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与营销之道

2022-06-08

张旭泉 于晓芸

【摘要】浙江卫视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完美收官,自2014 年10 月播出后一直好评如潮。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完整的故事情节,强大的制作团队以及人气颇高的明星阵容博得观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和营销之道的角度,试分析节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奔跑吧兄弟》 传播特性 粉丝效应 营销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 年10 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便居高不下。该节目引进韩国版《Running Man》,并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 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而成。

《奔跑吧兄弟》是继《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之后,我国内地电视台又一次引进韩国的电视节目。与韩国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保留原节目固定游戏环节的同时也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其中,比如《白蛇传》等故事情节。节目从开播起便引起高度关注,至2015 年1 月16 日第一季收官,连续15 周拿下周五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的宝座。

一、《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

1、创意独特,故事性强

《奔跑吧兄弟》改变了以往中国户外节目惯有的闯关形式,每期以不同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分小组进行比赛,获胜一方获得宝物或奖品。节目中的撕名牌环节是其标志性项目,节目播出后广受欢迎,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模仿。《奔跑吧兄弟》冒险与益智相结合,整个节目几乎没有完整的台本,每一集只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是在半策划半发挥地进行,这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即使是导演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机性很大,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所在。在整个节目中笑料百出,嘉宾也毫不避讳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的丑态,还原了一个个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明星形象。这种真实的表现手法最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中大获成功,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原因在于,相比较以往明星“修饰”过的形象,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去掉光环的、真实的明星呈现在自己面前。可以说《奔跑吧兄弟》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户外竞技综艺节目的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个节目随处都在设置悬念,改变了娱乐节目只为博观众一笑的目的,而是在讲述故事,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将观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让观众一起参与到剧情中。嘉宾在节目中的比赛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一期节目大约90 分钟,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长,在整部“电影”中有竞争,有悬念,有猜疑,有励志,有笑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再加上后期制作中音效、字幕、镜头剪辑的处理,使整个“故事”紧凑、搞笑,具有故事性和悬疑性,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节目中心策划推广部主任王征宇说:“全片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通过各种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悬念感和逻辑性会更强。这也是韩国版《Running Man》节目的精髓,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在之前的国内综艺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①

2、成员特点鲜明,吸引观众眼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邓超的数学陈赫的腰,祖蓝的大笑baby 的娇,少林宝强会功夫,黑牛李晨体格好,郑恺一屁全撂倒。”在这个段子里传神地描绘了七名成员的特征以及在节目里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可以说,节目组选取明星时也煞费苦心,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幽默搞笑,或百变卖萌,或力大如牛,或娇柔可爱,所有成员在节目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随着节目的进行,七名成员的特点也越发鲜明,例如王宝强招牌表情“傻笑”,陈赫被封“撒娇王”,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等等。有了鲜明特点,在节目前期宣传中便可以“大做文章”,播出后期可跟进宣传,吸引观众眼球,聚集更多粉丝观看。

作为真人秀节目,看点就在于将明星安置在陌生的环境中,让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看明星的真实表现。不仅考验明星的体格,也在考验明星在游戏中的情商和智商,要求明星在节目中能够放得开,大胆玩。可以说,《奔跑吧兄弟》完美的消费了明星,也将明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矫情、不做作,告别刻意煽情,突破宣传个人魅力的无底线“秀”的怪圈,注重明星在竞技中的真实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一向以女神形象出镜的Angelababy 在节目中素颜亮相,一时在网上大获好评,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作为娱乐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搞笑,而这一点,《奔跑吧兄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后期的搞笑字幕之外,演员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表情夸张,语言诙谐,各种搞笑动作贯穿其中,观众在看节目时笑声不断。根据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是心绪转换功能,《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观众结束一周工作后的周五晚上播出,轻松搞笑的娱乐风格深得人心。

3、大制作、高投入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与韩国SBS 团队联合制作,韩国版《RunningMan》本身就是高投入的节目,在韩国颇具人气,远赴北京、香港、泰国等地,在设施及布置上也是“毫不吝啬”。在制作与投入上,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比韩国版《Running Man》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节目组介绍,中国版《奔跑吧兄弟》特地邀请了两位韩国“大拿”加盟节目,其中一位是红遍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的主编剧。韩国团队在前五期尽全力为《奔跑吧兄弟》保驾护航,不仅全员参与前期节目录制,并在后期制作中把关,首期节目便是由韩国导演曹孝镇亲自剪辑的。除了导演、编剧,韩国版《Running Man》的七位明星也加入其中,在节目中与中国“跑男”展开激烈的撕名牌项目,赚足了中韩观众的眼球。

