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网络新闻中女记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2022-06-08

郭继培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网络新闻报道的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对女记者的媒介形象存在的误读和消费主义偏向。特别是在以“娱乐”和“消费”为主导的网络时代,女记者该如何定位自身的职业身份,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媒介形象 模式化再现 内容分析

在中国的封建男权社会,女性一直处于文化劣势,社会普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冲破封建束缚,投身新闻事业可以追溯至晚清时期。时至今日,女记者在社会上已经不再是“凤毛麟角”。新闻记者也一度被认为是适宜中国女性从事的职业之一,从事采访报道的女记者大多被尊称为“无冕皇后”。与此同时,女记者因为其性别和职业的特殊性,一方面是报道的主体,采访和报道新闻事件;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报道的客体,被媒体塑造、展示在大众面前。

一、网络时代女记者的媒介再现:“无冕皇后”抑或“花瓶”

“拟态环境”理论认为,人们所接触到的环境是通过媒介的二次创造,同样媒介也是个人和群体形象的加工厂。人们对某一群体的认知,并不完全来自于自身的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的形象再现。

大卫·麦克奎恩认为,所有的再现都是有选择性的、有限制受框架制约的、单意性的、是机械加工润饰的结果。媒介总是倾向于用一种易于辨认的类型和模式来构建其再现世界。①按照伯顿的看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大众媒介有责任通过外貌、行为等重复性因素来再现和塑造特定类型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模式化再现”。“模式化意味着关于某类人群或事物的一些观念会反复出现在媒介中。其做法是把一些容易被设想成为某类人群共同外部特征或性格特点的东西凸显出来,让它们成为此类人的代表特性。”②

在“娱乐”和“消费主义”之风盛行的网络时代,女记者们大多出于对记者职业和自我人生价值的美好崇景而进入新闻业;然而在日常的采访实践中,她们不仅要克服普遍要面临的困难,同时还要接受同行们的形象构建。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网络新闻中女记者形象及其媒介呈现。在百度新闻中检索2013 年12 月1 日-2013 年12 月31日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为“记者”的新闻,总篇数超过720 万篇,二次筛选出其中关于女记者的新闻篇数共25000 篇,经过事件性去重,即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只选择其中一篇,共整理出23 篇新闻报道(见表1)。

在具体的内容分析中,主要以“事件类别”、“展现形式”作为基本的归类单位。根据内容分析客观、系统、定量的原则,从女性记者的人口形象、外在指标、人格指标、功能指标以及工作状态指标五大类目设计了量化的内容分析指标。

从女性记者人口形象来说,上述报道中,年轻、单身女性记者多于已婚、年老女记者。被再现的23 个女性记者形象中,青年女记者14 位,占总数的60.9%;中年女记者2 位;另有7 名女记者根据相关表述无法准确判断其年龄情况,介于青年与中年之间。

从女性记者外在特征角度考查,主要考查衣着及外貌的描述。衣着方面,13 名女记者平时着装以休闲服饰为主,占56.5%。外貌评价方面,18 名女记者被描述为漂亮,占女记者总数的65.2%,另有3名女记者被描述为性感,占女记者总数的13%。

从女性记者人格形象角度考查,用来描述女记者人格形象的词汇大概分为六类:弱势(8)、勇敢(5)、善良(4)、敬业(5)、搞笑(1)、风骚(1)。23 位女记者的样本形象,只有1 名女记者是绝对负面形象,有1 名女记者有负面人格倾向,其余均为正面或中性形象。

从女性记者的工作形象考查,样本显示,有18 名女记者来自电视台,4 名女记者来自报纸,1 名来自新闻网站。其中有16 名女记者表现出了记者在工作上遭遇人身安全或道德上的风险。包括8 名女记者遭遇到殴打、恐吓威胁、性骚扰等的报复;有3 名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威胁。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媒介在构建女记者的形象时存在着一定的“模式化”。这种模式化的呈现给女性记者带来的是社会舆论的种种怀疑、轻视、品评。

二、网络新闻中女记者形象模式化再现的框架分析

美国学者甘姆森认为框架“一类指界限之意,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借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框架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③网络新闻主要是通过外显、忽视、错位等框架模式来再现女记者形象。

忽视,即一些网络新闻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女性记者的职业形象。女性记者在职业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她们的优秀职业表现没有得到很好的再现。反而,媒体大肆塑造“美女记者”的花瓶形象,这也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体现。

外显,即在新闻报道中通过不断重复女记者的外貌、穿着、举止使记者形象外显在大众眼前。一般来说新闻采写是记者的基本工作,相机、话筒等成为判断一个角色是不是记者身份最重要的外在标准,甚至被符号化为记者的标志。在网络新闻中外显的女记者形象大多是“采访者”,只出镜采访而不体现后期的新闻处理工作,也无法评估出女记者在采访背后的准备工作。

错位,记者的职责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及时、客观、全面地报道。在网络新闻再现的世界中,女性记者角色出现严重的错位。女性记者不再只是对客观事实进行客观报道的旁观者、记录者,更多的是事件的参与者,由报道的“主体”成为了报道的“客体”。

三、女记者媒介形象的历史沿革

女记者的媒介形象被塑造成“交际花”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女记者的诞生就一直存在着。

曾经采访过庐山会议的《申报》记者谢宝珠,是当时上海新闻界公认的“记者之花”。当时的报纸称她为“色艺双绝”,对她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这些报道并非围绕她的职业成就,而是围绕她如何活跃于社会名流之中,与上层人士有怎样的交情等等。对于她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则毫不客气地断言为‘色、香、美采访得来’”④如果报纸对于谢宝珠的评价尚有赞赏之意,那么《中央日报》对女记者的评价则是赤裸裸的贬低。徐翊于1946 年7 月23 日在《中央日报》上撰文讽刺上海女记者们每天出入于公馆、机关、记者招待会,“当我们想起她,我们就只觉得除了一只花蝴蝶在空中乱穿乱飞一阵之外,别得就什么也没有了。”⑤

战时后方新闻界“四大名旦”——浦熙修、杨刚、彭子冈和戈杨是女性记者的典范,以其职业成就和职业声望改变了人们对女记者的刻板印象。除此以外,民国时期一些女记者通过去性别化的身份建构来改变人们的刻板印象。所谓的“去性别化”的策略,是指女记者通过剪发、穿军装、像男人一样去工作和战斗等方式来淡化自身的性别身份,抹平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如果说民国时期女记者的媒介形象构建主要是受当时“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影响的话,如今的女记者形象构建主要是受到了“消费社会”的影响。女记者被符号化成了一种可供消费的话题和噱头。诚如网络语言中所描述的“女汉子”遍地,时至今日“去性别化”也已经无甚用处,如何走出这种女记者的媒介形象困境,是学界和业界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傅小朋、陈志强、蔡招娣,《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J]《. 新闻爱好者》,2011(10)

②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华夏出版社,2003:139、134-137

③孙彩芹,《框架理论发展35 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 年的问题和建议》[J]《. 新闻爱好者》,2010(9)

④⑤冯剑侠,《“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自我认同》[J]《. 妇女研究论丛》,2012(11)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