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国学教育建构问题及对策实施论文(共4篇)

2022-06-08

  随着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国人也开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开始增加,在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国学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探究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谢芳芳(江西省赣州兴国县潋江镇下渡小学江西赣州342400)


  摘要:如果想发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那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国学方面的教育,将资源整合,发挥到极致,从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小学生为中华民族而自豪。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文将大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国学教育资源整合


  国学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藏,国学教育指的就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延伸,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对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国学教育,目的是从小就培育孩子对于学习与文化的正确观,能让他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更高层次的意义与价值。[1]


  一、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意识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把它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花费精力与心思在上面,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同理,学习亦是这样。老师若是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国学教育,就一定先让他们有这个意识,使他们自发主动的去学习,脑袋中更是要存有学习国学的思想。毕竟小学生暂且只是孩子,他们做什么事情,包括学习在内,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定。因此,只有潜意识中有学习国学的概念,根深蒂固便更好,那样才可能投诉到国学知识经典的课堂中。所以,老师就一定要在孩子们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国学意识的烙印,是一种能够激起他们民族骄傲感与自豪感的意识,要让他们对语文教学之中的国学教育怀有兴趣与希望,把上课过程中的国学知识完全吸收。比如《论语》《邹忌讽齐王纳谏》和一些唐诗宋词等,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从最开始就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的趣味性并明白它的必要性,想方设法是国学在他们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开始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国学的由来与历史,讲述国学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故事,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等,从侧面凸显国学的高价值。加强培养小学生对国学的意识,使他们对国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第一阶梯。[2]


  二、加强学生与国学之间的广泛接触


  国学内涵丰富广博,并且涉及多方面,许多学者专家尽其一生研究经典国学,但依旧无法深入全面理解它,这便是华夏文化的吸引力和精髓,也正是这样,更体现了国学的价值。由于范围广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国学教育,老师们一定要对关联内容进行解释介绍,使孩子们多与国学接触,大范围来学习,这样才可以学好国学,迈向更深的层次,这可以说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国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外国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伴随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要是想把经典国学更好的进行传承,就应该从娃娃抓起,就一定要使孩子们与国学广泛接触,从而提高国学教育。比如,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这样一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它是关于科学与大自然的文章,看着似乎与国学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先人对大自然也进行过研究,例如伏羲设立了八卦,爻数卦象起源于天文,这便是真正的自然科学体系,以及皇帝时期已经把握住了日月运行与五大行星规律等,他们都聆听到了自然的音律。有部分老师也许只在意传授课本知识,在于告诉孩子们课本上的内容,让他们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实则不然,小学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基于教材,但并不是只限于此,要将书本作为根基,以发散性思维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这种广泛接触的形式非常有助于国学教育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核心、巩固国学知识


  课堂毕竟只有45分钟,因此就算老师想传授再多的知识,想带领学生领略再多国学经典内容,希望他们掌握得再好,都会被时间限制住,没有办法让学生们通过学习一次性就对国学有深刻印象,那么,在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受现实情况的局限,应该怎样帮学生们夯实所学习的内容呢?实际上,在学习中,存在一个很棒的方法,那就是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这不仅可以是老师帮孩子们进行归纳,而且可以是学生个人来总结。特别是孩子们自助归纳总结出来的会产生更深的记忆,也能对此有更好的认知。有部分老师说过一遍的内容,学生做笔记把它们记下来,也许会有点杂乱,这不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也不会和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形式一模一样,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需要把这些知识梳理总结,以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接着在这个基础上编写故事,然后再来学习,这不但有助于对国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可以帮小学生自小就养成乐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体系。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整合有利资源深入学习国学


  老师在给学生传授国学知识后,就一定要帮学生总结,让他们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使学生正真正理解国学经典文化,这就是说,如果想要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就需要将其进行资源整合,把一切有关内容都结合,从而把学习变成系统且全面的过程。要明白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学习某一种知识的说法,必须要由点及线再到面,拥有属于自己的全面的知识网络。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谓是极好的谋略,许多老师也很乐意采取这种方法,这在课堂教学中以其独特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国。全面学习资源整合方式,使孩子们有一个系统化的国学知识体系,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种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现实教学中,把国学经典作为深厚的土地,培育国家的栋梁,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绽放辉煌。


