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2022-06-08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

汪晓娟:女,本科,主管护师

汪晓娟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吸痰,观察组在EBN指导性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10 min的收缩压、HR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EBN指导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护理,可明显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机械通气;吸痰;循证护理;策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07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f sputum suc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NG Xiao-juan(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research of sputum suc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achinery ventilation. Methods:78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9)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9) by randomly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August 2010 to March 2013.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sputum su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Results: 10 m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HR and PaO2 after sputum su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sputum after 10 min SpO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uction time interval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o guide machinery ventilation by evidence-based nursing during sputum suc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sputum su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Sputum suc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Strategy

机械通气是帮助术后及危重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治疗方法,但人工气道建立后机体失去了咳痰能力,呼吸道内痰液潴留极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安全、有效的吸痰操作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2]。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将科学证据、护理经验及患者的需求密切结合,获取实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法[3,4]。本研究笔者在39例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实施EBN指导临床实践,旨在探讨其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46~71岁,平均(58.26±8.37)岁。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6例,心肺脑复苏后9例,失血性休克6例,颅脑外伤患者19例。68例经口气管插管,3例经鼻气管插管,7例气管切开。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观察组患者在EBN指导下进行操作,具体如下:

1.2.1确立问题确定影响吸痰效果及并发症的因素,包括吸痰深度、气道湿化、吸痰时的频率与持续时间,以及吸痰前准备等问题。

1.2.2循证方法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和“吸痰(sputum)”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证据,分析所查阅资料的可应用性,将获得的证据与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专业技能及患者个性需要结合,制定出合理的吸痰护理措施。

1.2.2.1吸痰管的插入深度问题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目的是尽量吸尽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常规吸痰操作认为吸痰管插入的越深,吸痰效果越好,一般护理操作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遇阻力上提1 cm后再吸引,即深层吸痰,吸痰效果较好,可直接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上皮纤毛丢失或脱落、肉芽肿形成等损伤,引起刺激性咳嗽,增加了出血和VAP的发生率,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查阅文献结果显示,深层吸痰较浅层吸痰并无优势可言,而副作用却较浅层吸痰明显增多[5,6],因此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患者气管长度因性别、年龄、身高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减少气管内吸痰并发症,适当减少插管深度,插管深度采用气管插管末端外2.0 cm至胸骨角上2~3 cm的距离,即插入吸痰管的深度超过气管导管加附件长度0.5~1.0 cm,准确测量并记录,并且将每个患者的插管深度记录好挂在床头,每次均按此深度插管。

1.2.2.2气道湿化问题为了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保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与廓清功能,并有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吸痰前常规采用3 ml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3]。但查阅文献认为,吸痰前采用的生理盐水湿化气道对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并无帮助,反而可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甚至增加VAP的风险,0.45%的低渗盐水易被气道黏膜及干燥空气迅速吸收,经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避免产生高渗状态,可更好稀释痰液,而且对气道无刺激作用[1,2]。

常规气道湿化的方法是采用注射器导管头将湿化液滴入套管内,导管头不仅容易脱落污染,而且湿化液直接滴入气管极易引起刺激性咳嗽;而且该方法只能起到局部湿化作用,长期湿化不均易导致痰阻等现象。查阅文献后对气道湿化方法进行了改良,将50 ml注射器抽取0.45%盐水后置于微量静脉泵中持续泵入湿化气道,注射器连接5~7号头皮针,针头于氧气导管前段15 cm处插入并固定,之后将氧气导管插入气管内4~6 cm并妥善固定,输入的氧气将湿化液冲击转化为小分子水蒸汽,使输入的氧气得到均匀湿化,湿化液泵入速度一般为2~6 ml/h,可根据室温、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和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液的泵入速度。

1.2.2.3吸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问题机械通气吸痰常规为“定时吸痰”或者“遵医嘱吸痰”,文献认为应以“必要时”作为吸痰指征即“按需吸痰”,即在患者咳嗽、频繁呛咳或有憋气、血氧饱和度低、患者胸前或床旁可听到痰鸣音时进行“适时吸痰”,明显减少了吸痰频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避免了常规定时吸痰法导致的“空吸”现象,既无痰液吸出,还会增加VAP的发生率,因此循证后的适时吸痰法较常规定时吸痰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明显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及VAP的发生率,而且循证后按文献要求吸痰时严格控制吸痰持续时间,一般<15 s,连续反复吸痰不得超过2次[3]。

1.2.2.4吸痰前准备问题查阅文献结果显示应用前端多侧孔、柔韧度适中的小号(吸痰管直径/气管内套管内直径<1/2)透明硅胶吸痰管有助于痰液吸出,吸痰管过软不利于插入,而过硬容易损失气管黏膜,吸痰管前端多侧孔有助于从多方向、多角度吸痰,而且可避免常规单孔吸痰管因堵塞而影响吸痰效果,同时前端侧孔可分散吸引负压减少对气管黏膜的机械刺激,采用透明的吸痰管便于护士观察痰液的性状和黏稠度等[4],既有利于痰液吸出,又能减少吸痰次数。吸痰前给予定时翻身(1次/3h)、叩背(10 min/次)及雾化吸入等护理,侧卧位吸痰有利于深部痰液流向浅部而易于吸出[6]。

1.3观察指标吸痰前1 min和吸痰后10 min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观察并记录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VAP的发生率,痰痂堵塞情况及吸痰间隔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收缩压及HR,SpO2,PaO2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吸痰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最基础的一项操作技能,但常规护理操作存在一定问题,观察组在循证护理指导下,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索文献寻找科研证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收缩压、HR和PaO2无明显变化,而且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VAP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模式改变了凭借经验与直觉的常规护理操作习惯及行为,及时解决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护士通过寻找科研证据,查阅大量专业相关资料,促进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更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减少护患纠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庆玲.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82-1983.

[2]华小琴.65例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8):717.

[3]余珍华,魏彩虹,黄灵灵,等.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31):2938-2939.

[4]华凝尊,章静,黄敏秋,等.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B):40-41.

[5]向素英,丁晓英,陈小贞,等.不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200-4202.

[6]黄桂桃.罗灵敏,肖晓娟.33例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4):304-305.

(收稿日期:2013-09-28)

(本文编辑 崔兰英)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