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布鲁氏菌病病人护理干预

2022-06-08

吕亚男 冯新华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长春130123

[摘要]目的通过对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探讨能够增加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布鲁氏菌病6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例的总显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93.2%。实验组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后1周的患者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在入院后1周的患者满意度为88.0%。实验组出院当天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出院当天的患者满意度为94.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两组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护理干预;疗效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c)-0103-03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和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布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传染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无荚膜、触酶、氧化酶阳性,绝对嗜氧菌,可还原硝酸盐,细胞内寄生,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布氏杆菌病可分为马耳他布氏杆菌(羊型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牛型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狗布氏杆菌、林鼠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6种。我国发现主要前3种。据报道,布病遍布在世界上160多个国家[1],几乎在中国的每个省市区的人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流行。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7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动物疫病之首。自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鉴于布病发病特点,近十几年来疫情呈持续增长趋势[2]。目前布病在中国已经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预防和控制人畜布病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布鲁氏菌病病人60例,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6岁,临床症状:发热30例,多汗21例,乏力3例,关节痛6例;并发症:合并肝损害4例,脑膜炎4例,脑炎2例,神经炎1例,睾丸炎1例。

1.2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均通过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APT)(+),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3]明确诊断,疗程3周;两组选择相同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包括常规检查、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症状观察、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1.2.1护理干预内容①一般护理:做好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协助患者进食、床上擦浴及患者不同级别护理的护理。急性布病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床褥干燥清洁,勤换衣被;室内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活动,活动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变化,待病情完全稳定后,可让其从事有限的体力活动或适当的功能锻炼。

1.2.2发热的护理向患者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如发热的原因、诱因、治疗等。介绍发热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冰袋冷敷的部位、温水擦浴的方法等。每次测量提前30min不进食或饮用热水,测量时用毛巾擦干腋下汗液,以保证结果准确。物理降温时可用冰袋冷敷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用30~40℃温水擦浴。严格掌握禁用冷敷的部位,同时避免长时间冷敷同一部位。高热护理:①体温上升阶段:寒颤时注意保暖;②发热持续阶段:应用退热药时注意补充水分;③退热阶段: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防止受凉。

1.2.3疼痛的护理局部用5%~10%硫酸镁热敷,2~3次/d,也可用短波透热疗法、水浴疗法[4]等以减轻疼痛。协助按摩、肢体被动运动或采用针刺疗法等以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障碍。

1.2.4用药的护理①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链霉素(国药准字H51023730)1g/d,分2次肌注;四环素(国药准字H51022189)2g/d,分4次口服,疗程3周。②复方新诺明(国药准字H51023582)与链霉素联合:前者2片/次,3次/d;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③利福平(国药准字H37020218),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600~900mg/d,分2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mg,连服6周。向患者讲解治疗此病的常用抗生素及其作用、疗程、使用方法,长期和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及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通知护士。

1.2.5并发症护理、脑炎和脑膜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卧床不起者,应注意及时吸痰、排痰、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重症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高热者应作物理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青菜汤等。病情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呼吸节律,防止脑疝的发生。睾丸炎护理:急性期可作冷敷,慢性期可作热敷,赤小豆或绿豆汤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饮之有助于该病的康复,治愈前要避免性交,以免引起附睾的充血水肿,加重病情。

1.2.6心理护理患者多有焦虑、心情低落等不良情绪,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多关心和巡视患者,向患者解释原因、临床表现及主要治疗方案和预后,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理解和同情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2.7饮食护理布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肉类100℃水内煮5min或60℃水内煮60min菌死亡[5];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

1.2.8健康指导

1.2.8.1让病人了解传染源传染途径及易感人群传染源: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布鲁士菌病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传播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活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轻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3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3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他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该病。⑤一般情况下人不传染人,但人与人也会传染,因为人得了布病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俩人在过性生活时也会传染。易感人群:从事牲畜饲养、放牧、挤奶、畜产品加工、牲畜及畜产品交易、兽医、生产布氏菌苗及从事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容易患布病。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1.2.8.2让病人了解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情况下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之久。急性期:①起病缓慢 似重感冒。疲乏无力,食纳减少,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热,呈波浪起伏。热型多为弛张热,也可呈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且与热退相伴,为布氏杆菌病另一突出特征。该院收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多汗,晚上出汗较粘,汗味酸臭。②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③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常见症状有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反应迟钝疲乏、出汗、头痛、低热、皮疹、抑郁、烦躁、皮下结节、肌肉及关节酸痛、关节肿大、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等。