  第2篇:国学教育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促进


  张鑫


  内容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了国学教育对职校生就业的重要作用,研究提出了基于职校生就业需求的职业院校国学教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学教育职业院校就业


  国学是我们的文化之母,是我们的精神珍馐。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重温圣人的教诲,使毕业生找到精神的依归,从而激发道德的力量,提升职业素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强大的文化力量助推企业的发展强盛。国学教育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学教育有利于提升职校毕业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研习,能够提高职校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其个人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而能够促进职校生在就业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通交流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个人工作氛围。同时,国学经典之中包含着一些管理学知识,可以改善职校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成功就业。


  二.国学教育有利于提升职校生职业道德修养。将国学经典文化作为提升职校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力求使职校生对国学经典文化的精华予以认同,从而运用国学经典解决对应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心理问题。国学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不断反省自我,在实践中纠错改过,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道德修养。基于职校生普遍存在的“妄自尊大”“妄自菲薄”等不健康心理状态,我们可以用“中庸之道”来调理;用国学“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化解不愉快;用“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的精神促使职校生增强耐挫能力;用“忠恕之道”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通过外在的社会规范展现仁爱精神,劝诫人们奉行以尊重、友爱、宽容、恭敬的人道原则和平共处,营造出互相关心、互相宽恕、忍让、谅解的和谐气氛。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倡“仁”、“义”之信念。所谓“仁”即“爱人”,人要有“克己”和“爱人”的广阔胸怀。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实现身心内外的和谐,以此提升职校生职业道德修养。


  三.国学价值观有利于塑造职校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孔子主张“经世致用”,自己的行动态度要适度,避免极端言行。同时孔子说:“君子不器。”是说君子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或常境,都能正常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和智慧,处理好各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使身心不受到伤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个人私利的正确态度是“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中国儒家的思想人格是君子,即成为有知识、有才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达者兼善天下,复合担道,利济苍生,不达严于律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这些思想传递着职校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能量,是职校生塑造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有力杠杆。


  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因此职业院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需要从多方面探讨加强国学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国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完善。在职业院校开展国学知识的教育,应当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逐步由基础性的国学知识想思想层面的内容深入到系统地对论语道德经等一些经典进行讲授,适时进行专题的教学。诸如我国古代在做人学习及境界等方面的理念与观点。加强对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选择国学功底深厚道德楷模的教师,负责国学教育任务。选用教材应当符合当下时代的要求,并对现实性问题进行解答,努力营造职业院校国学教育的实践环境,对职业院校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个人成长有促进的作用。


  2.开展国学教育实践活动。校内通过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利用国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职校生健康成长。利用假期或周末要求职校生走出校园寻访古迹拜访古人,进行校际国学交流等方式进行国学的学习体验与实践,提升国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加深职业院校学生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3.推进国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职业院校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专项研究,深入研究研讨国学教育背景现状意义价值及实施的策略、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立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更为可行的国学教育方案。同时,积极创办与国学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期刊与官方微信等等,为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第3篇:小学语文践行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志杰(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036000)


  摘要: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和文化精髓,是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自豪感的情感纽带。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必须注重国学教育。学生从小就应该了解中华经典内容,在成长的过程中精通经典国学要义,在未来担负传承经典国学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问题对策


  儿童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心灵至纯、心智最佳的阶段。经典国学深入浅出,富含智慧和哲理,适宜儿童将其作为启迪智慧、塑造身心、成就人格、修炼品行的素材。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岁月,积淀出厚重深沉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在文化日益兴盛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国人广泛关注和认同,能促进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践行国学教育,有利于加强未来一代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中华民族巩固文化底蕴,有利于华夏子孙强化文化根基,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教育成就。


  一、当前小学语文践行国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比重偏少


  经过对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涉及国学教育的比例偏少,仅占10%左右,远远低于现代文所占比例。除此以外,在小学阶段,涉及国学教育的内容以诗歌居多,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绝大多数诗歌,儿童在幼儿时期早已诵记过。尤为突出是,国学教育涉及古代文言文的内容更加偏少,只有《论语》《三字经》《世说新语》等节选的内容。狭窄的内容选材限制了小学生拓展学习的需求。


  2.教学形式单一


  在践行国学教育的小学语文课上、特别是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读—解—学—背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教师大多通过背诵、书写来考查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记住了诗歌,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诗歌内容,更难以感悟诗歌的内涵和意境。可以说是虽然“身在庐山中”,却未“识得庐山真面目”。


