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老梁故事汇》对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满足

2022-06-08

常宝宝

【摘要】以技术为标签的新媒体时代培养着用户的媒介接触需求,体现存在感、追求个性化和互动即时性成为用户信息消费的新表征,但也相应地带来了“信息冗余”、“众声喧哗”和“碎片化”的媒介生态问题。《老梁故事汇》作为一档脱口秀节目,既关照着用户的多元化体验,又化解着新媒介时代的隐忧。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路径,进一步探讨《老梁故事汇》对受众规避信息风险的需求满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梁故事汇》 新媒体 使用与满足

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交流方式的改变,引发信息生产模式的更新进而重塑新的社会文化图景。社交网络、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的交叉组合为生活带来无限创造力,我们沉浸在人性化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伴随而来的负面效应。蔚为大观的用户生产内容(UGC)为新媒体生产车间的信息贴上同质化和碎片化的标签,造成“信息冗余”的弊病。遍地开花的个人门户演变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实践场,带来“众声喧哗”的嘈杂景观。对精确搜索和云存储的过度依赖削弱人们对记忆与思考的审视价值,标志着“浅阅读化”时代的开启。

新媒体的功能集约带给人们许多惊喜,但它的狂飙突进过程并没有产生制衡各参与方的控制模式,整个传播链条上隐藏着漏洞与隐患,来势汹汹的卷进速度让人们来不及做好应对准备,造成主体性的迷失与消解。①传统媒体处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借船出海”,更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新媒体的良性发展做出科学范本。山西卫视播出的《老梁故事汇》是一档以资深媒体评论人梁宏达命名的脱口秀节目,既有琐碎信息的整合归纳,又有理性观点的对比引导,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适应新传播语境的互补路径。

一、“信息冗余”时代零散事实和碎片材料的整合

“人人都有麦克风”比喻技术革命赋予每个人传播的欲望和能力,多平台联动增加了讯息流通的渠道,媒介市场开源扩流的叠加增长方式势必酿成“信息冗余”的忧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带给人们表达自由的场域,移动互联的覆盖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赋予我们跨越时空的便利,个性化的心理倾向和自我表现的渴望营造出“全民发声”的时代。大众接触媒介的原动力是希望获得与己有价值的信息,纷繁复杂和同质化的信息加重了挑选目标的成本。零散琐碎的信息又缺乏条理的归纳,用户因无法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而造成误读,混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随着传统媒体的传播领地被新媒体逐渐蚕食,这些问题还会愈演愈烈。“对公众来说,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增加了其筛选、辨别、求证的成本与难度,他们需要专业、权威、深度的解读以助于他们理解日趋复杂的社会现实。”②传统媒体理应体会用户的苦衷,弥补新媒体走向成熟过程中的缺陷,在顺应“长尾经济”的趋势下,做到信息的立体呈现和逻辑整合。

《老梁故事汇》运用讲故事的叙述结构串联起关于主题的各种信息,通过巧妙编排使分散的材料表现出紧密的逻辑关联,共同为故事的核心内容服务。节目的组织结构与陈述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把相关的信息抽出来拼接成饶有趣味的故事,内容充实且暗含联系。《老梁故事汇》切合当下传统媒体需要主动发声的契机,提供了一个信息整合和现象梳理的服务平台。在这里,本年度获得好评的电影和被吐槽的烂片,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人生轨迹,反人类的恐怖袭击和令人沉痛的灾难事故,娱乐体育界的人气明星,电视节目获得成功的内外因素,社会现象和文化风潮的兴起与衰落,历史上的那些事儿和那些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典范,民间传说与神话演义,文学作品的另类解读等,都通过老梁的精彩讲述显得趣味十足,内涵深邃。围绕故事的铺陈顺序包括历史背景的交代,人物生平经历的概括,社会语境的阐释,内心世界的揭露,事件原委的还原,细节真相的解密,家庭伦理的介绍等,内容包罗万象,信息丰富详实。《老梁故事汇》的宗旨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七嘴八舌”的传播环境中重新组合材料理清事件发展脉络,揭示现象兴衰根源,点评热点人物,调侃百态人生;《老梁故事汇》的魅力是以“脱口秀”的形态,在“长尾经济”的社会潮流下精心编排故事满足受众关于历史、文学、艺术、经济、体育、民俗、社会、娱乐等领域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