后期制作的精良也是《奔跑吧兄弟》走红的一大原因。紧凑的剪辑技巧,悬念的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奔跑吧兄弟》是在用做电影的技术和思维做一档娱乐节目。

二、《奔跑吧兄弟》的营销策略

1、跨屏营销

《奔跑吧兄弟》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的成功也使七位固定成员的身价迅速飙升。四小花旦之一的Angelababy 成为全民女神,更是接到了羊年春晚的邀请函,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队长邓超受到关爱,以至于一条简单的关于其妻子、儿子的微博便能引来上万的关注;王祖蓝更是在节目期间求婚成功,与女友的最萌身高差也引来无数关注和祝福;郑恺因在第三期节目中放了一个“屁”,娱乐了观众,郑恺本人也在微博里自黑到底,人气爆棚,粉丝数量一夜间增至8万。

在节目播出的四个月里,“跑男”们不仅穿梭于各个城市,更是从电视屏幕跑到了电影院。由陈赫和Angelababy 主演的《微爱》以及由陈赫、郑恺主演的《匆匆那年》都是在《奔跑吧兄弟》播出期间上映。趁着三位明星的“跑男”热,两部电影均取得不错的票房。《微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3600 万元,上映三天票房过亿元,《匆匆那年》总票房近五亿元。李晨与范冰冰绯闻不断,带动了《武媚娘传奇》的热播,邓超微博活跃,发孙俪剧照成功宣传《芈月传》。“跑男”成员借助高人气成功进行粉丝变现,实现了跨屏互动,带来了丰硕成果。

2、粉丝效应

“粉丝”是“对某事物之狂热者,迷”,常用来指代流行文化现象的积极参与者与狂热者。②随着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节目的多样化,粉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他们疯狂而执着地追逐自己喜爱的明星,利用一切传播工具展开追星活动,粉丝一族已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粉丝们为追逐明星,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媒体的发展为粉丝们的狂热追星提供了便利条件,贴吧、论坛、微博,无处不存在粉丝们的身影。粉丝具有一个鲜明特性便是参与性,著名学者詹金斯指出,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③如今,无论我们是在刷微博还是在逛论坛,由粉丝创建的内容比比皆是,媒体已经不再被专业媒体人垄断,粉丝逐渐参与到明星话题的制造中来。

作为真人秀节目,选择具有较高人气的嘉宾参与节目是节目组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奔跑吧兄弟》中的七位固定成员中除了郑恺名气稍逊于其他明星之外,其他成员几乎在参加节目前便已经具有了较高人气,这便给节目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基础,试想,喜欢女神Angelababy 的粉丝怎么会错过这样一档尽显女神动人可爱的节目?在节目播出期间,成员微博与粉丝互动,发表观看节目后的感言,拉近了明星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也带动了粉丝继续观看节目的积极性。

3、延伸大银幕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刚刚结束,同名大电影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趁着余热,大电影已经于1 月30 日上映,这不禁让依旧沉浸在“跑男”中的粉丝们欢欣鼓舞。继《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喜获成功之后,《奔跑吧兄弟》又抢在今年贺岁档走进电影院,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成功跨屏的两个典型案例。《奔跑吧兄弟》之所以可以走向大银幕与之本身具备的故事剧情不无关系。摆脱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讲话,嘉宾做游戏的呆板格局,《奔跑吧兄弟》更具有戏剧性,从开始到结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这个“故事”讲述的真实,结局不可预估,这才是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看一档电视节目的原因。

对于电视节目走向大银幕,自《爸爸去哪儿》开始评论便是两级分化,有叫好者,也有吐槽者。《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宣传阵势已经展开,有关的微博、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拍手叫好,还是嗤之以鼻,都在无形中让“跑男”们加速度“跑”进了电影院。当然,票房如何,还要看观众是否买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杨雯,《〈奔跑吧兄弟〉:比快乐更比励志》[J]《.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20

②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丝”的受众特性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③蔡骐,《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

(作者:张旭泉,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于晓芸,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