想以及与梁启超、黄远生等人的交往对其职业选择和价值观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邹韬奋 民众观 教育 职业选择

民国初年,多种文化涌入我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结构发生转变,同时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也变得多元。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大多知识分子迷茫和困惑的问题。而这时的邹韬奋并没有陷入其中,他坚定自己的目标,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邹韬奋作为著名的职业报人,一生追求进步,并以教育民众为其奋斗目标。本文通过探讨邹韬奋民众观中的思想底色,试图剖析教育和民众在他的理念中的地位。

一、教育救国的缘由

1、学校教育与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

1919 年9 月,邹韬奋破格考入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1921 年7 月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圣约翰大学原系1879 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施约瑟在上海梵王渡创立的约翰书院,于1906 年改称为圣约翰大学。它创办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教义。圣公会对该校控制严格,该校不仅是美国圣公会在中国的教育中心,也是传教中心,处于圣公会布道部和上海教区的双重领导下。该校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宗教活动,并且限制学生的课外生活甚至言论自由。①

圣约翰大学为美国教会学校,经过不断改革与完善,圣约翰逐步确立了自成一体的大学教育体系。教授的内容多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学校时期的邹韬奋逐渐肯定实用主义,并且他的一些教育救国的思想中关于教育的方法的论述也受其影响。

2、各种救国思潮的出现

清末民初,实业救国风潮迭起,国内以张骞、汤震为代表,国外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与此呼应的是,民国成立之后,政治黑暗,很多知识分子认为,造成这样局面的缘由在于国民民智未开。蔡元培和黄炎培等人鼓吹教育救国思潮,冀其可以改变现状。1917 年5 月,蔡元培、黄炎培、梁启超、王正廷、沈恩孚等人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立。其《章程》注明:“同人鉴于方今吾国最重要最困难问题,无过于生计,根本解决唯有沟通教育与职业,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之。”②他们把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联系起来,探索解决国家困难的方法。

1916 年,邹韬奋在1 月20 日的《学生杂志》上发表《不求轩因勉录——学生十思》,提出首先是“思国家”,叙“无国家受入凌虐之状”,指以“立国之道,莫要于开民智,滋民力。而敞开民智,滋民力,舍教育末由。”③

邹韬奋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思想的指导下,决定将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职业联系起来,走教育和职业相结合的道路,这对他以后的职业道路有重要影响。

3、杜威、罗素的影响

邹韬奋在《经历》中写到,因为家境不好,他经历了苦学时代,做过很多份兼职。其中为了支持自己继续学习,1920 年他开始翻译杜威所著的《民治与教育》,因为南洋公学和圣约翰大学的教授方式,邹韬奋的英文修养很好。但是因为这本书非常艰涩,他直到1928 年才译完并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以《民本主义与教育》为名出版。

邹氏的实用主义思想离不开杜威思想的影响。在大变动的时代,多元文化进入中国,中国集权制社会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下危机重重,青年知识分子一代在寻求解决之道,这时邹氏在杜威的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把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提炼出来,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

同样的,1919 年邹氏还翻译了罗素的《社会改造原理》,罗素的关于社会改造的道路,对他影响也很深,这也是他教育救国理念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选择民众的渊源

1、中国农耕文明下的农民状态:基数大、受教育程度低

几千年中央集权制社会造成了知识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奢侈品”,加上宗法社会下的长期思想控制,使得在各个时期都是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处于相对较封闭的环境之中。但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能适应大时代的变化,故需要从思想到行动上的转变。

2、家庭背景及儒家精神的入世传统早年的邹韬奋也学习到了很多“诗云子曰”④,因为他父亲请了一位老夫子在家教课,后来邹韬奋对语文和历史很感兴趣,虽说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但是邹韬奋还是在儒家典籍了“浸润”了多年。1913—1914 年,“韬奋升入南洋公学附属中学学习。此时正逢父亲失业,在家闲居,家庭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到中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韬奋的学费也无力供给了”⑤。这些早年的求学经历,让邹韬奋更加了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处。

儒家的孔孟之道教人“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些信奉孔孟之道的知识分子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犹疑,大多会在“民为重”的思想下,选择入世之路。

3、五四精神的熏陶

1919 年,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号,把改造国民性作为这场运动的目标。领军人物陈独秀创办报刊宣传新文化运动,众多知识分子纷纷响应,掀起一股思想界的大解放。这对中国青年一代思想底蕴和文化气质的培养是颇有裨益的,其中自然也包括邹韬奋。

