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医药学论文优秀范例鉴赏(共2篇)

2022-06-08

  导读:医药学论文应该怎么写?不管是写作什么专业论文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吧,而且也会大量的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药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医药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中华传统医学典籍与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摘要: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典籍更是其精髓,它是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笔永远不会变质的财富。中医学就是博物学。中医药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它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医学工作者们的医学实践与经验累积。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经典的中医药典籍。这些典籍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是历代医家们心血的结晶。


  关键词:传统医学典籍;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中医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对传统医学典籍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同时,知晓东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植物学甚至博物学的知识。一直以来,传统医学典籍是中西方语言学者和中医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和中国文化,很有必要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中医药知识,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更有效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


  一、中华传统医学典籍简介


  在中华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中医典籍,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本草纲目》,这些医学典籍著作无一不是历代医学名家的智慧结晶。这些医学典籍和它们在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本草学方面


  经过李日旬、朱丹溪、危亦林、李时珍等个人和唐、宋、明、清政府的努力,本草学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之上,从数量到质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关品种增多,药理作用广度深度增加,采集,种植、炮制知识明晰成熟。


  (二)针灸方面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杨继渊的《针灸大成》、高武的《针灸聚英》、郭右陶的《痧脹玉衡》等标志着针灸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的规范和成熟。


  (三)辩证论治体系方面


  在经历了病因学,诊断学和辩证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后,在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基础上,中医学形成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一整套辩证施治方案。


  (四)病因学、诊断学方面


  王叔和撰写了《脉经》、葛洪的《肘后方》、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朱丹溪的《儒门事亲》、葛可久的《十药神书》等中医名著标志着中医临床内、外、妇、儿、骨伤乃至法医各科的正式分立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规范的成熟问世。金元时期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补土派和朱震亨的养阴派等初步形成。明清时期吴有性的《瘟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王世雄的《温热经纬》等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


  二、中华传统医学发展简史


  (一)总的发展史


  从总体来看,《黄帝内经》和《难经》为我国传统医学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理论基础,这种理论基础以历代不断注解《黄帝内经》的形式得以逐漸完善并表现出来。其他方面如中草药学、针灸学、中药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形成到成熟再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雏形的产生


  中医在从中华先民开始理性地寻求疾病的治疗之日起,历经夏、殷、商三代到春秋至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无数代活跃在医药实践领域里的精英们,不断地将包含着生命代价的成功和失败的临床经验和当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流世界观联系起来,作为理论探讨,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医药学雏形,这个雏形形成的标志,是既具有神话色彩,又被史书记载了的历史临床医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物的出现。它的内容包括医学基本理论原则、系统药物学成就、辨证施治原则、针灸治疗学和运动医学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医学体系。


  (三)飞速发展期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后,历代医家们在实际运用其所蕴含的经验、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同时不断的联系和运用《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所蕴含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不断的对中医理论、经验、方法的增益、扩充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医的发展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巨大成绩。首先是典籍整理,其次是药物学和针灸方面的长足进展,再次是辩证论治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既有伴随长年实践经验积累的渐进过程,也有新理论出现时的突飞猛进过程,二者交替出现,既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又与历史机遇之时俱进。


  三、结语


  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即便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被忽视和边缘化,中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等待着属于自己春天,这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以科学的态度认真严谨地对待、传播中医药学,是每一位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的真正使命。


  第2篇: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为了使中医中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继承经典并开拓创新,文章作者针对“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做出了相关分析,并对教师如何结合教材教学,拓展专业知识面,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学好中医药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思考;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校教学质量思考


  学生进入高校课堂学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中专或单招考试、成人考试等。那么大学课堂不仅仅是多个地区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程度有差异,各个高校的门槛和入学条件不相同。这就会导致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因材施教环节如何处理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以及学习能力均有差异,必定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特别容易在班级人数较多的课堂上出现。如坐在靠近讲桌前排的同学,会能够认真地听课儿,坐在中间靠后的部分同学会产生一种“老师讲课和我无关,我听不听课都没关系,反正考试考过就行了”的一种逆反心理。而小班上课更容易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更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1],笔者认为当课堂人数在40~50人时教学效果能够不打折扣,人数过多必定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大班课堂将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同样会让教师与学生拉开亲切的距离,往往让学生不“认识”教师、不愿认识教师,那么学习这门课的心思更不会多了。


  只有将人数控制在相应的量,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让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导致这一原因的教学行政相关机构,则是积极进行教学质量改革所要考虑的。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切实地做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立校之本。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明显。由于课程数量繁多加上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担心成绩不过关的危险,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大多抱着“过关”“完成任务”的心理。只是将期末考试的内容掌握,而不是将学习知识作为学生生涯的首要目标。一是对于所学专业不了解,对于人生规划和发展没有目标和定位。二是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强烈,并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三是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面对上述原因以及其他因素,需院校和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让学生学好、教师教好。


  二、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是药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不仅是中医学专业有中医课程、中药学,在相关专业如医学营养专业均有相关中医、中药、方剂学知识。随着国家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需要大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本课程的热门程度将会更高。在教学过程中,药学专业学生与中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药学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心理上的重视程度不如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强调此课程的重要程度,并在课程中不时地延伸相关就业信息,以及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将会运用到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


  由于目前还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师生比例较高,往往作为教师的不如“师傅”,职业教育学校则更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才能真正地教授“技能”,而不是传递“知识”。“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想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单单是扩展实训课程,更多的是要将真正的中医名师名家引进课堂中,手把手传授传承中医中药[2]。如聘请专业的中药炮制专家,炮制加工药材,深刻感悟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观察、采收中药,鉴定中药,对整个流程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药为题做一些真正的文化教育,是作为院校应该真正重视的,这样才能让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偏离了专业知识,那么职业教育就失去其竞争力,将会失去人才本身和社会认可度。


  中医药学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学生往往把教材作为经典,拘泥于教材,很少会参考相关资料,视野得不到扩展。目前不断增多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完善。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的第三版《中医药学概论》周少林主编的教材,在新颖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有相关PPT课件供学生下载,药材鉴定彩图等,以及案例分析思考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可以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还需改进课本的知识点重复,精简语言。大学生的文字功底不够高,过多的文字叙述将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读,从而放弃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此一方面可将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如《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放在单独的单元内,如穿插的病例案例和讨论内容,让学生参考[3],如果放在知识点内容中会觉得突兀。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應不断地学习教材,体会中医文化,将教材的不足之处用自己的语言完善,完成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深度结合。


  三、拓展专业知识面的一些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推动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由于中医中药学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乏相关知识。在采用相关知识时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如央视网《老中医》《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等节目介绍给学生,并将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课本内容中,糅合成相关的中医故事,寓教于乐,可以生动形象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或在新课讲授之前,介绍相关的中医科普书籍、中医药纪录片、小说形式的医药书籍如《小郎中学医记》,这样的方式会让陌生的中医药知识,变得熟悉起来,更具实用性。也可以在网络期刊中引用相关的文献,如丝绸之路与中医药学、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4]、《山海经》中医药学知识的内容与传播[5]。以熟悉的内容引入中医药学知识,引出课堂的知识重点,同样可以扩展知识面。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使用,也可大量地引用,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视野。


  作为教师除提高专业知识面,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阅读相关书籍之外,还可通过学习网络课堂的精品课、慕课、微课等方法将“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地提高。另在扩展知识面上,也可以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与专业人士交流,运用实地考察等方法。


  作者简介:苌沛森(1990—),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