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中美领导人报道的比较研究

2022-06-08

王凯月

【摘要】关于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就是将有关领导人的资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公众得知各国领导人的情况。这种对领导人的报道,作为国际信息传播的一部分,关系着国际关系,更有可能会影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等方方面面。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分析了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报道数量等方面的异同,剖析了新闻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等深层次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美领导人 新闻报道 比较研究

全球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互联网媒体跨越国界的迅猛发展,让各国领导人的国际间交流传播越来越便捷。相关的领导人报道也越来越常见,这种领导人报道,作为国际信息传播的一部分,关系着国际关系,可能会影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等方方面面,也普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中美领导人报道的比较

1、报道思想比较

中国领导人报道大多数都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侧重点是领导人新闻,也就是领导人在新闻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是注重领导人参与相关国际活动的影响等。在报道领导人的新闻中,我国媒体多使用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中》等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我国新闻报道比较强调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思考,也就是在有关领导人的新闻报道中,强调一种道德教化,充分肯定领导人在国家事务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大众视野去发现信息本质,媒体部门就需要以“事”为本位、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也就是说领导人新闻,要以人为中心,以事实为本位,用数据说话、用真相说理。

相比较而言,美国领导人报道以中性报道为主,负面报道次之。报道主题往往会突出“自由”“信仰”“民主”等价值内核,把崇尚自由民主的相关核心价值观看作是奋斗精神的来源。同时,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喜欢加入一些评论性内容,美国领导人也非常习惯于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其所标榜的社会责任,在“以事为本”“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下,美国媒体更注重宣扬西方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2、报道内容比较

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来看,中国领导人报道相关新闻主题常常以突发事件、政策发布、出访等居多,国内媒体的头版经常涉及国家政策、重要部署、外交、视察等内容,习惯站在全球范围的高度去审视新闻事件本身。在国际关系中,许多报道立足于中国领导人代表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态度。

我国媒体对领导人信息新闻报道数量比以往增加不少,但是对领导人报道内容上的变化并不明显。往往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国内视察、外交礼节上的迎来送往等活动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如党代会、人代会等。

同样是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美国媒体对美国领导人报道许多内容是关于选举、社会问题及国家安全方面的。相关的媒体报道也更多关注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国内政策环境”与“国际形势应对”等内容。也会有相关社会性报道内容,比如揭示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的阻力、经济发展的动向等,并对于国内一些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有军事方面的报道,美国媒体对于军事类别的报道份量重于中国领导人报道。这些报道的内容,不仅仅是概括性的陈述,还有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窥一斑而见全豹。

综合美国领导人的新闻报道情况来看,美国领导人报道更注重事实所反映的问题,更重视政治、社会及军事方面的新闻报道。

3、报道数量比较

中美两国媒体关于“领导人描写”的报道均占据了所有新闻报道中的最大比例。美国媒体对领导人的报道,尤其在对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国家形象以及外交相关问题方面的报道比例均高于中国领导人。其中,政治和地震相关问题报道数量是中国领导人报道数量的两倍。

从中美两国媒体关于领导人新闻报道的数量上看,近年来中国媒体对领导人新闻报道的数量比以往增加不少,但是对领导人报道的内容增加得并不明显。美国媒体对领导人的报道虽然数量上与中国基本持平,但更注重事实下面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更重视政治、社会问题及军事方面的新闻报道,更能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度,美国媒体更擅长于通过对领导人的眼神、动作、精神风貌的描写,来表现他们对于事件的态度立场。

二、中美领导人报道差异的原因

有关领导人的报道,是国际信息传播的一部分,是国际关系变化和变化趋势的一种外在表现,可能会影响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等方方面面。领导人的报道媒介系统,都与其所处的国家内部、外部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受到了一定时代的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社会心理、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分析中美领导人报道在话语权方面的差异,必须从延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全面考察相关情况,深入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

1、报道作用的差异

以对汶川地震等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为例,中国领导人信息的新闻报道中,还是主要侧重于人道主义援助,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想。这恰恰反映出中国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发展和完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的核心就是“和”,“和”的概念很广泛,但是在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中这种“和”主要表现为国人的万众一心、强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群体概念,所以在汶川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中国领导人信息的新闻报道更多的是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的,强调的是国人和中华民族在面对这一天灾时的整体性,整体来看领导人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号召、团结民众,稳定、鼓舞民众的思想,坚定、团结抗震救灾的力量。

西方媒体对于这种灾难性事件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西方媒体对于领导人在重大事件、突发情况中报道受个体主义文化思维方式主导,更多关注到了人的生存环境和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领导人报道,除了对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济运行、社会情况的报道,许多新闻视角会从领导人聚焦到其他方方面面。例如在“9·11”事件的报道中,美国新闻媒体对领导人的信息报道,更多的是通过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来表达领导人个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并透过领导人因这一事件而产生的活动、行为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对恐怖分子的指责;针对这一事件而设置的国内反恐法律、法规、政策等,透过领导人个人的的话语和行为深入的解析这一事件。