在艰难的求学生涯中,邹韬奋在1919年1 月开始给《申报·自由谈》投稿,以赚取稿费解决生活问题。加上前文提到的翻译作品,1919 年初至1920 年底,邹韬奋共翻译了20 多篇文章,刊登在《申报》、《新中国》、《时事新报》等刊物上。这些译文都向大众普及了科学、卫生知识,介绍了西方先进文化。五四运动的精神气质对他产生长远影响,同时使邹韬奋把唤醒民众,培养民众的民族国家观念作为启迪民智的目标。

三、职业选择的原因

1、新闻界人物的影响

对邹韬奋从事新闻事业有直接影响的新闻界人物主要是梁启超和黄远生。

梁启超对其影响主要在人生价值取向方面,虽然早期也因梁氏的写作技巧而崇拜他,“我以前曾经谈起在中学初年级的时候,对于先师沈永癯先生借给我的‘新民丛报’,也一时看入了迷,这也是鼓励我做新闻记者的一个因素。”另外,1916年底,梁启超来南洋公学演讲。他对于知识分子职业观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读书做官无望于立足社会”,需要“自立”,才能操“去留之权”,长此以往,国将必兴⑥。邹韬奋对于此番见解,感到非常震撼。

黄远生很早就影响了邹韬奋的职业梦想。邹韬奋“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就在心里决定了的,那就是自己宜于做一个新闻记者”。那时,他对《时报》上的黄远生的“北京通讯”很着迷。“我特别喜欢看他的通讯,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他的探访新闻的能力实在好,他每遇一件要事,都能直接由那个有关系的机关,尤其是由那个有关系的政治上的重要人物,探得详细正确的内部的情形;第二是他写得实在好!所以好,因为流利、畅达、爽快、诚恳、幽默。”⑦黄远生探访新闻的能力和写作技巧令邹韬奋折服,并立志以他为榜样。

虽然如此,民国初期新闻自由的风气,也成为一些知识分子立志投身报业的推进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法律上保障新闻自由,同时报章上比比皆是讨论报纸作为“舆论之母”,“言论机关”之类。这也对邹韬奋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2、平民教育与报刊

1919 年5 月,杜威来华演讲,大力提倡“平民教育”。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个奢侈品,而应该是个必需品。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生活⑧。邹韬奋对杜威的教育理念是服膺的,他赞成平民教育。1920 年12 月,邹韬奋发表在《约翰声》杂志上的《教育群众的责任在那里?》中写道:“国民是国家的重要分子,分子的教育程度,就是国家强弱的标准……我们所应当注意的,就是那些在下等社会未曾受过教育的人和许多没有能力和机会受相当教育的那般小孩子”。他关注社会底层群众和失学的孩子,希望交给他们一些实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国民教育的程度。

报业本身的特点也促成了邹韬奋的职业选择。报纸上传递的归根结底是知识,这在邹韬奋多年的投稿经历也能看出,他从上学时期就利用报刊传播知识,发表见解。另外,报纸售价低、语言平实、受众广泛,这对于亟需补充科学文化知识的国民来说是非常适宜的,报刊对于开展平民教育也是非常有利的。

结语

传统的知识分子在20 世纪之前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完成知识的生产和流通,在20 世纪特别是五四之后知识的流通变得困难,由于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和国家和社会之间联系崩坍了,知识分子游离于两者之外,成了“自由漂浮者”⑨。现代知识分子以大学为中心,另外还有同人刊物、学术社团等的范围作为知识的生产领域,而知识的流通则须文化传媒来协调,具体来说就是报纸杂志和出版业。有着唤醒民众、教育民众之目标的邹韬奋,要是想更好地普及知识、启迪民智,面对中国自身当时的国情,利用大众传媒来达到宣导的目的是明智之选。

邹韬奋教育民众的理念在其早年的经历之中慢慢沉淀下来,是其民众观的思想底色。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感召下,邹韬奋把教育救国与之联系起来,将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民众结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邹韬奋培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成为他后来争取民主自由的文化底蕴。邹韬奋积极投身报界离不开梁启超和黄远生的感染,在他们的感染下,他一直沿着哪怕是曲线行走,也终不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

【本文为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夏泉、曾金莲,《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J]《. 民国档案》2009(3):62

②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2

③⑤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邹韬奋年谱》[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17-18、15

④⑦邹韬奋:《韬奋文集(第三卷)》[M].三联书店,1956:9-10、19

⑥邹韬奋:《韬奋全集(卷一)》[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90-93

⑧杜威著,胡适口译:《杜威五大讲演》[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09

⑨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M].新星出版社,2005:3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