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网络新成语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2-06-08

张晓满 李水 彭静

【摘要】从“男默女泪”(2010 年)到“十动然拒”(2013),从网络社交平台的高频流行词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习惯用语,“网络新成语”愈来愈受到学者关注。目前,学界研究主要关注网络语言特点特性、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和对传统语文的影响及网络语言社会心理等层面,从其传播与影响角度考察的论文还不多见。本文以问卷调查和穷尽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网民们对网络新成语的接触、理解和使用程度以及看待“网络新成语”的态度,从形式、含义、表达、使用范围四个维度展开,尝试比较“网络新成语”的创新之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语言 社会心理

2013 年12 月27 日新华网刊登了《2013 十大网络出炉新成语》①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早在2011 年郑俊涛、马长林在《网络时代新成语的新定义和新成语的产生》一文中对“网络新成语”进行了定义:四个字固定组合,有比喻义,暂时被部分人接受使用,且语言载体为白话文。大部分的“网络新成语”是网友在评论部分网络新闻中自发将长句浓缩而成的,借以表达对新闻与时事的态度。本文从网络语言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新成语”现象在网络语言发展中的突破和创新之处。

一、网络新成语传播与使用现状

为了解网络新成语的普及情况,本文以陈佳璇在《社会语用学案例研究》②对“新词语知晓度”的研究方式,以接触率、含义理解率、出处了解率和使用率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120 人,有效问卷120 份,其中85%的人几乎每天上网,较常上网的人数占总数98.33%。

由调查数据所示,23 个网络新成语的平均接触率为31.67% ,平均使用率为13.33%,平均含义理解率为26.59%,平均出处了解率为16.67%。这与我们所预想的情况基本一致,接触率肯定在四组数据中最高,而对含义的理解要低于接触率,对网络新成语来源的知晓度要更低,使用率最低。

从接触率看,接触率最高的新成语为“十动然拒”“累觉不爱”“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这几个词接触率都超过了65%,而其他新成语的接触率都在3.33%到43.33%之间。通过对接触率的调查可知,这23 个新成语的接触率呈现两级分化趋势,接触率最高的5 个网络新成语的平均接触率为80.67%,可以说是相当高的比例,但其他新成语的接触率仅有17.25%。

从理解率看,含义理解率略低于接触率或持平。同样,5 个高频网络新成语的含义理解率为72.33%,而其他18 个网络新成语含义理解率仅为13.53%。对网络新成语来源的知晓率仅作为一个参考数据,我们可以推知能够了解其来源出处的一定了解其含义,而了解其含义却不知其出处的情况,可能来自于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等情况,因此,对来源了解率数据不做过多分析。

从使用率看,使用率较高的依然是5个高频网络新成语,平均使用率达47.67%,而其他网络新成语使用率仅有3.23%。值得注意的两点是:第一、接触率和理解率都较高的“十动然拒”一词使用率较低,仅有30%;第二点是“图种熊菊”、“焦锐奶化”“体亏屁思”“啊痛悟蜡”“不约而同”五个网络新成语的使用率为0%,其原因将在后文分析。

将接触率、理解率和使用率的数据综合分析发现,高频率的网络新成语的确很流行,但很大一部分新成语无论是接触率和理解率都很低。固然,网络新成语的“新”就在于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触了解,但理解率与接触率之间始终存在着5%的差距,以彻底了解其来源和内涵上看,存在着15%的差距。

二、网络新成语发展脉络及特点

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脉络要从其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从形式、含义、表达和使用范围四个维度去综合考量,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网络新成语结构方式上的创新、网络新成语理解阈限的提升、网络新成语态度呈现的强化、网络新成语适用范围的扩大。

1、结构方式:由象形的解构走向语法的解构

首先,以往网络语言主要是从汉字的字形上加以创新和改变,而今,却大胆地在语法构造上大刀阔斧,回归纯文字。过去的网络语言走过了由象形符号、谐音混用、多音\多字合一、拼音缩略和词缀化的发展过程,但我们发现,这都只是在语音和符号的形式上加以创造,通过看形读音比较容易理解其内涵,如:0rz、7456、弓虽、PLMM、大叔控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火星文”,主要在文字形式上夹杂了各种外来语、方言、外语、符号、符码、繁体字和冷僻字,是符号的视觉化,从形式上反传统汉语。包括词语的合音如“表”是“不要”的合音,“酱紫”是“这样子”的合音等,在语法上仍保持与规范的语言一致,只要读出文字在听觉上可以轻易理解。与传统网络语言不同,网络新成语无论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很含蓄,极少能够从形式上猜测其义,甚至必须要借助搜索引擎和询问他人。这与我们调查显示的理解率低于接触率一致。