1.2.8.3预防与隔离生畜管理:检疫淘汰疫畜、隔离疫畜培养健康畜,以及畜群免疫接种等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疫区内各种家畜均属被检对象,猪、羊在5月龄以上和牛在8月龄以上检疫为宜,凡在疫区内接种过菌苗的动物应在免疫后12~36个月时检疫。疫区每年至少进行2次检疫,检出的病畜一律不许外出,原则上一律屠宰作无害处理。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家畜的流产胎儿、胎衣应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烧毁,不要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被狗吃掉引起布病传播。为防止经性器官粘膜感染,应选择健康种公畜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此外,来自布病疫区的皮毛应在收购地点进行消毒、包装,方可外运。奶和奶制品应加热消毒后才能食用。严格消毒,对病畜圬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6];病畜皮用3%~5%来苏儿浸泡24h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病畜的肉类应按肉品卫生检验法处理,粪便须经生物热发酵消毒。粪便发酵处理,保护水源。易感人群管理:布病是人的职业病,接羔助产人员、屠宰家畜的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从事布病防治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人员,以及其他长期接触布病的各类人员,必须严守防护制度,防止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免疫接种:人用菌苗系104M(B.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剂量为40~50亿/人次。低温避光条件下运输,在4℃下保存。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内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接种面不宜过广,而且不宜年年复种,必要时可在第2年复种1次。对孕妇、泌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及有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接种。104M苗也可采用滴鼻方式免疫。患病者处理:出现布病患者应按传染病管理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及程序进行报告,一般不应超过24h。对患者所居住环境等也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发现可疑者应及时处理;对引发布病的传染源必须追查,对患者家中及邻居饲养家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牲畜流产状况、患者接触牲畜历史,接触程度,食用乳肉或内脏情况等。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及时有效处理。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

1.2.8.4病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根据布病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布氏菌的防治教育,不买未经检疫牲畜,不食未经检疫及未经消毒处理的乳、肉制品,涮肉和烤肉必须熟透后食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易感人群教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原则,接触牲畜人员工作时穿防护服,戴口罩,穿隔离鞋。一旦出现发热、四肢无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2.8.5愈后注意事项为预防复发,经常接触家畜时要注意预防,特别是要对患有布鲁氏杆菌病的家畜防止感染,接羊羔时一定要穿胶鞋戴橡胶手套,在暴露部位抹上防护油。工作期间不要喝水吸烟等用肥皂流水洗手。污染物彻底消毒。

1.2.8.6出院指导病情长:一般需3~5个月才可痊愈,护理人员需要反复向家人讲解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采用上门随访方式进行一年的随访,以保证足疗程治疗。布病药物不良反应大:督促患者及时复诊,观察药物疗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康复指导: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吃水果、蔬菜,戒酒,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患者的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血布氏杆菌培养阳性者,应2次细菌培养转阴;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基本恢复;好转: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体力和劳动能力有所恢复;无效: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治疗后虽有短时期改善,但停药后2周内又复发。

经治疗与护理:实验组30例治愈19例,基本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0例,复发0例,总显效率100%;对照组30例治愈2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0例,复发1例,总显效率93.2%。采用上门随访方式进行1年的随访,实验组1年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实验组30例的总显效率100%,对照组总显效率为93.2%。实验组的显效率显然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资料的结果相似[5]。有此可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实验组在入院后1周的患者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在入院后1周的患者满意度为88.0%。实验组出院当天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出院当天的患者满意度为94.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资料的结果相似[6]。有此可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布病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而转成慢性,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人畜间均有散在的布病发生,因此应加强布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做好布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农牧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管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采用相同药物治疗,但得不到及时护理以及不了解有关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遇到心理障碍不能及时的得到心理护理,影响治愈效果。因此,布病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但该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望今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艳彬,柳晓琳.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病原因及防治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1):81-85.

[2]毛景东,王景龙,杨艳玲.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222-227.

[3]卫生部官员印发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的通知[J].卫办医改,[2012]117号.

[4]梁春丽.布鲁氏菌病临床护理体会[J].内蒙古民主大学学报,2010(5):130-131.

[5]杨宏伟,康立忠,常桂红.35例1~15岁布禄氏杆菌患者护理[J].中医学报,2013(12):298-299.

[6]周彦斌.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病原因及防治进展[J].辽宁医学院院报,2011(1):31.

(收稿日期:2014-08-2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