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陈虻新闻思想的现实启迪

2022-06-08

崔敏

【摘要】陈虻是中国电视业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电视从业者。本文试图对他的思想形成、发展和操作过程做一个简略探讨,以期能给予电视从业者些许助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陈虻人文教化凝聚力

一、陈虻新闻思想的出发点

在电视新闻这个行业内,陈虻(1961-2008)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除了像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柴静等这些经常活跃在屏幕上,为大众所熟知的央视名嘴以外,声名能盖过陈虻的幕后英雄屈指可数。陈虻的名声来源于他的思想,江湖盛传有“陈虻语录”,很多编导以节目能被陈虻指点而感到庆幸。

陈虻究竟何许人?他的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世纪世纪90 年代初,毕业于哈工大光学专业的陈虻进入央视,他先后在《人物述林》、《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组做记者。1993 年7 月加盟《东方时空》,出任《生活空间》制片人。广为人知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句广告语就是他提出来的。2001 年1 月,陈虻担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主管《实话实说》、《新闻调查》,2001年10 月主管《东方时空》,并兼任该栏目总制片人。2008 年1 月,陈虻担任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副主任,直到胃癌发作去世。

仔细考察陈虻的从业经历可知,他的思想主要是在出任《生活空间》制片人之后慢慢形成的。

众所周知,1993 年央视《东方时空》的诞生是中国电视的一次大的转折。在这之前,一批有着强烈新闻理想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电视必须有所改变。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说,《东方时空》诞生之前的电视语态“假大空”,观点生硬,充满了说教意味。陈丹青在一篇文章(见《七十年代》)里称它“非人腔调”、“声势虚张”。陈虻则说这是“强奸式”报道。孙玉胜认为《东方时空》的诞生是一种改变,而陈虻管这叫“出发”。的确,陈虻思想正是从这里出发的。

除了传统电视语态需要改变,具体说来,陈虻觉得,以前的电视关注的都是官员、名人,普通老百姓被挡在了镜头之外,对事件的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陈虻没有告诉我们,当年孙玉胜看中他,把他调入《东方时空》的理由。但是,柴静描述了当时陈虻对她面试的情形。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陈虻问。

我最关注新闻中的人。柴静答。

面试之后,柴静猜测,怕就是她的这句回答打动了陈虻。

陈虻说,把新闻仅仅当做事件来看,你只会从政府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来看待事件。那么,每一个事件,你都会得出一个既定的结论。甚至在拍摄之前,你已经有了观点。

“人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体和发射体,它汇集了所有的东西。你关注人的时候,好像你是放弃了对社会的关注,但实际上你在认认真真地关注人的时候,你就在关注整个社会。”

通过关注人来实现对社会的关注,通过关注人来达到人文教化的目的。这就是陈虻思想最初的出发点。后来,他又把人文教化的目标改成了记录历史: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

二、陈虻新闻思想的落脚点

陈虻到《东方时空》有三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总制片,管理《东方时空》的所有栏目;一个是做经理,筹备一家公司,为《东方时空》制播分离提前做准备;还有一个,就是到《生活空间》栏目做制片人。陈虻选择了最后一个。

后来,他反复提到在央视这次前所未有的变动中,体制变革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制片人有了用人权,他就可以把有能力的人请来。陈虻招人之随意,令受聘者都无法接受。面试不是关门闭户、正襟危坐,学历、年龄、经历、理念、待遇、要求等等一连串的追问。而是在央视梅地亚厅,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他翘着二郎腿,我也翘着”(柴静《看见》)的一次随意谈话。并且,主要是陈虻在说,受聘者只负责听。签约,也是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随意写几行字。

陈虻说,我们只有改变体制,才能最终改变我们的产品。注意,这里他说的是“最终”。改变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即使有了新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力依然强大。

“比如你有用人权,可以把有能力的人请来,但是你却设立了一个学历的门槛,比如我们有奖金激励的机制,但是你还是平均主义思想,所以说有了新的体制不等于就有了新的大脑。”

有了新的大脑,新的体制就可以了吗?当然还不行,你还得把它们内化成产品质量,让观众认可。

在任何一个团队,队员的整体素质都不可能一样,即便大家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个体之间的差异依然明显。甲的特长是调查,乙的特长是记录,丙的特长可能是认识事物的角度。怎么实现栏目的品牌化和节目内容的统一?分配机制又如何理顺?