  3.教师水平有限


  小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大多源于语文教师的引导传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个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具备深厚的国学功底,而且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才能把国学真正传承给下一代。然而,现实中,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不足,对国学知识不甚了解,不仅不能对国学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有时还会出现偏差和错误,造成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国学上面产生偏差,直接影响小学生获取国学知识的准确程度和能力提升空间。


  二、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对策分析


  1.完善国学教材


  语文教材是通过小学语文课践行国学教育的载体。一套完善且系统的国学教材,能够为国学教育提供准确的内容和科学的指导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国学教材的质量。首先,确定统一的国学课程标准。学校可以在统一的国学课程标准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国学教育,也可以为语文教师提供统一的参考标准,对本校及本地区的教学工作进行个性化实施;其次,适当增加文言文的比重。在中华民族几千年里,文言文一直是主要的交流形式,现今流传下来的诗词曲赋等名篇也是文言文的高度凝练。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所占比重很小,这不利于小学生国学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所以应该大幅增加文言文的比重,让小学生深入感受经典国学的精粹;最后,组织编撰高质量国学教材。目前,我国的国学教材品类众多且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学教材为数不多。因此,我们建议主管部门集合相关专业人士,集中力量组织编撰一部具备指导性、权威性、科学性的标准教材,以满足小学语文课程践行国学教育的教材需求。


  2.创新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在国学教育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国学教育方法,以实现教学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可以加入故事、情景、活动进行教学方式,也可以仿写古人诗文,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笔者在讲解《嫦娥》这首诗时,引入嫦娥奔月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理解;在讲解《游子吟》这首诗时,展开情景联想,让学生联想父母送自己上学的情境,加深对“意恐迟迟归”的理解。再者,可以举办一些以国学为主题的联谊活动,让学生上台诵读国学、讲解国学、展示国学,使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有,鼓励引导学生拓展国学、运用国学。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经典国学,还要让学生领悟国学、运用国学、赋予国学新的生命力。


  3.提高教师国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国学教育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传授者,其自身的国学素养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国学教育整体推进的效果。因此,国学教育要把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环。应从三个层面为教师提高国学素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不断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国学人才充实到语文教师队伍中。通过新引进人才的影响力,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国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学能力。其次是学校层面。学校应利用专业培训、进修深造、大师讲堂、公开授课等行之有效的方式,针对性地培育和提高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最后是教师自身层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国学功底,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不断吸收新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与成长。


  三、国学教育方式


  拓展国学教育。在完成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国学内容以外,我们还应系统地、长效地制订国学教育拓展计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素材,进行内容的分类与细化,适应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与学习方向的个性化选择。


  累积学习时间。在学习基础的国学课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国学知识进行深度积累。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拓展,量化学生对更多国学知识的积累程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举办主题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诵读国学、讲解国学、展示国学,增强学生学习国学的自豪感、成就感,让学生真正体悟和领略国学的魅力,使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


  运用国学策略。教师带领学生效仿古代诗词、文言文的行文格式写作文,进而实现“学为所用、以用促学、学用一体”的国学教育目标。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载体,在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国学教育的质效,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国学教育的一线践行者,更应提升自身的国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培育更多的国学人才。


  第4篇:国学教育体系在学前专业的建构探究


  陈晓(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担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任,其国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素质的培养。本文旨在探索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提升其人文素养、职业素质,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国学的优秀传统思想与当代幼儿教育发展有机结合,为当代幼儿教育服务。


  关键词:学前教育;国学经典;人文素养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可译做“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国学在狭义上讲主要指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涵了先秦诸子学说、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汉代辞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和明清小说等一系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沿袭。今天“国学”的意义,则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社会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


  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去寻找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系,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认可,使得国学得以迅速的传播与推广,并一直溯源到学前教育中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知识,能够让孩子知书达理,培养孩子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并且从博大精深的国学知识里面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魅力,提升各个方面的素养。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希望孩子能更多的学习国学知识,养成符合社会传统价值观的思想观念,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幼儿国学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国学的优秀传统思想与当代幼儿教育发展有机结合,为当代幼儿教育服务。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1人文素养缺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生源所限,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水平不容乐观,不少学生缺乏人文基础常识,人文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史哲方面知识浅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在文章中总结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盘算,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平等”。


