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传递人文关怀 重塑伦理道德

2022-06-08

◎宋楚乔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中,发展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无尽的宝藏,而它并不意味着生硬僵死的东西。它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随着电影、电视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儒释道,“文以载道”是其传统。实际上,“文以载道”历来都是中国文艺作品的主流创作传统与评判标准,能否传达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起到启蒙大众、教化社会的功能,是评价一部文艺作品优劣的重要准则。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创作的影视剧作品,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影像表达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趋势:即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传递传统的人文关怀,重塑“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注重的五个伦理道德范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之后,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和精神坐标,成为传统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源。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中国近代史,一系列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根基,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强调“向西方看起”,导致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质疑,包含“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更被视作封建社会的糟粕而遭到否定。

然而,历史恰如一个钟摆一样,在历经张扬之后开始回归传统。改革开放之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加之西方文化观念的涌入,使得人文主义精神日渐衰退。价值失落,行为失范,心灵无法安顿,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重症。价值、信仰的缺失,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用深沉而理性的姿态看待本土文化,借此消除人们因价值震荡所带来的失落与误解。这也深刻地反映在了影视剧创作之中,具体体现在重塑“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

一、“仁”:人文关怀,道德意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囊括了爱人、孝悌、忠恕等思想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重视“仁”的道德价值,“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将“仁”视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仁者爱人”。“仁”代表了一种向善的力量,是对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简而言之就是爱,关爱生命,关怀他人。“仁爱”思想得到国人高度认可的同时,也成为了文艺作品竞相表达的永恒母题。1990年以来,众多电视剧作品开始有意识的表现中国传统的“仁爱”精神。《渴望》、《过把瘾》、《北京人在纽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视作品,将镜头聚焦于平凡人的普通生活,讲述感人至深的朋友情、夫妻情、父子情、兄妹情,将小人物的悲欢喜乐精彩地展现出来,成为许多人的难忘记忆。

进入新世纪纵观整个电视剧市场,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迎来创作高峰,而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使其成为传递“仁爱”思想的主阵地。实际上,家庭伦理剧内容与风格较为多样,或严肃深沉,或轻松诙谐,却都传达出“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念:对待他人宽容诚信、睦邻友好。强调人际间的包容理解、关爱他人,正是“仁爱”精神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如情感浓郁的《野鸭子》中,通过讲述女孩“野鸭子”从一个弃婴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人,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家的故事,探讨了爱与亲情的永恒主题,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感人至深。其实,爱与亲情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伦理范畴,《野鸭子》在肯定爱与亲情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扬弃式的表现,否定了封建伦理中的“愚孝”和单向度的爱,强调爱是交互包容、将心比心的情感。此外,众多轻松诙谐的家庭题材电视剧,如《咱们结婚吧》、《中国式离婚》等作品,它们都在探讨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过程中传达出“爱人”这一主题,强调爱是包容、是相互理解。桃子与果然的相互信任与包容,让他们成功的走入婚姻的殿堂,而林小枫对宋建平的怀疑导致他们走向婚姻的破裂。可以说,“亲情本位”是家庭伦理剧立足的根本,父慈母爱、兄友弟恭、夫妇和睦中自然流露出“仁爱”精神。正如孔子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对于家人的爱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做到“仁”的第一步。因此,回归真实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观众认可并喜爱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

二、“义”:忠贞爱国,坚守信仰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是一种崇高的品质,代表着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最高标准,“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君子以义为上”(《论语·阳货》)。与“仁”不同的是,“义”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具有精英文化的特征。“义”与“利”是分不开的,古人云:“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而要达到“义”这样一种道德标准却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正如孟子所说:“舍身取义”。在崇尚气节,重视情操的中国,“义”的精神向来都是电视剧作品热衷于表现的主题。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尤其是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就开始有意识地着突出主人公身上的大公无私、舍生忘死等“义”的品质,但是在这些故事中人物往往比较刻板化,对于“义”的诠释也较为片面:在过于宣教的意图下,“义”表现的过于理想化甚至是神化了。“义”作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只有在真正重大的考验中才会展现出来.而这种考验往往是让人物两难的一种选择:常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唯有在与人类普遍性的对比下突显出来的“义”才是真实的,才能够真正的打动人心。所以,近几年创作的影视剧作品,将“神”化了的主人公渐渐“人”化回来,从理想回归真实成为创作的主流,同时也让观众在平凡个体的选择中深切感受到了“义”的崇高精神魅力。