陈虻告诉他的团队,《生活空间》得以安身立命是凭借一种态度,这个态度可以概括为“目击者”的态度,关怀的态度,人本人道的态度,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放弃所谓责任感,放弃所谓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朋友和亲人一样关心你的被拍摄对象。不要过于热衷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否则,你就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这样的表述,即使在当下,在一些新闻人的眼里,依然带有“反新闻”的色彩。陈虻在建构他的新闻理论的同时,对既往的新闻传统也进行着大刀阔斧的解构。至于这种解构该如何看待?笔者以为,对任何一种观点,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的媒体生态环境里,它们都有可取可舍的地方,尤其是在眼下的中国。但起码一点,这种观点在它自己的体系里能否自洽。陈虻的一系列理论无疑是符合这个标准的。《生活空间》的品牌和风格正是建立在陈虻的新闻理论基础上的,是其团队成员一致认可的一种“态度”。

柴静等很多陈虻以前的下属都提到过,有陈虻在的评论部审片室是一道风景,很多人前去聆教,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江湖上流传的“陈虻语录”也是从这里散播出去的。陈虻审片很严厉,但他从来不告诉编导如何修改,编导想不通,宁可降低播出要求,绝不逼着编导改。按说,跟编导说清楚哪里有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这样更有助于栏目风格的形成。这也是我们一般的做法。但是,陈虻却说,“如果我告诉你怎么改,你照着我的去做了,你就仅仅是工具而已了”,他说他的责任是激发出编导修改的冲动。如果“你自己想,改的就不仅仅是片子了,你改的是思想,改的是思维方法,改的是判断体系”。

这就是陈虻锻炼团队的独门秘籍。不是逼你改变,而是引导你改变。当所有的队员都有了一种共识,都建立了自己的认知坐标系,还愁节目风格不能建立吗?

至于分配机制的问题,陈虻毫不隐瞒地说,《生活空间》开播之初,也存在分配不公的抱怨。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你得给大家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不是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更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你得“让每个人都相信它是值得追求的,而且追求了以后是可以实现的”。

有了上述这些体制、理念、凝聚力等方面的保障,再加上一系列技术操作层面的革新,陈虻以及他的团队所打造出的产品,很快便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三、如何借鉴陈虻新闻思想

陈虻,无疑是中国电视界的领军人物。他曾在很多场合,表述过这个观点:当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做节目的时候,是节目最受观众认可的时候,当你觉得做得最顺手的时候,恰是节目走下坡路的时候。

换句话说,变,是电视节目唯一不变的宗旨。

他说,电视是个很时尚的东西,你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就是你该考虑离开这一行的时候。在《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本书里,类似的“陈虻语录”,还有很多。

见仁见智,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笔者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一些新闻理论和实务之后,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但凡把国外的一些新闻理论拿一些到国内来,把它嫁接到理论上,就是非常前沿的理论,把它用之于节目中,就是非常火的节目。例子你可以信手拈来,远的如脱口秀,近的如各种娱乐节目。

陈虻也说过,他有很多理念的火花来源于国外媒体。所以,陈虻理论,你可以说新,也可以说不新,但在国内的确很前沿,他的很多观点的确值得借鉴,尤其地市级媒体借鉴。

至于借鉴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是,你得弄清楚借鉴他的理论来解决什么问题。每一种理论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理论构筑者在建构他的理论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建构的。陈虻的问题,就是本文第一部分分析的问题。

如果不加分辨,拿来就用,不免会“错把杭州做汴州”。假如因此而导致效果欠佳,再反过头来责备这种理论,那这个理论建构者可就太冤枉了。

举个例子来说,陈虻团队所面临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的问题,肯定就不是我们地市级电视台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也许是“要不要出发”,或者“往后退”的问题。所以,观念、理论可以借鉴,但问题还得我们自己去寻找。这是我们借鉴陈虻理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徐泓:《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②柴静:《看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③张洁、梁碧波:《点燃理想的日子》[M].三联书店,2013

④ 孙玉胜:《十年》[M]. 三联书店,2003

(作者:蚌埠广播电视台编导,助理记者)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