其次,网络新成语在构词上创新。汉简称现象较为常见,一类是减缩,一类是紧缩,很大一部分简称在长期的社会沉淀和语言延续中逐渐固定下来,使用频度甚至超于全称。但网络新成语的特点与之截然不同,无论减缩亦或紧缩都是将“全称词”简化成“简称”,将“长词”简化成“短词”,是在相同的语法单位里相互转换,但“网络新成语”却是将“句子”减缩为“词”,跨越了“短语”和“词组”两级语言单位,并且是形式规整的“网络新成语”,是反汉语传统语言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

如并列复句减缩词:男默女泪(男生沉默、女生流泪)、地命海心(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顺承复句减缩词: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细思恐极(仔细思考,恐怖至极);转折复句减缩词:不明觉厉(虽不明,但觉厉)、社病我药(社会生病,让我吃药);解说复句减缩词:累觉不爱。这种现象的动因就来自于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随着已有网络语言的新鲜度逐渐下降,网民们急需创造一种新的网络语言,以此来强化和再现其新鲜感。

2、理解阈限:提高理解门槛,设置语言障碍

网络新成语不仅在语法上提高了理解的难度,也从语用层面上也提高了理解的难度。它是借对已发生事件的态度来表达对其他事件评论的一种态度,本身无关乎质量准则,也比较符合关联准则。但网络新成语有意违反了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它没能够从字面上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也较为晦涩,个别新成语包含两重意思还会在语义上产生歧义,如:“不明觉厉”既可以是对某人高谈阔论故作深沉的调侃,也可以是自己韬光养晦,装作不明白的托词。因此,“网络新成语”产生了会话含义,由于这种违反是明显为之的,接收者需要结合语境或者有相应背景知识加以推理,才能获取表达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网络语言也是一个语言社团,社团的成员需要跨越一个“门槛”才能被这个语言社团所接纳和认可。只有理解或使用“网络新成语”的人,才能进入这个共同体,这无疑将缺乏背景知识和未曾接触网络新成语的群体拒之门外。

调查中对于“你想要了解网络新成语的含义吗?”这一问题,57.66%的回答者表示很有兴趣了或想去了解,而56.67%的回答者认为“当周围的朋友、同学使用听不懂的新成语时会觉得自己落伍”,而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网络新成语”的搜索甚至达到了7,830,000 条,这又充分显示出网民对“网络新成语”所设置的“门槛”乐于去学习和了解。

3、态度呈现:由现象的表述走向情绪的表达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际交往的结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日常生活中,人们情绪的表达往往有赖于无声的语言,比如体态语、表情、音调等等。但在网络交际过程中,“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可以说,网络就是语言世界。”③过去的网络语言为了准确表达情绪往往借助于表情和符号,但网络新成语则回归纯文字,对发生的新闻或文章概括成诉说情绪的复合长句,再将长句简缩为四字新成语。每次使用网络新成语,也同时调动了新闻或文章所表达的情绪。

4、适用范围:由网络语言走向日常语言

网络新成语从2000 年产生起,不仅常见于网络论坛和社交平台,甚至在生活中也成为年轻人口中的“流行语”,表现出了网络新成语与通用语逐渐交融的趋势。据调查显示,86.67%的回答者表示或多或少的使用“网络新成语,”其中58.33%的回答者会在日常寒暄谈话中使用,仅次于在网络交际(76.67%)中使用的人数。可以说,网络新成语天生就具有与日常语言相结合的优势,由于网络新成语是纯文字,完全可以用口语来表达。“啊痛悟蜡”这一成语甚至逆向而行,用“文字”去表示“图像”,“蜡”就是网络社交中“蜡烛”图案的表示。

结语

最初的网络新成语来源大多是评论时事,然后走向自娱,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变化通过语言的改变呈现。“语言作为一种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维护与修改长期被看作是某一些人的特权”④,而网络新成语挑战了既有的语言制度甚至是网络语言制度。过去,新词只说明一种现象,而现在,词语会表达态度。网络新成语的适用人群也从普通青年网民过渡到“大V”等知名人士。网络新成语还在生产,它的生命力还很顽强。它是否具有真正的多产性还尚需时间与大众来检验。同时,还应注意到网络新成语中不乏粗俗不雅的字眼,是否将这个部分纳入研究,是否要规范部分网络新成语,仍是问题。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时代与当代主流价值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1DXW008];辽宁大学第五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与科研融合,优化新闻评论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2013YB000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2/27/c_125922498.htm

②④陈佳璇:《社会语用学案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135

③张炎、赵丹,《网络语言——语言变化的新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2008(4)

(作者:张晓满,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联与新媒体、媒介娱乐;李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话语分析;彭静,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艺学、媒介文化)

责编:姚少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