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局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22-06-08

摘  要:目的:探讨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局部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3-20202月收治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药物评分及各项鼻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局部变应性鼻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均有更好的改善效果,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粉尘螨 舌下特异性免疫 局部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由于Ig E介导状态下的变态反应。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数据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变应性鼻炎患病人数占全部人口的20%[1],我国大陆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则在10%28%。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人群不具有年龄群特性,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的给药方式便捷、安全性较高,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推崇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本研究以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析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对局部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83-20202月收治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且均经血清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确定为尘螨过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48岁,平均(27.95±4.30)岁。试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750岁,平均(28.49±4.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给予药物口服、经鼻治疗,具体参照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ARIA)[3],药物治疗择抗白三烯药物、色酮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2)试验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包括1μg/m L(1)10μg/m L(2)100μg/m L(3)333μg/m L(4)1 000μg/m L(5)5种剂量。舌下含服,1/d,12 min后吞服,舌下用量第11号、第22号、第33号,应用剂量依次为12346810滴;第4周及第5周使用4号剂量,3/次;第6周后予以5号剂量药物维持,2/次。同时根据患者用药后反应情况酌情予以抗组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鼻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不良反应。(1)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实际问题、情感、日常生活等,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2)对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等鼻炎症状予以评分,具体方法:患者在010 cm标尺上划线标出各症状相应的分值,按010分进行评价,“0”代表没有此种症状;“10”代表此种症状最重。(3)同时对所用药物予以评分,抗组胺药物使用1分、鼻内糖皮质激素2分,口服糖皮质激素3分,分数越高表示药物剂量越大。(4)不良反应包括鼻涕增加、瘙痒、过敏性休克等。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RQLQ评分比较:试验组RQL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鼻炎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鼻炎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比较:试验组干预后药物评分及鼻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RQL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治疗过程中均无过敏性休克或哮喘持续状态等严重不良反应,无中途脱落病例。试验组有2(3.33%)在治疗后出现鼻涕增加、伴瘙痒症状。对照组有3(5.00%)出现瘙痒,症状均在加用抗组胺药物后缓解,且继续治疗后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05)

讨论

由于局部变应性鼻炎的病因机制(Ig E介导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若长时间疾病未能得到治愈,不仅会引起鼻息肉、鼻窦炎等鼻腔合并症,还可能会对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记忆能力产生影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给药路径,患者通过在舌下含服一定剂量的变应原疫苗,并逐渐增高变应原剂量和浓度[4],在达到饱和度后维持一定时期,就能发挥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舌下含服的给药方式与传统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相比,更为安全,也避免了潜在的过敏等危害风险,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能够改善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状态,还能对可能出现的新过敏症状加以预防[5],也不用考虑是否有其他相关药物治疗史,能够在临床上直接予以治疗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RQL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药物评分及各项鼻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孙红军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在2013年已经明确,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无年龄限制,但在近年来,关于这一疗法的应用年龄范围日渐受到重视,并提出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儿童的疗效优于成年人。有学者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发现26岁组与712岁组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还有学者针对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进行5年随访,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发现治疗1年后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受时间与病患选择范围限制,本次研究并未针对不同年龄段予以对比分析,随访时间也相对较短,后续研究需针对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综上所述,针对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鼻炎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且安全可靠,具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秋菊,魏欣,林霞,.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对海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G4表达水平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2):135-139.

[2]李蕾,任秀敏,徐鸥,.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0,27(5):259-262.

[3]张薇,唐力行,王蓬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6):595-599.

[4]杨娟,江洪,向奕琳,.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1):53-56.

[5]张贵阳,黄河,冼志,.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33(4):60-65.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