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如何“走出去”

2022-06-08

雒有谋

【摘要】新闻摄影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走出去”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走出教条和理论,面对变化着的现实;走出教材和课堂,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新闻摄影魅力并提高新闻摄影技能;走出“国门”,在世界新闻摄影潮流中提高新闻摄影的国际对话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摄影教学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国门”

在诸多网络新媒体技术和数码摄影日益普及的当下,新闻摄影的教学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技术不再是教学中的难点。然而摄影和传播技术的便携化却并没有带来新闻摄影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这里既有新闻摄影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客观方面的原因,①更有新闻摄影教学观念和方法滞后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在近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不错的反馈。

所谓“走出去”新闻摄影教学方法,要点有三:其一,走出教条和传统理论,面对变化着的现实设计课程;其二,走出教材和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感受新闻摄影魅力并提高其新闻摄影技能;其三,走出“国门”,培养国际视野,在世界新闻摄影潮流中提高新闻摄影的国际对话能力。

一、走出教条,面对发展现实

2013 年3 月23 日,国家主席在莫科斯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②反观国内新闻摄影教学,虽然网络新媒体以及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崛起,但新闻摄影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前网络和胶片冲印时代。首先,就新闻观念而言,宣传逻辑和艺术话语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新闻摄影的主流理论。“新闻摄影是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摄制图片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也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③虽然随着新闻专业主义对宣传话语的消解和冲击,这种从革命年代延续而来的新闻摄影定义早已成为过去,但鉴于国内整体的新闻理论和实践逻辑,“宣传+艺术”式的新闻摄影理念仍在传统媒体图片编辑那里有一定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闻摄影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实施。长期来看,摆脱宣传话语和偏重艺术的理念是大势所趋,就教学操作层面而言,还需加强新闻专业主义内容的训练,尽早养成以新闻事实为核心和主体,以真实为灵魂的摄影观念。相比真相和事实而言,艺术效果或视觉冲击力只能居于其次,更不能让宣传思维去主导新闻摄影的题材和角度,真相,受众的渴求,社会的期待等等才是新闻摄影理应追求的价值。

除了观念,新闻摄影教学还应充分考虑到网络新媒体及数码技术的普及这一教学环境。新闻摄影教学应该与多媒体或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同步。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学生处理、传输及整合多媒体信息能力的训练,除了掌握一些PC 版的处理软件外,还应加入手机等移动媒体终端的图像摄制等教学内容。笔者所授课的班级里,有很多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来自手机拍照。尤其是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手机等便携式摄影工具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如在2015 年两会期间,很多记者便尝试用手机摄像进行“现场直播”。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当下摄影器材和设备、技术的最新发展变化及时补充甚至替换教材内容,不能守着陈旧的教学大纲不放,应该敢于创新。

最后,就课程考查环节而言,轻视作品和学生创造力的局面仍未得到改观。在过去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课程小论文+摄影作品”的考核形式,其中摄影作品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以上。这样的安排既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新闻摄影深层次问题的认识水平。

二、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生活

走出课堂,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活动中感受新闻摄影的魅力并提高新闻摄影的敏感度。走出课堂,走进大街小巷,用镜头去捕捉鲜活的世界,是提高新闻摄影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手段。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或激烈或平和的变化,而一味地坐在教室,圈在校园里,是无法触摸到这种变化的。为此,笔者在每一学期都会安排6-10 课时(总课时一般为54 学时)的外出采摄课程。新鲜、真实、轻松并学有所获是摄影班同学们共同的感受。④

当然,“走出课堂”在具体实施中,也并非易事,所以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安全第一。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国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分层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状态,但由于总体社会制度安排的缺陷或滞后,从而导致了机会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化发展,社会矛盾突显,对立情绪日益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暴力事件频发。所以在实施课外教学过程中一定事前做出周密的路线、交通、应急措施等安排。要尽量争取学校(尤其是教学辅导教师)的配合,最好进行教学互助,与其他同专业教师协同进行,分头、分组展开社会摄影采风等活动。其次,有的放矢。

组织一次课外摄影教学实践活动要耗费很多精力,要确保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做出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和要求,就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判,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比如跟学生强调保持开机状态、在动态中构图、如何有效地和被采访对象沟通等等。最后,及时总结和反馈。课外采风之后要及时进行摄影作品、采访体验的分享和交流,以期下次课外摄影采访活动有更好的效果。在总结中将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推荐给校园媒体或更高级别的媒体机构,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摄影成果。

总之,走出课堂,面对精彩的世界去摄影和采访,虽然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也费精力,但效果却相当明显。尤其在眼下转型期社会,社会活动丰富而新异,这正是做新闻的富矿期,而只有将镜头面对真实的人和物时,才能深刻体会到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一味地坐在教室封闭、模拟的环境中去想象,知识和经验便不会有那么真切。三、走出“国门”,正视世界潮流此处,走出“国门”,并不意味着要将新闻摄影教学环节置于国际交流的情境中,毕竟目前国内高校教育资源和能力还比较有限,联合培养、跨国交流、留学访问等国际交流还无法惠及到大多数高校和学生。这里的“国门”只是在虚拟意义上而言,走出国门是指在知识、观念和视野方面不应拘于国内新闻业和社会发展现实,应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普适理念,鼓励学生在全球化格局中把握新闻摄影本真和提高新闻摄影能力。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存在一个普遍的价值理念,比如真实、客观、人文关怀,再比如见证历史、记录现场等等。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去理解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在发扬自己文化特色、固守优良文化基因的同时,开怀接纳不同民族和文化语境对新闻摄影的理解期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将“华赛”和“何赛”一起介绍给学生,并就二者相同和相异的组织方法、摄影理念、评判或审美标准以及优秀作品等展开教学讨论。这些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面对加速转型的新闻业,新闻摄影教学也应该不甘人后,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从中外新闻摄影业界汲取动态知识,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去培养既有人文底蕴又有技术能力的、受媒体市场欢迎的合格的大学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盛希贵,《新闻摄影队伍建设与新闻摄影高等教育》[C]《. 构建新机制促进大繁荣——第10 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2011:114-122.

②,《不能身体进入21 世纪脑袋还在过去》,http://news.sina.com.cn/c/2013-03-23/185326621119.shtml.

③《辞海》[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6

④毛伟、潘鑫,《摄影课程花样翻新校外采风巧学不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7775b10100qpaj.html.

(作者:安庆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2 级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