  1.2缺少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很少有文学性课程的开设,所以学生几乎没有国学经典作品阅读的动力,国学经典作品读得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素养难以养成。更不要提鉴赏理解国学经典的能力。所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对国学经典,都只是照搬已有的或教材上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更不要提个性化的解读了,对国学经典难以有深切的体验,更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1.3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素养


  当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行各业间的竞争压力,针对大学生而言,其就业压力也大大增加,然而人们注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能被应用到社会。学以致用本身是正确的,但狭隘地认为当前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学什么也容易导致大学生视野的狭窄。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深刻地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全面获取;同时,在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又会影响其专业水平的施展。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提升的途径


  据笔者在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目前国学经典教育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对国学概念认识不清,且比较狭隘。第二,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就是以“古代典籍”为主要内容,一味苦读、死背,从而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喜欢国学内容。第三,教师对国学教学感到茫然,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重形式、轻内容,对国学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怎样不断探索,寻求适合儿童发展的国学经典教学方式呢?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有效融合现代与传统的精髓,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为先,以达成师生主体身心结构完善,思维与理想健康,于快乐中自我实现,收获成功”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试图寻求更为有效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


  2.1更新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国学的传播与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且内容上过于肤浅。因此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系统性培养国学方面的人才,以满足国民对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需求刻不容缓。要想使传统国学焕发新的生机,根生植入到国民中去,必须从高等教育的源头上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研究,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人才。


  高等院校应明确树人立德的根本任务,从教育教学和认知两方面的规律,按照整体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中华民族国学经典文化从各个方位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国学经典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增设国学经典教育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国学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国学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国学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我们欣慰的看到,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相信国学经典教育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对我国教育事业,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都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2.2在国学经典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的重视始于王财贵教授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活动。四年之后,在南怀瑾先生和王财贵教授的努力下,大陆也掀起了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儿童诵读经典”活动以国学经典开启儿童心灵,让他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的奠定人文素养的形成。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开展国学经典学习确实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引导。部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加入《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把教学重心仅仅放在背诵上,而是要教会学生诗文诵读和鉴赏的方法,可以在解读经典诗文时,恰到好处的加入一些历史背景、轶闻轶事,并且可以结合老师自己的人生阅历,引导学生感悟国学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厚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尺。比如在陶渊明田园归隐诗《归园田居》的诵读与讲解中,老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昏聩、寒门士子的被压抑、世风人情的每况愈下来讲解,以便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会坚决的归守田园,宁愿过着困顿的生活,也要保持高逸飘洒、简朴恬淡的人品格调。并拓展陶渊明其它一些田园诗和辞赋作品,引导学生阅读、赏析,深刻体悟诗人的不慕荣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志节。其次可以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与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讲到古代传统故事“缇萦救父”,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除了让学生感知缇萦的毅力和勇敢,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司马迁和《史记》这些文学常识作专题介绍,一举两得。最后可以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举办国学经典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可以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可以在音乐课中学唱传统文化歌曲;在书法课中书写国学经典篇目字帖等;还可以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一些优美的诗文诵读或古典音乐的吟唱,从听觉和视觉上给予学生美的感受,从音律美中感悟国学经典诗文的艺术境界,咀嚼诗词佳句的美感。


  2.3构建国学经典课程体系,加强校本国学经典教材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国学经典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学前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必修课程为主体,以选修课程为辅助,以专题课程为补充,以活动课程为拓展,”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国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形式和广阔的空间。[1]在国学经典课程的开设中,不仅可以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还可以研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同时可以请古代文学老师开设一些选修类课程,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词、散文名篇,由浅入深,由简及繁,既满足未来幼儿园教学需求,又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底蕴。学院还可以邀请国学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于国学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长国学知识,最后还可以设立一些国学社团、国学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自主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修养。


  中华民族要想能够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纳入国学教育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国学经典文本的选择、编排体例的构思、问题探究的设计等方面,努力实现面向幼儿园、面向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修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校本国学经典教材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传统蒙学经典诵读;二是“四书”选读;三是古典诗词散文名篇鉴赏。同时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要突出可读性和启发性,要深挖国学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国学知识与学前儿童的联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课堂与实际教学的模拟环境,力求形成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文学素养能力形成、国学修养提升的特色教材。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