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及其传承

2022-06-08

钱金月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了满足各个层级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创造发明出来的加工制作技艺,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反映,更是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在机器大生产的当代,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及其传承现状值得我们探究、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风靡,凝结在传统手工艺中的先民的创造力更是值得被传承下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传统手工艺 传承

一、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发展概况

1、史前至明清的发展概况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源头,应该从史前先民创造得到的第一件工具算起,即产生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往后至新石器时代发明的骨器、打磨优化后的石器、兽皮缝制、陶器工艺及房屋建造等,确立了手工艺的原始形态。

夏、商、西周三代有“青铜时代”之称,这一时期,手工艺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添了审美性,并出现了手工艺分工制度,出现直属于王室的手工匠人——“百工”,他们“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室车服器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手工业出现了官府和民间的分流。我国第一部总结手工技艺的官书《周礼·冬官考工记》在这个时期诞生,书中记载了当时六门工艺(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要文献。

秦汉国家安稳,休养生息政策使手工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并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手工艺的经营方式至此分为官营、私营两类。所谓“秦砖汉瓦”,秦汉的建筑及建筑装饰工艺发展成熟。

隋唐朝代由于思想开放,加之文化的交流碰撞,手工艺在技艺和生产规模上皆非前朝能比,造物气势博大、外形富丽。此时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民间手工业开始兴盛手工作坊,覆盖衣食住行各个工种。宋朝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手工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民间手工作坊的经营更为开放灵活。瓷器技艺发展至宋朝达到高峰。元朝的手工艺明显呈现出多民族共存、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

明朝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描绘了130 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清朝手工艺出现了集历朝之大成的局面,各种工艺都得到极大发展,民间手工业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

2、清末至当代的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工业文明由各通商口岸疯狂涌入,廉价的机器生产商品快速蚕食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节节衰退。由此,清末,实业救国的呼声渐起。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奔走,组织建立手工艺合作社和平民习艺所,鼓励民众传承传统手工艺。1914 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从中国各地征集的1500 吨手工艺展品在15 个展区预展,出席该博览会的我国手工艺人和工厂代表有300 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分散个体及作坊被集体代替,一批示范性手工艺合作组织的建立,拯救了部分将要失传的手工艺。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的教育事业工作也着手展开。

“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手工业的破坏令人不堪回首,传统工艺品因被作为破除封建迷信、破四旧的对象而遭到否定和惨重毁灭,教育研究也就此停止。

改革开放后,传统手工业终于迎来春天,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旅游商品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传统手工艺的教育工作这一时期也得到恢复。

1997 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源自1998 年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的诞生,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传统手工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

1、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形态

日本有“民艺”一词,由日本“民艺之父”、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提出,可理解为“民间手工艺”,指那些以实用性为主,兼具审美价值的加工制作技艺,对应于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深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制约,历史上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为传统手工艺的造物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基础。

传统手工艺既具备艺术形态,又涵盖了民众的生活百态。生活方式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生活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传统手工艺创造方式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将带来传统手工艺的变迁;另外,手工艺的进步和发展也将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甚至革命性的变革。

皖南地区自古山多竹密,竹器成了居民的重要生活用具。遮雨的斗笠、养蚕的蚕匾、采摘桑叶的桑叶篓,还有罩饭以防蚊虫的竹菜罩,皆取材自山上的竹子,篾匠在这里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工艺工种,许多匠人以此为生。但是当塑料制品进入市场后,竹制品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侵吞殆尽。这样的大潮冲击之下,多数篾匠都改行了,编制篾器从主业变成了副业;另外一部分匠人则不得不改良工艺,由从前实用性为主向以审美为主导的工艺发展。

2、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神文化形态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一种师徒制的传授方式,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心领神会、艺诀流传等。除了较为普遍的手艺,许多祖传的手工艺大都只在家族或行业内传授,并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祖训,“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是从前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传播的真实写照。

传承,不仅仅是手工技艺的学习教授,更是行业规矩、信仰仪式、为人处世的承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的就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伦理道德。

但如今,这种传承方式陷入两难境地。手工艺人无人师从,自己的子女不愿意学习,又迫于祖训不能外传,是外传还是失传,手艺人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皖南关麓村原有“米塑”技艺,为祭祀而生。过去每逢“接关公”、“接汪公(汪华)”或是观音庙会这样的日子,各村或各宗族就会自发组成一个筹备委员会,展示出各自的拿手绝活,而米塑,正是关麓汪家宗族独有的精美贡品。米塑的制作程序分为:选米、熬胶、选模、装塑和脱模五个工序,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其中“装塑”是将一粒粒的谷粒通过米胶粘黏到模子上,来塑成各式盒景,多为镂空型。之后需要将模子从米塑中取脱出来。由于家族规约,不得外传,所以脱模工艺至今为谜。“关麓米塑”的最后一次成型面世,是七十年代汪家应《人民中国》杂志的报道请求制作的。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

1、作为工艺品的审美价值

柳宗悦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美无所不在。但是,‘精致’的器物流于纤弱,陷于技巧,恼于病态。与之相反,由一般的无名工人制作的器物却很少有丑陋的出现。也基本上没有被作为所伤害。是自然的、无心的,是健康的、自由的。我们必然会在‘一般的器物’上发现我们的爱与惊喜。”这是说,民间所造工艺之物,若无逐利之心,专注于造物本身,往往能创造出美的器物来。

前面已经论述,先秦以来,我国手工业就出现了官方和民间的分流,由于各个阶层需求的不同,手工造物随即呈现不同的风格特征,体现为官方造物富丽博大,以审美观赏为主;民间造物寡淡质朴,注重实用价值。但即便是创造生活用具,诸如板凳、木犁、独轮车、草鞋等,在满足其实用功能之余,匠人们也会探索工具所能呈现的形式美,附加审美价值,比如工具的线条、纹饰等。

2、实用性的经济价值

手工艺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生产力,它的存在之本是物质生产活动,这是其存在的经济价值;民间手工艺的产生最初是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对于大部分手工艺品来说,实用价值是手工艺的最基本的价值要素。

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祖祖辈辈为了满足各个层级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创造发明出来的加工制作技艺。它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反映,更是历代民众智慧的结晶。它也是一种具有文化记忆的生产方式,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还是宫廷贵族的华美绝技,尽是对历史的窥探。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及传承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传承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当前各界对民艺的探索已经为其提供了多种传承生存的可能性:一种是整体的传承,可借鉴日本及台湾的“人间国宝”、“民族艺术艺师”制度,保存珍贵工种手工艺品和大师级传人,使之不至失传;一种是遵循传统手工艺“蜕变——再生”的规律,将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与材料、审美相分离,或用现代审美重新打造,或用传统手工艺改造现代材料,使之继续服务于现代社会。

生产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之相生的传统手工艺必然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手工艺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如果只是单纯的保护手工艺本身,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手艺人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就等于舍弃了手工艺的灵魂,这样的传承不是长久之计。

除了社会各界出台的诸多法律法规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政策性保护外,需要认识到的是,生活生产本身才是传统手工艺的立足之本,才能为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提供足够的养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终要回归到文化生态本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王晓:《民俗学与现代社会》[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②陶洁:《传统手工技艺》[M].学苑出版社,2012

③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④柳宗悦著,石建中、张鲁译:《民艺四十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⑤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⑥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⑦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⑧翟东伟,《从设计角度看民艺传统的现代之“用”》[J]《. 四川戏剧》,2014(2)

⑨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