2、话语角度的差异

透过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新闻报道,不难看出,美方强调“说了算”,维护美国利益和地位;而中方则侧重“说了办”,重视言必行、行必果,为地区伙伴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中美立场不同,观点各异,持论孰高孰低,见仁见智。然而,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显然更需大国合作、多边主义护航,而不是猜忌和遏制。当前,在全球经济深受贸易规则碎片化、保护主义、冷战思维之害的关头,世人显然更关心中美“说什么”、“怎么办”,而不是谁“说了算”。

在全球新局势下,各国合作发展之道,不在于因循守旧,而在于开放创新;不在于分化割裂,而在于求同存异;不在于赢家通吃,而在于各方共赢;不在于封闭割裂,而在于互联互通。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倡议,务实筹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崭新基建投融资机制,体现出中国决策层对世界大势的精确判断,贡献了具有超强前瞻性、包容性的中国方案,传递了开放、包容、创新、共赢的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3、舆论范式的差别

中国领导人的相关报道,由社会主义制度的国情所决定,会将领导人报道的视角关注同一重大问题,比较符合中国的政治文化心理。因此,也就出现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灾难面前运用集体主义思维,更多表现群体的团结一致,并通过领导人的宣传报道,来稳定民众情绪,鼓舞团结力量。面对同样性质的领导人信息报道,中国领导人新闻报道,比较针对领导人信息本身的注视,对于事件本身的报道极少,且缺乏现场感、评论感,中国长期奉行“家国同构”的政治规范,必须突出人民群众与领导人共同抗击灾难,团结人民群众的精神。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的领导人报道,则受到“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和“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尊崇一种个体独立、个性自由、个人权利和个人存在的政治范式。受个体主义文化思维方式主导,更多关注到了人的生存环境和个体的生存状态。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于事实情况的分析,着重表现事件现实使受众正视现实社会的负面,在奋斗与超越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价值。

4、语言风格的差异

中国领导人的相关报道中,语言形式也是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简明扼要、格式工整。比如在国家大活动上,中国领导人就会非常重视对国际人物的尊重。外交辞领上会出现“人民的骄傲”“和平使者”等这种极具褒奖意义的形容词汇,从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同情,展示出了积极昂扬的国际精神,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勇于担当的责任形象。同时,如果必须要作出一系列评论时,就会用“历史性贡献”、“重要的成就”,表达出有赞美的意愿,从而使其具有中国礼仪特点。

美国奥巴马报道中的致辞另具西方风格,围绕着价值观念,美国领导人善于用“自由的基础”、“平等自由”来表达出内心的赞扬和肯定。同时以文化思维方式为主导,更多关注到了人的生存环境和个体的生存状态,以“争取尊严”“自愿选择”为核心展示出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以及深切的感情。在美国领导人语言中,商业新闻的观念影响深远,因为美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商业理念和营销思想渗透到国家政治的各个方面,国家领导人的信息传达也不例外。从领导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他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其在选民心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下次竞选是否能获得连任等关键问题,所以其自身的讲话和行为都有很重的营销因素,希望向民众展示自己的卓尔不凡。美国领导人善于利用自由思想的价值,突出“信仰”的领先作用,坚持不为个人利益而牺牲群体利益的原则,从而用思想宣扬来影响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影响国际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联系。

结语

全球进入了新时期,各国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电子媒体跨越国界的迅猛发展,让以各国领导人之间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交流传播愈发火热。总体上来说,一是中美两国新闻界对于领导人报道的有一些共识,比如新闻工作者在选取报道领导人新闻时,都追求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要以人为中心,以事实为本位,用数据说话、用真相说理。二是双方领导人新闻报道关系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也影响到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会对社会舆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是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社会心理、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领导人的报道作为国际舆论话语权,会产生出各种不同报道效果,从而也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宣传成效,代表着中美两国在国际形象上的不同态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叶小鸥,《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战略思考》[D]. 重庆大学,2006

②王旭乐,《中美领导人信息新闻报道差异的媒介生态分析》[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③卢迎新,《新华社对外报道优化研究》[D]. 暨南大学,2006

④刘晓薇,《中西方新闻角度比较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2007

⑤马春娜,《中西新闻写作价值取向及表现技巧比较》[D]. 长春理工大学,2007

⑥王琴琴,《中美当代新闻周刊报道特色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⑦赵嘉莹,《探析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潜规则》[D]. 兰州大学,2007

⑧凤淼,《中西方领导人信息新闻报道之比较》[D]. 广西大学,2007

⑨唐颖,《论CNN 国际新闻报道的策略》[D]. 华中科技大学,2004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