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论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22-06-08

文/雷小波?孙慧娟

摘 要:目前高职人才的素质遭到企业诟病已然成为常态,其缘由纷繁复杂,原因之一是学校忽视了校园文化在学生职业人格发展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基于校企文化融通视角的思考和实践尤其薄弱。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人格 校企文化融通 校园文化

课 题: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论高职学生职业人格的生成和培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13C564,主持人:雷小波。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形成和创立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包括学校独特的校园环境、制度规范和风气氛围等,核心是师生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增进积极体验从而在学生职业人格的生成和发展中发挥深刻而长远的重要影响。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如何凸显职业特征,时时、处处渗透和体现学校职业人格教育的内涵,应该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然而,作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催生的“速成物”,发展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并消减了其在学生职业人格生成和培养中固有功能的发挥。在校企文化融通的全新视角下重新审视和思考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彰显独特内涵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人格的发展,提升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应该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为此,笔者选取湖南6所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和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近20个专业,共350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143人,大二学生127人,大三学生54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并回收的方式,共发放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同时,还随机选取了10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经过相关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通过调查发现,在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考察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毋庸置疑,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其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引领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忽视深层次的精神和内涵的陶冶、提炼和深化,尤其在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融通上。

(1)物质文化建设轻视职业内涵塑造

①物化环境缺乏职业化特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5%的人认为学校最注重在校园公共场合悬挂名人名言;22%的人感觉到学校喜欢用企业家或企业的名字命名实训基地、广场、道路等;各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办出的企业文化精品占22%。但对职业特色物化环境的建设重视程度不足,业内成功人士资料宣传和行业与专业发展信息分别只占到18%和13%。

②实践环境忽视内涵塑造。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环境片面重视形式上的企业仿真而轻视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内涵的充盈。分别有26%和2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仿真性和严明纪律等方面都很重视,有20%和19%的人认为在角色扮演和氛围营造方面还有待加强,甚至有10%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任何作为。

(2)制度文化建设缺乏实效性

为了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尽管很多学校借鉴企业“6S”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和内化程度不理想,管理制度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调查中只有25%的人认可学校在融通企业制度文化积极因素方面做了努力,41%的人认为没有明显举措。从实效性看,大部分人都认可了其实效性,占65%。25%的人认为起初有效果,但是学校没有坚持下去。而有10%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实效性差。

(3)精神文明建设的职业感染力不强

在校风形成和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行业和职业特点的蕴含和渗透,还是氛围的营造和渲染,学校都不够重视,大多数高职生未能真正明显或者强烈感受到学校主流的职业价值导向的影响和职业氛围的熏陶,其后果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职业人格的发展。

2.忽视结合课程、教学及课外活动落实到位

基于校企文化融通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程设置、教学和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与校园文化建设原本融于一体,然而实践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设置未充分体现职业特色

笔者的调查显示,受师资和设备等条件制约,高职院校直接设置充分体现职业特色、展现企业文化魅力的相关课程比较困难。即便部分院校将优秀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中,但也很难让全体学生经常性地接触到。认为“接触很多”的学生只有20%,“比较多”和“一般”的分别有16%和54%,“很少”的居然有24%。

(2)课堂教学未有效融入职业精神

在回答“教育教学中对企业文化全方位融入的状况”和“教学中对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融入的状况”问题时,竟有24%和14%的学生认为“不重视”,35%和47%的学生认为“一般”,但令人高兴的是有29%和3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 12%和5%的学生回答“十分重视”。

(3)课外活动未充分渗透企业文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举行的文化节和科技节比较多,结合职业特点开展的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却较少。在调查“学校是否经常举行来自成功企业家并涉及企业文化讲座”时,18%的学生回答“很少甚至没有”,只有3%的回答是“很多”。有24%~26%的学生觉得学校组织的演讲和辩论比赛以及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中很少涉及企业文化的内容,40%~48%的学生认为没有特别感受。

3.师生的主体性发挥不足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逐步创立和形成的,无论哪种层面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对学校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最终转化为师生心理和自觉行动。然而,现实却并不乐观。一方面,教师参与度较低。主要是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部分专业教师既不关注也缺乏应有的素质。另一方面,原本占主体地位的学生除了学习和相关活动,几乎成为了校园文化直接作用的客体。

二、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思考并践行如何在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和企业的联系,确保校企沟通的顺畅,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引发和培育学生应有的职业人格,从而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校企文化全面融通中建设校园文化

(1)丰富物质文化的职业内涵

①重视物化环境的职业化。比如设置有职业感召力、有关职业创造的雕塑、名言牌;粘贴业内成功人士资料或与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规范及行业质量标准,及时更新本行业或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业内用人的最新要求。

②重视教学实践环境的内涵建设。在提高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环境仿真度的同时,使学生可以作为“准员工”进行实训,潜移默化地接受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奋斗目标。

(2)提高制度文化的实效性

既要建立与企业相似的制度规范,使作为“准企业人”的学生在言行上提前适应严格管理。又要把6S管理制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实训室、教学、宿舍、后勤等各项工作的管理中并不断提炼和升华。

(3)加强精神文化的职业感染力

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建设应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营造浓厚的行业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强化校园文化的凝聚力。通过校园网页设计风格、信息发布、组织校园BBS进行讲座、辩论赛以及技能大赛等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2.校企文化全程融通中丰富校园文化

(1)人才规格中落实职业素质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和建设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无疑高职人才规格的定位必须立足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引导人才规格设计和专业课程开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共享从而真正实现并深化校企文化的全面融通。

(2)课程开发中体现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应在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岗位培养目标,参照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组织并征求包括企业顾问、专家和技术骨干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设置,科学合理地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并且引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普通文化课教师应努力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与企业文化精神相关的内容。专业课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所属行业的企业文化及其基础上的校园文化要素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训教师应深刻分析相关企业的文化元素,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渗透校企文化的教育影响。

(3)课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应突出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组织和创新课外文化活动。通过在学校举办,与企业联合主办、赞助以及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活动与新型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如:演讲、文体等活动中渗透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主题相关的内容;增加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模拟求职面试等新型活动的比重。

3.校企文化全员融通中发展校园文化

(1)领导重视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领导应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对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与实施,多方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①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自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比如辅导员应该积极组织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加并带动学生参加才艺大赛、技能比武等。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加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②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应积极参与企业挂职、实习活动,加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吸收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并践行于教育教学中,为校企文化融通基础上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最终引导和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人格。

(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学校应该引导高职生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企业一线的基本情况,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逐步在心理上适应企业制度、行为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学校应该组织高职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课外文化活动,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添砖加瓦。

(4)企业积极协调配合

高职院校应主动和行业、企业沟通联系,动员企业积极协调配合。学校一方面要了解企业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精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见解,邀请他们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且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有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会议,共同研讨,系统地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聘请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熟练技术和行业最新资讯,并且对企业文化有透彻理解的企业精英或能工巧匠来校兼任专业课教师,通过良好的人格示范来影响学生职业人格的生成和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9).

[2]刘毅.校企文化融合与对接构建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J].职业,2010(33).

[3]罗孝友,王恩周.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精华的有效吸纳[J].琼州学院学报,2010(4).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