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关于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2022-06-08

摘要: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以来已近二十年,现有的本科生教育存在课程体系陈旧、培养模式落后以及评价机制单一的各种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弊端的起因并对制药工程专业如何打破固有模式,跟上国际化水平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制药工程;本科生教育

 

  制药工程是随着医药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交叉专业,它涵盖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995年,全美第一个制药工程在新泽西州立大学诞生后,国际上制药工程教学陆续开始。1997年,我国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中医学院联合创办了五年制制药工程专业,开启了国内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先河。此后,制药工程在各综合大学、医药科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先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16年,已有34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此专业并招生。纵观各高校开设制药专业的实力参差不齐,本文将从二十年办学显现出的弊端着手分析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并展开相应的思考。

 

  一新瓶装旧酒——课程体系陈旧不堪

 

  目前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属性均定位在工科学科,属于化学与医药学的边缘学科,且与生物学和工程学交叉。除了少数几所综合大学外,大多数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院校难以同时具备以上四方面学科的实力。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在开设之初,基本上均是由所在高等院校原有“母专业”扩展和变化而衍生来,这些“母专业”包括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1]。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均是在“母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其他的相关课程而组成,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质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所在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本科毕业后仍对该专业定位把握不准。同时,开设专业之初,院校倾向于从在职教职工中挑选名单,组建一支符合当时自身学校实力又具有一定制药工程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当时,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未推行国家标准,组建团队和开设课程仅靠借鉴为数不多且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外已开设该专业高校的经验而进行。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迅速发展,将制药工程本科教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学生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制药工程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与企业接轨的实践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在这二十年间发展相对滞后,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并不明晰,因此各高校开展制药工程专业的水平参差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国家标准课程,以至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生开始拉硬扯开设标准课程,一方面缺乏相应的过渡与整体规划,造成课程体系与原有课程体系脱节,另一方面缺乏开设这些课程的实力,主要推行“灌输式教学”实则效果并不理想。

 

  二依葫芦画瓢——培养模式落后

 

  制药工程专业融合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和规律,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兼具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这与传统的微生物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药学专业既紧密相关又有较大的差别。制药工程的交叉性和实用性分别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以及汲取更多的实践教学,因此,制药工程教学要投入更多的课时。在理论课规划方面,目前各高校开设各专业所分配的课时量差不多,另外现在的本科生要求必修大量的公共课程,剩余为数不多的课时供专业课分配,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同时,再加上国家标准的推行导致很多高校顾此失彼,难以权衡各课程之间课时分配和精力投入。长此以往,好的院校能在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之际,把握机遇迅速调整学科结构与时俱进,很多院校却在这场潮流中随波逐流,远远落后于一流院校。实践课投入方面,一方面因为很多院校与企业联系较少[2],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医药企业面向本科生开放的门槛较高,所规划的实践课程往往沦为形式主义,学生在实践课中走马观花,内在掌握的技能寥寥无几。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相当一部分院校是在一流高校崛起之后依葫芦画瓢似的学习,并未结合自身的优势,审视自身的实力,表面上培养模式有所转变,实则相当落后。

 

  三与时未推移——评价机制单一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医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掌握向掌握药物研发与生产、药品管理与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发展,这与目前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相背离[3]。大多数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考核人才的方式均是通过学分积累进行,无论理论课和实践课基本上由院校为学生安排,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课程寥寥无几。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通过笔试进行,笔试的内容均由授课教师单独决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今大学生学风日下,甚至出现了有些院校的教师为提升及格率将笔试难度下降情况。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课相对较多,一般通过做课程设计和撰写实习总结的形式开展考核。高等院校的教师们给出既定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利用理论课空闲时间自由开展,然而学生最终上交的任务书和图址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问题,吃惊的是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顺利地拿到课程设计的学分。至于工厂实习,基本上只要学生去了工厂,都能拿到学分,而实际表现和内在感受如何甚少划入评价范围。实践课的评价方式相对理论课来说更为随意,以至于大多数不认真的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这一“套路”,只要完成了该上交的东西,不管质量如何,均能轻松地获得学分[4]。这与当前院校单一地追求学生的毕业率将人才评价机制机械化息息相关。

 

  四总结

 

  制药工程作为理科与工科两学科交叉的专业,在国际和国内还是一门年青的专业。我国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与学情的道路,随着医药产业的蓬勃前进,各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如何培养人才任重而道远。首先,课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在各院校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整合、优化与重组,又要将结合自身“母专业”的优势,有所偏重地为学生挑选课程,不生硬地“一锅粥”似的搞国家标准。其次,打破传统落后的培养模式,鼓励各高校间横向纵向地多层次交流,专家们举行专业研究大会,深入地探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难题,挣脱束缚的枷锁,引领该专业向国际化高水平层次发展。再次,要在制药工程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分论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高等院校与社会畅通的对话机制,根据社会需求逐渐形成具有该专业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厘清制药工程专业所在学院或系内其他专业的区别,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适应院校内部该专业特点的多元型人才评价机制。不惧怕以降低院校毕业率为代价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地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佰灵,赵永恒,邱婧然,谢勇,邓雪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院校现状分析[J].广州化工,2016,44(23):185-187.

 

  [2]于燕燕,郭玲玲,樊冬丽,徐毅,吴范宏.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文汇,2015,332:65-66.

 

  [3]崔宝东,陈永正,韩文勇.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8):207-208.

 

  [4]李妍,曹珂珂,王娣,韩卓,李慧.基于实践教学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2017,45(11):196-197.

 

  [5]黄孟军,雷丽,胡承波,罗燕,王维勋,段亨攀.学科交叉融合在应用型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14):25-26+5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