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2022-06-08

刘昱 黄赞鸿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 00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MGT检测,并与MPT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相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微柱凝胶法低于聚凝胺法(91.6% VS 96.5%)。两种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且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结论聚凝胺法具有快速的优良特点,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急诊工作适合应用聚凝胺法,而微柱凝胶法更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8.030

临床医疗工作中,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检查,确定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是否相合,以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为聚凝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 MPT)[1-2],而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 Gel Test, MGT)自Lapierre于1990年报道以来,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进入国内实验室进行交叉配血检查[3]。我院检验科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需进行交叉配血检查的1 00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MGT检测,并与MPT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供血来源为汕头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受血者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32例,女368例,年龄为出生后12天~92岁。

1.2仪器与试剂

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低离子稀释液(DiaMed公司);聚凝胺试剂盒(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聚凝胺法(MPT)

①主侧:1滴浓度为2%的供血者红细胞加入2滴受血者的血清,次侧:1滴浓度为2%的受血者红细胞加入2滴供血者的血清;②向备好的主次侧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0.6 mlⅠ号液和2滴Ⅱ号液(试剂盒)后,于3 000 r/min转速下离心1 min;③离心后,吸掉上清液,加入2滴Ⅲ号液,轻轻摇动混匀。结果判定:若1 min内保持凝集即为阳性,1 min内凝集散开为阴性。

1.4微柱凝胶法(MGT)①将受血者血液标本于1 5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多次洗涤受血者及供血者红细胞,配成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②主侧:先在微柱孔中加入50 μl的受血者血清,再加入25 μl浓度为1%的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次侧:先在微柱孔中加入50 μl的供血者血清,再加入25 μl浓度为1%的受血者红细胞悬液;③37 ℃下孵育15 min,离心5 min(900 r/min下2 min,1 500 r/min下3 min)。结果判定:若沉淀于凝胶上层即为阳性,若沉于底部即为阴性。

1.5统计方法本文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两种方法配血相合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而两组阳性标本的影响因素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即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相合率

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6.5%,微柱凝胶法为91.6%,两种方法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相合率低于聚凝胺法。见表1。

2.2两组阳性标本影响因素比较

聚凝胺法阳性标本共35例,微柱凝胶法共84例,其中影响因素比较显著的为自身免疫病及肾病、尿毒症,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也可影响微柱凝胶法的结果,两种方法间的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见表2。

2.3聚凝胺法阳性标本共35例,微柱凝胶法共84例,用微柱凝胶法检测35例聚凝胺法阳性标本,结果均为阳性,而用聚凝胺法检测84例微柱凝胶法阳性标本,仍只有35例阳性,剩余的49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检,均可观察到阳性凝集。这说明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

3讨论

聚凝胺(Polybrene)本质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利用自身溶解后产生的阳离子中和红细胞表面的阴离子(Ⅰ号液和Ⅱ号液),缩小红细胞间的间距,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红细胞发生可逆性的凝集,最后加入假凝集清除液(Ⅲ号液)以改变红细胞所在的液体环境,解聚可逆性的假凝集,若凝集性质为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则凝集不可解聚,持续存在,即为阳性。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时对Rh系统特别敏感,而我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Rh系统为主,故聚凝胺法可作为临床常规使用。大多数交叉配血不和的原因为受血者血液中存在着免疫性抗体,主要见于血液科患者、妊娠史患者和有反复输血病史的患者。若此类患者血液中的免疫抗体或红细胞抗原较弱,单纯用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就容易导致漏检。

微柱凝胶法(MGT)是近年来推进的新技术,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凝胶分子筛和血型血清原理的联合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首先是红细胞抗原与抗体在微柱孔中发生反应,然后通过控制凝胶的浓度来设置其空隙大小,以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为度。若红细胞间发生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则离心时红细胞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与游离红细胞分离,凝集块沉淀在凝胶上层,而未结合的游离红细胞可通过凝胶间隙而沉积于试管底部。若离心后红细胞沉于底部即为阴性,而一旦在凝胶上层出现凝集块,即为阳性。

本文结果显示,微柱凝胶法的交叉配血相合率低于聚凝胺法(91.6% VS 96.5%),这相符率与之前的报道结果一致[4-5]。此外,我们用聚凝胺法检测84例微柱凝胶法阳性标本,仍只有35例阳性,剩余的49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检,均可观察到阳性凝集。以上均可说明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而这也印证了其他学者的报道[4]。两组阳性标本影响因素主要为自身免疫病及肾病、尿毒症,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在影响因素方面略有差别,但结果与之前的报道相一致[6]。

综上所述,聚凝胺法具有快速的优良特点,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但进口的微柱凝胶卡灵敏度过高,假阳性可能会升高,从而影响临床的及时供血。由于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故在临床工作中不可相互替代。急诊工作适合应用聚凝胺法以尽快输送安全血液,而微柱凝胶法可以批量操作,更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

参考文献

[1]祁蕙燕.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1):59-60.

[2]张曼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34(16):3445.

[3]李永乾,陈静,姚遥.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及盐水介质法在交叉配血中的联合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22):3493-3494.

[4]钟月华,罗铁军,黄华华,等.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296-297.

[5]张凌玲,张桔红,林玮.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24-3125.

[6]吴海波,张亚文.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59-6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