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2022-06-08

  【摘要】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工作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院内感染防控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无微生物检验,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61%,较对照组的9.6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Ⅱ级+Ⅲ级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易感人群; 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5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29 
  临床上将医院感染定义为患者在医院就医诊疗的全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感染发生及其相关症状出现的情况。医院感染均具有潜伏期,故临床将出院后患者因医院因素发生的感染也归属于医院感染的范畴[1]。现代临床治疗不断引进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通常有以下因素:院内存在易感染人群;具备传播途径;院内具有传染源。医院为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这使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院内感染防控任务艰巨。在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准确的对传染源进行鉴别,并阻断院内感染发生环节,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选取笔者在所在医院收集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生物检验工作在院内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旨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按院内感染预防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观察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16~74岁,平均(42.8±6.2)岁;住院时间2~12 d,平均(8.3±2.0)d;外科16例,内科24例,骨科2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17~73岁,平均(43.5±4.8)岁;住院时间2~13 d,平均(8.2±2.1)d;外科17例,内科24例,骨科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体征实际情况并结合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使用ID32试条(生产公司:法国梅里埃)检测细菌;使用ATBG-5行药敏试验;K-B进行确诊试验,头孢泊肟/克拉维酸10 g/片,头孢泊肟30 g/片,头孢他定/克拉维酸10 g/片,头孢他定30 g/片,将上述四种药敏纸片在MH平板中贴放好,在37℃环境下进行18~24 h恒温培养,试验中对患者加以克拉维酸的抑菌环进行检测,若抑菌环直径增大超过5.0 mm,视为超广谱的β-内酰胺酶菌,医师结合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患者药物治疗[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根据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级,其中轻度感染为Ⅰ级,中度感染为Ⅱ级,重度感染为Ⅲ级[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61%;对照组的感染率为9.68%,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5,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程度对比 
  观察组仅1例感染为Ⅰ级感染,Ⅱ、Ⅲ级感染率为0;对照组有1例Ⅰ级感染,4例Ⅱ级感染和1例Ⅲ级感染,Ⅱ、Ⅲ级感染率为8.06%;观察组Ⅱ级+Ⅲ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医院内的感染发生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要素,只有同时满足这三要素才会引起感染。所以,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是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将易感染人群与已经感染人群隔离,保护易感染人群。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把微生物应用到对感染的预防中,不仅可及时发现感染的情况,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感染进行控制,阻断感染的传播,对易感人群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针对三个关键点进行治疗是医院控制感染的职业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对感染的控制效果佳。目前关于院内感染的研究报告较多,普遍认为上述三要素与微生物学检验密切相关。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及时发现院内感染,并控制感染,是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5]。 
  院内多数诊疗工作需由医护人员动手完成,双手滋生的微生物无疑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此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要借助医疗器械,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创伤,如皮肤损伤、黏膜损伤等,微生物经创伤处进入患者体内可引发感染。院内各科室患者多,病原体种类繁多,患者易被病原体入侵,发生感染[6]。医院环境、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是感染源,医院感染预防的最基本措施是严格把关病毒、病菌消灭工作。医护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循洗手制度,做好医疗器械、日用品灭菌消毒工作。医护人员应做好双手细菌学检测,定期对办公室、病房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传染源,隔断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防控有效办法[7]。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为1.61%,较对照组9.68%低(P<0.05);且观察组Ⅱ级+Ⅲ级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6%(P<0.05)。由此可见微生物检验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杜绝Ⅱ、Ⅲ级感染发生。微生物检验目前在临床防控感染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是临床医师对感染类型进行确定,并制定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感染源后即刻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同时完成对菌株的分离鉴定,对耐药细菌进行分型。通过上述方式可对医院感染可能存在的流行性和范围进行预计,有助于治疗过程中医师针对控制感染方案的制定,以患者实际的感染情况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然后将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感染的关键,病房和手术室的患者特别需要进行微生物的检验,迅速确定感染是否存在,便于保护患者。阻断感染的传播对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8]。易感染人群对细菌的抵抗力低下,故其容易感染,治疗过程中微生物的检验对感染者耐药性有良好的反馈作用,有利于保证患者正常菌群的功能,同时对环境中的细菌也具有检出效果,对病菌的杀灭具有辅助作用[9]。  笔者总结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便于及时发现传染源。该检验能在短时间内对病原菌进行鉴别,帮助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当下细菌分型常用方法包括细菌素分析、质粒图分析、分子分型、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等,分子分型是最可靠的方法。分子分型能准确判定流行可能性及流行范围,帮助医师明确感染源头,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感染发生。(2)降低手术室、病房感染发生率。病房、手术室是院内感染重要场所,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这些场所有无感染发生,并及时将感染情况汇报院内感染控制中心,协助控制中心将感染源隔离,处理废弃物,消毒器械,阻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一部分人群对某些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被疾病感染。冷桂荣等[10]研究发现,易感染人群以条件致病菌及机会致病菌引发的感染居多。微生物检验可测出病原菌的耐药性,能检测呼吸道、肠道正常菌群和环境菌群,使易感人群不接触感染源。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有利于发现和阻断传染源,保护易感染人群,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良.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317. 
  [2]付元元.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46-147. 
  [3]蒋淑宏.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3-14. 
  [4]杨建国.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4):81-82. 
  [5]梁玉金,何凤君.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6. 
  [6]张宗建,何丽珍.模拟实际工作开展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138-139. 
  [7]黄军垣,郑利平.加强住院患者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4):563-564. 
  [8]李坤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8):168-169. 
  [9]金瓯,舒宇.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74-75. 
  [10]冷桂荣,岳忠杰.初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22-2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