二、“众声喧哗”时代理性分析和深刻观点的引导

以微博、facebook 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观点的自由讨论”时代,网民的意见表达日趋生活化。“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日益普及,不仅仅意味着网民与媒体的‘共动’走向深层,同时,还意味着整个网络传播模式的变化。”③关系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个人门户充当着各种舆论的集散地。人们通过点赞吐露内心的倾向,主动围观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注的增加和评论的积累汇聚成影响事件进程的幕后推手,“媒体性事件”成为虚拟社会干预现实问题的常态化表现。“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虽然有利于民众情绪的宣泄和社会压力的排遣,但极易造成“媒体审判”④。由于个性化表达的肆意泛滥,自组织的进化机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微博围观中存在着大量自我炒作和个人表演,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伪善者利用,模糊了公私域的界限。⑤人们被各执一端的论断包围着,无疑不利于理性价值观的形成,即使有一些公允理论的拨乱反正,也显得杯水车薪。鉴于虚拟性和群体极化的催化,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言论很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酝酿成失去理智的群体动乱。基于网络舆论有“群体性智慧”和“群体性迷失”正反两方面效果⑥,传统媒体应该趋利避害,合理疏导,用科学理性的主流价值观引导“七嘴八舌”的舆论场,统一认同。

《老梁故事汇》是在讲故事的进程中和风细雨般加入主持人的独到见解和人生感悟,观点的亮相没有固定板块,而是巧妙融入到故事的起承转合中。道理的摆出是建立在足够的例证之上的,观念的引导没有刻板教条的灌输,在正反对比中提炼出故事背后的哲理。故事的叙述中包含成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发人深省的话题讨论和推心置腹的教诲启迪。节目中老梁把故事揉碎后再按自己的逻辑陈列出来,条分缕析的讲述风格让故事引人入胜,观点深入人心。及时恰当的观点生发和道理总结往往能起“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蕴藉深远。节目的深层目的就是通过故事的述评能给活在当下的观众有益的教化,充当生活的解压阀、社会的粘合剂,是人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精神世界的引渡人。在“观点匮乏”的时代,节目持续的观点输出有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抑制网络舆论中的多元意见对理性思维的混淆,塑造媒体公信力,实现媒体在社会结构性转变中应有的舆论监督功能。

依据故事类别的不同,老梁引出观点的方式各有差异。在剖析社会普遍现象时,老梁通过罗列宏观现象的几种表现,来解释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整理出造成此种现象的社会合理性因素,向大家全面解读了现象背后的主客观条件,最后指出现象造成的优缺点和趋利避害的合理选择,这是演绎归纳的方式。在探究炙手可热的明星成名之路时,历数成名之前的努力和积淀,强调追求过程中某些品质和道德的坚守,用明星的成功哲学激励怀揣梦想的人,升华出成功人生的哲理,这是以人为镜的方式。在勾勒历史文化名人的跌宕起伏时,选取关键人生节点仔细描绘,透析在历史大背景下做出的正确抉择,把当今社会当成历史的假设来影射现在的乱象和不公,这是含沙射影的方式。在点评当下流行事物时,首先罗列大众参差不齐的观点,然后结合事实逐一反驳,最后得出公正的判断和合理的评价,这是以退为进的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老梁故事汇》在故事的精心编排中实现了多元意见的统一,社会裂痕的弥合,心理异化的平衡,浮华烦躁的反思。

