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灵深处是歌魂——试论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2022-06-08

文/刘畅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种赋予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忽视演唱者心理素质在演唱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试图从声乐实践和声乐艺术核心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素质在声乐艺术领域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理素质声乐艺术修养

声乐本是一门规律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抒发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将人体的发声器官训练成为优美的“乐器”的过程,即将自然嗓音训练成歌唱的嗓音的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每一名从事声乐艺术人员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作为学习歌唱艺术的学生应怎样把握这门艺术的客观规律、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事这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课题。

一、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音乐名城维也纳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时,患了感冒,由于她是整场音乐会的核心人物,所以很多人都为此而担心焦虑。在关键时刻,宋祖英以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带病演唱,一举轰动了世界音乐名城。这个事例充分证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特质,主要包括人的性格、认知能力、情感品质、意志能力等,它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当然,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心理素质始终是影响演唱者演唱水平能否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乐学习和实践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演唱者的自我评价

在声乐学习中,学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人具备强烈的自信心,并且对自己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演出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勤奋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百折不挠的拼劲。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一类人在心理上人为地就将自身的能力降低至可以达到的程度以下,并对高难度的学习考验望而生畏,不敢尝试,怕遭受失败,而内心又充满幻想,急功近利,企盼早日功成名就。故导致学习和演出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由此而严重挫伤了自尊,并影响了日后的学习和实践。

所以,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在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从容自若、有自知之明,可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知难而进,不断取得成功和进步。反之则处处被动,顾此失彼,难免遭受失败和挫折。

2.演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其他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它要求演唱者在现场能够一次性完成声乐作品,而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展现在听众面前,并丝毫没有修改的余地。由于这种艺术形式风险性大,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声乐比赛不仅是演唱者艺术素质和技能技巧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此外,声乐作品的演唱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有一位歌手说过“唱一首歌容易,唱好一首歌也不难,但真正唱出歌曲的撼人心魄,才是一位歌唱演员的最高境界”。所以,每个演唱者必须赋予歌曲以新的生命,这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还要用“心”来演唱,对歌曲进行情感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然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有时会看到有的演唱者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而且也具备了较强的歌唱能力,但在舞台实践上却表现失常,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战、忘词、跑调等,这种不良的心态使得精心准备和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乏演出实践的锻炼,思想压力过重,过强的虚荣心,患得患失的表现欲,对舞台、考场环境不适应,观众、考官等演出场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演唱者身体状况等等。

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心理素质差,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歌者在表演时能把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正常发挥出来,能把教师教学成果正常地反映出来,同时把功名成败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悟、艺术处理和良好的发声上,就有助于减轻显意识的压力。歌者要时刻提醒自己镇定、勇敢,从实践和锻炼的目的出发,积极积累舞台经验,从而战胜害怕和恐惧心理,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自己鼓舞干劲,放松紧张的肌体,更加自信地演唱好作品。

二、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

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声乐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关于声乐艺术核心即声乐原点的问题。

歌唱基本机能范畴包括:歌唱的气息、发声、共鸣。

歌唱艺术形态范畴包括:歌唱的声乐规范、歌唱的字音规范、歌唱的风格特征。

上述两个方面是歌唱基本机能和艺术形态的分析概括,从中不难看到,声乐是一门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感情的艺术。若想达到完美的表演境界,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科学、系统、全面地把握声乐学习的基本规律,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乐术语,大致可分为三类:如“口腔彻底打开”“放下喉头”“声情并茂”等,这些与歌唱的直观状态有关;又如“气吸向下、沉到丹田处”“喉头自然放松”“以情带声”等都与歌唱的意念有关;再如“声音竖起来”“声音靠后”“声音通畅、流动起来”等,是根据主观听觉臆造的。

而正是这些声乐术语,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声乐教学的意图,促进了声乐艺术的交流和传播,同时还充分证明了声乐学习的特点,正如行话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在声乐教学中常给人以跟着感觉走的印象,要求学生要强化心理感悟能力,悟性越强,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干着急却不得要领,只能学到一点皮毛,甚至会走偏方向,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研究声乐原点问题,必须注意心理素质的因素,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循序渐进,逐个击破。以上分析,充分证明了心理素质与声乐艺术核心是紧密联系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声乐艺术核心问题的基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就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自觉性,做到“淡泊名利,为艺术献身”。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掌握歌唱技能,更好地协调和发挥个人身体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早日成才。

三、心理素质的修养与完善

声乐艺术是以音乐和语言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因此,它受每个人心理素质中个性、情绪、意识、气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修养与完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端正学习动机是心理素质修养的前提条件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心理学上称之为人处于某种心理或生理需要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它是具有一定的目标的能得以实现的行动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讲,动机则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学习目的性明确与否可以体现出学员心理素质状况。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如为什么要从事声乐艺术,怎样对待日常枯燥、单调的练声,怎样对待参加演出、比赛等等。如果学生只凭着一种纯兴趣来学习声乐,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修养,只注意发声技巧,一味追求声音的响度,很难安下心来刻苦钻研声乐理论和基本功,上述情况最终将会影响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就为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了条件。因此,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奋斗目标,就会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心理也能更加稳定成熟起来。

2.培养自信与自知意识是完善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这种反映过程复杂而微妙,不同意识反应引发不同的效果。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

歌唱者在正常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的“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想到某处的力度、速度和情感处理,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故反应比较缓慢。后者则是习惯成自然,在平日的发声训练中,不断使有关肌肉、器官按一定的运动轨迹活动,形成一定的机制,而这种机制是二次性组成,由潜意识控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科学地认识这一心理特点并合理运用好这一特点,是声乐演唱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由此而言,培养自信和自知意识,是对意识反应的科学训练,从学习声乐的角度来讲,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意识。学生走进声乐殿堂,接触到中外各国声乐理论和艺术作品,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希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感到苦恼和失望,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鼓起勇气,进而克服困难。信心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有信心就有热情和干劲。丧失信心就失去干劲和热情。

同样,自知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声乐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由于先天嗓音条件好或者有较好的歌唱基础,从而产生一种自负心理,主观上忽视自身歌唱所存在的其他问题,孤芳自赏;另一种是先天嗓音条件一般(甚至稍差),歌唱基础也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学习缺乏信心,演唱时心理高度紧张放不开。

针对上述两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实施心理调节法,对自负的学生需经常泼点“冷水”,让其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必要时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使其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要多给予积极的关心和帮助,俗话说得好,“心病还需心药治。让学生拥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害怕和恐惧,使之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的学习氛围之中,有助于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压力。

3.提升意志能力是实现心理素质完美的佳径

意志,是人类自觉确立目的并以此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来自于人的坚定信念、自觉意识及自制能力,这同样适用于声乐这一学科。演唱者除了在技术上和艺术修养上要有较高的能力外,还需要注意自身的意志力培养。心理学家认为,意志与情绪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即使其发声器官处于完全正常的状态,但当其心理产生异常情绪时,也是很难成功地完成演唱的。由此可见,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质”这一特殊因素影响或支配,只有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意志能力,才能使人精神振奋,并将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到底,从而达到心理素质更加健康完美的目的。

总之,学习声乐和从事声乐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台上的艺术表现能做到“真情的流露”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的,这需要歌唱者在生活中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感情创作等手法再现出来。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地表现它。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没有平坦的大道。学生要想让理想变成现实,在声乐艺术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提高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力,激励推动自己,勤奋努力,刻苦攻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和时代的声乐之路,为祖国声乐艺术事业增光添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唐钺.西方心理学史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黄友葵.论歌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6]汪明洁,梅学明,张庆朗等.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7]刘郎.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大连女子职业中专)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