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2022-06-08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收治实施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运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及麻醉药品。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试验组应用超声定位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下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能有效控制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风险。
关键词:神经阻滞 炎性因子 术后慢性疼痛 超声引导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下腹部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创伤性已经有明显减小,并且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但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手术创伤[1],而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通常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并配合良好的手术麻醉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采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而其中硬膜外麻醉方案对于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全身麻醉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控制质量较差,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为了保障患者的麻醉效果,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是现代医务人员所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2-3]。本次研究分析在进行下腹部手术时采用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患者的手术后疼痛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1-12月收治实施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试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8±3.4)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5岁,平均(60.2±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
方法:(1)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时,由医务人员给予全身麻醉处理。首先给予患者1.2 mg/kg丙泊酚,1~2 m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对麻醉深度进行判断,随后给予患者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维持。(2)试验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时,由医务人员通过超声定位于患者的髂腹股沟神经进行阻滞麻醉,在进行操作时患者保持仰卧位,由医务人员将超声探头放置于患者的肋骨下缘腋前线处,并且慢慢移动超声探头,辨认患者体内的髂骨部位。对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的该位置呈现出椭圆形或者卵圆形低回声,并且周围还会出现神经外膜包绕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平面内技术定位穿刺,穿刺针进入患者的筋膜层后,需要立即注射1~1.5 m L 0.75%的布比卡因,随即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效果;并且按要求注射1~2 mg维库溴铵,维持患者的肌肉松弛[5-7]。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用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没有疼痛感觉,1~3为轻度疼度,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重度的疼痛。
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试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NRS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试验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s)

讨论

下腹部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腔疾病的主要形式,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还会导致炎症因子水平紊乱,对于患者的生命状况会产生极大影响,而应用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使下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得到改善,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8]。相关研究表明[9-11],髂腹股沟以及髂腹下神经均在患者的腹横肌处,能够支配患者的下腹部相关神经,具有极为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应用超声进行定位,能够更加清晰地确认患者阻滞区的解剖结构,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患者机体内药物的扩散状况,能够对各种不良反应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采用神经阻滞的方式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麻醉,产生的麻醉效果良好[12],这种麻醉方式能够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腹横肌平面,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不良状况控制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这种麻醉方式能够保证麻醉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后续手术工作开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患者实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情况,并提升舒适度,为后期手术恢复打好基础,应在临床中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京洲.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15):108-111.
[2]曹静.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在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6):138-139.
[3]余小凡,于盼盼.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13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上海医药,2020,41(23):67-69.
[4]陈再治,张应祥,江巍,等.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29-133.
[5]帅建忠,徐晓燕,张成,等.腰方肌阻滞对小儿睾丸固定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9-21.
[6]何东华.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下腹部患者术后镇痛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4):529-530.
[7]陶静,刘鑫,方诗伟,等.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或腹横筋膜阻滞联合PCIA在老年下腹部手术镇痛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17-1620.
[8]熊虹飞,李思远,刘鸿涛,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新生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8):785-787.
[9]王雅洁.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疗效对比[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9):19-20.
[10]卞金花.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中联合用药的疗效分析[D].延边:延边大学,2018.
[11]李万荣,邹松平,乔继伟,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74.
[12]蒋洪宇,熊继君,张玲,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下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2):275-27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