三、“碎片化”时代文化认同和个体记忆的回归

新媒体时代的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原有节奏,时间的连续性被各种提示音所分割,指尖在应用软件中随意切换。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合奏”演绎出人机同步互动的伟大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很大一部分是在碎片化时间中完成的,在网络社会和现实世界中迅速入场已经成为生活习惯。社会化媒体生产出大量支离破碎的内容,最大限度的拥有用户资本催生新媒体制造碎片化信息,网民为了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对环境的整体把握,唯一的办法是浅阅读和碎片化接受。狂欢式的内容生产无时无刻不挑逗着人们娱乐化的神经,超越时空限制的碎片化媒介使用习惯占据大众冷静思考的时间,对接踵而至的信息丧失了批判的能力。网络时代, 传统上人们对知识记忆的需求被互联网的信息提供与存功能取代, 人们摆脱了传统的知识记忆的负累, 同时却形成了对网络知识存储与搜集的依赖, 结果导致记忆力弱化。⑦精准的搜索功能和网络大百科知识数据库的巨量存储不需要个体记忆的积累,只需要备份信息知识的网络坐标。贴心的“文化货架摆放”模式使个体的记忆过程蜕变成采购过程。⑧新媒体的使用主体集中在上世纪80 年代后出生的群体,年龄分化造成代际间的观念鸿沟被拉大,年轻人对父母辈生活的社会背景知之甚少,所以代际间的文化隔膜越来越厚。大众媒体的责任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民众的终身教育,人文内涵的孜孜化育。要想破除由新媒体机制和后现代潮流带来的文化沙漠,传统媒体必须高度珍视个体记忆和文化认同,让人们深度理解历史印迹和时代内涵。

历史人物、文化名人和文学经典在节目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主题的故事化不是教科书式的呆板呈现,而是借助评书形式在趣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中别样解读。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破除我们基于应试教育和影视作品形成的刻板印象,用辩证的分析态度多角度还原人性的复杂,从侧面反映社会的生存法则和人性的假丑善恶,归结出古代社会的道德精髓和历史人物的示范价值对现代社会的时代意义。讲曾国藩的节目中,肯定对洋务运动和巩固统治的卓越贡献,纠正教科书中对其片面的评价,赞扬其修身立德的内在追求,对其成功之道作出了科学总结。节目中有说明曾国藩天资不足的趣味故事,也有其做错事的例子,多方面知识的汇聚形成了曾国藩真实丰满的形象。对文学经典的解读是建立在现代人的观点上,用当今社会的处事哲学形成独到的认识。其中经典的评价标准老梁给出了让人使人信服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西游记系列节目里,老梁以现代人的眼光分析小说里的人物性格,让人耳目一新。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老梁用《三国志》与其对比,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的英雄群像,重塑真实历史的三国鼎立。

《老梁故事汇》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做到“内容为王”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践行媒体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创造性地把评书和脱口秀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宗旨。观众用有限的接触成本获得了信息、观点和文化的三种满足,充当着信息整合平台、观点引导中心和文化讲授园地的三重角色。在“诸媒争霸”时代,节目能坚守住主流媒体的底线,在“自组织”机制在网络世界还不能完成“真理”对“谬论”的自我淘汰之时,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正本清源的责任,填补“把关人”的空白,也许这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博弈的最大资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廖金英,《网络景观中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 编辑之友》,2014(1):64

②李良荣、仇逸,《不失真、不失语、不失调、不失品》[J]《. 新闻记者》,2013(11):11

③彭兰,《从网络媒体到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年的渐进与扩张》[J]《. 新闻记者》,2014(4):17

④田华,《试论媒体围观中的舆论引导》[J]《. 编辑之友》,2013(12):76

⑤莫楠,《围观中的隐忧——对微博围观的道德反思》[J].《当代传播》,2013(1):87

⑥彭兰,《群氓的智慧还是群体性迷失—互联网群体互动效果的两面观察》[J].《当代传播》,2014(2):4

⑦金源云、李国强、杨华,《论新媒体时代的奴役与隔绝问题》[J]《. 编辑之友》,2013(10):69

⑧邵鹏,《新媒体对个体记忆的冲击与影响》[J]《. 当代传播》,2013(2):80

(作者: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