《亮剑》中李云龙对的革命忠贞不渝,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肝胆相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对“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仰的坚持;《火蓝刀锋》中江小鱼从起初的玩世不恭到坚定为国家利益和荣誉不惜牺牲的信念的转变,都让观众看到了这些平凡人身上甘于为理想牺牲的崇高品质。他们所展现出的“义”的精神是真实的、可信的,因为这些人原本与大多数人一样,并非完美无缺,有着人性中固有的弱点,在历经磨难之后才在理想信念的召唤下开始懂得心怀天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生忘死。而这恰恰也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安身立命的法宝。

三、“礼”:追求和谐,遵循规则

“礼”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持社会秩序、规范的一种工具。管仲将“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维”,而“礼”居首,可见“礼”之重要性。在当代社会中,“礼”的作用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丢掉了封建传统中尊卑贵贱的等级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谐。“和谐”贯穿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人与社会/国家等各个层面。它是“礼”的精髓所在。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而要达到和谐的境界,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时是自然的规律,有时是特定的法律和准则。

新世纪以来的众多影视剧作品,十分注重对“礼”与“和谐”精神的再现。如电视剧《钢铁时代》讲述了一群钢铁工人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团结奋战,成功建设鞍钢的故事。尚铁龙和杨寿山原本是一对冤家,掺杂着许多恩怨纠葛,但是他们在时代使命的激励下,抛开成见精诚合作,成功建成鞍钢,将“人和”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另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火蓝刀锋》则讲述了“礼”的另一个层面,作品讲述了以蒋小鱼为代表的一群稚嫩的青年人如何在部队这座熔炉中将自己锻造成器的故事,军人的纪律性和荣誉感使得这些稚嫩的“小我”真正融入到了集体的“大我”之中,真正认识到了军人的职责,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四、“智”:心怀远志,追求真理

“智者,知也”。古人云“知者不惑”,只有智者才能实现“仁”,“智”也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们都认为追求知识、增长智慧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映射在影视作品中,则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愈发尊重,很多影视剧作品开始热情地歌颂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知识分子们。之前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国家命运》就以史诗的笔法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记录着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用惊人的毅力与智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

当然,“智”除却表现惊艳绝伦的智慧外,更重要的是表现远大的理想志向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如《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的故事,他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远赴重洋探寻救国道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描绘了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前夕,邓小平临危受命,拨乱反正,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进改革开放。这些电视剧都对“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即心怀远志、追求真理。五、“信”:恪守信仰,矢志不渝

“信”的内涵很丰富,包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尊重事实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立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都是赞美人之“信”的,而背信弃义、言行不一则历来都是被鄙弃的。作为一种质朴的道德要求,“信”和“仁”一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而没有“信”的社会也将变得混乱不堪。

在当前影视剧的创作中,“信”一方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不欺诈、诚实守信,如讲述近代中国宁波商人的电视剧《向东是大海》,记录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宁波商人们在外来资本的强大冲击下,团结一致,恪守诚实守信经商原则,最终得以坚守民族商业的阵地。另一方面暗含了对于自己职责与使命的坚守,表现为恪守信仰,矢志不渝的精神。如《誓言今生》中黄以轩和孙世安这两个属于不同阵营的对手,在五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在无数次的谍战中展殊死搏杀,最终在时代趋势的律动下坚守信仰与誓言的黄以轩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见,“信”以其质朴的传统精神与坚守信仰的时代精神成为当前影视剧创作中不易忽视的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仁、义、礼、智、信”已然成为了当前影视剧作品中最为重要的表现主题。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在努力传达着这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在近百年来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打压,但是数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已经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的缺失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拥有庞大受众的的影视剧作品自然需要承担起传播、提倡传统文化的精神的社会担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回归、再现传统文化不能只是简单的重拾,还需要赋予它新的内涵,既要包含时代精神又要符合社会现状。去其糟粕,尤其是封建礼教的残渣,取其精华,重塑“仁、义、礼、智、信”。这对艺术创作者而言,既是使命又是挑战。如何通过生动的影像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现出来,使其能够为大众感知和接受,让当下社会中迷茫、困惑的人们感受到失落已久人文关怀,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是他们创作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注释:

[1]王丹彦:《用中国传统智慧优化动画艺术思维》,《中国电视-动画》2013年第5期,第6页

[2]李宗桂:《传统与现实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2页

[3]高慧燃:《当代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

[4]俞祖华:《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光明日报,2005-02-28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