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支持的调查分析

2022-06-08

  家庭教育投入在质量支持、资源使用效率支持与目的支持三个维度上,构成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社会支持因素。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及推断性统计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存在目的支持模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和投资能力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以及教育评价体制束缚是家庭教育投入支持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提高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水平进而保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缩小收入差距是根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基础,更新家长观念是保障,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是动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改革与发展;支持;


  作者简介:叶忠,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财政;


  家庭教育投入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当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为分析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状况提供了评判标准。本文就家庭教育投入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旨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系统找到家庭教育投入因素的契合点与契合机制。


  一、家庭教育投入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维度


  (一)影响教育质量提高


  家庭教育投入涉及到投入的数量、结构和动机,以及可以发掘影响这种投入数量、结构和动机的诸多因素。研究和实践显示,有教育投入的家庭要比不对教育进行投入的家庭更加关注教育问题和子女的学习状况,更加重视教育本身对家庭的价值和功能[1]。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和功能上的互补关系[2]驱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付出过的领域,期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带来自己预期的结果,而这种重视和关注正是家庭教育投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推动和督促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因此,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将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相契合。


  此外,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能从质量的角度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家庭教育投入中的必需投入是家庭为子女接受教育支付的最低成本,主要包括学杂费、书费、文具费、因上学而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校服费等;扩展投入是家庭为使子女享受额外的教育或优质教育,促进其突出发展或全面发展而特别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家教费、课外辅导费、择校费、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等费用。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对质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必需投入占家庭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二是旨在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费用占扩展投入的比例。所谓合理的家庭教育投入结构主要是指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和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投入分配结构。在两个指标中,必需投入占家庭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主要衡量家庭教育投入的压力大小,即如果在家庭教育总投入中,必需投入是主体的话,大致存在三种可能:第一,家庭教育投入的压力大,投入水平只能满足子女上学的基本需要,很难再有额外资金为子女提供选择性教育,我们将其称之为“缺失的扩展投入”;第二,父母对子女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发展丧失信心,虽然有能力但已经没有动力为其提供选择性教育,我们将其称之为“放弃的扩展投入”;第三,父母有能力提供资金,但由于子女发展呈现出极其良好的态势,父母无须为其发展提供额外的扩展投入,我们将其称之为“省下的扩展投入”。第二个指标主要是指在扩展投入中,一部分是用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与成绩提高,最为典型的是家教和知识学习的课外补习班的费用;一部分是用于促进其全面发展,如学习舞蹈、书法、钢琴和参加兴趣小组等的费用。第二个指标值越高,意味着对于子女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越有利。因此,家庭教育投入结构能够影响教育质量,构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因素。


  家庭教育投入与公共教育投入的差别在于投资主体不同、决策动机不同,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家庭个体的教育需求和家庭利益的满足;而公共教育投入的主要决策动机在于满足地区的教育需求,宏观上照顾地方利益和促进教育均衡。所以,与公共教育投入相比,家庭教育投入具有优先满足个体差异性需求的特殊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照顾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因此,家庭教育投入的这种特殊作用,能够对教育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二)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实现


  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取向,如果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一致起来,无疑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巨大支持。当前,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取向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倾向,一为功利主义或功利倾向,是指当前家长在进行教育投入时,目的在于使子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全面投入或均衡投入;二为科学主义或理性倾向,是指家长对于子女的培养和教育投入,不过分重视知识学习的成绩,而是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理性倾向与功利倾向是家庭教育投入目的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一般来讲,家庭教育投入的理性倾向更强,那么家庭教育投入的功利主义程度就应该较弱。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上来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理性倾向的家庭教育投入目的取向相一致的。


  (三)家庭教育投入影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三个指标,即对教育资源的需要程度、利用程度和家庭对教育资源使用的满意程度。家庭教育投入在资源选择上首先要按照子女对资源的需求程度进行投入,也就是说子女对该资源越是需要,家庭教育投入的资源使用效率就越高。子女对教育资源的需要取决于子女主观认识和子女的客观情况,如果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教育资源,其使用效率被认定为是低的;如果是子女主动要求获得使用的教育资源,其使用效率则被认定为是较高的。利用程度,是影响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核心指标。如果孩子在使用该资源时,自始至终坚持使用,且在利用的过程中表现出如兴奋的、积极的、高兴的、奋进的等较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认为子女对教育资源使用充分,使用效率较高。家庭对教育资源使用的满意程度是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侧面反映,如果家长和子女对教育资源的质量不满意,则可以认定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家庭是教育资源选择的主体,倘若能引导家庭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投资和资源选择,必定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莫大支持。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结构与样本构成


  通过上述分析,家庭教育投入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全面发展、影响目标实现和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构成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支持因素。本文以此为思路,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现状。


  质量支持,是指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从家庭教育投入引发的家庭对教育的关注(A)、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B)、家庭教育投入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C)等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主要包括必需性投入在家庭教育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知识学习投入在扩展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两部分。资源使用支持,主要是探讨家庭对教育投入所获得的教育资源的使用程度,主要包括家长对子女资源使用效果的满意度(D)、子女对所接受教育的需要程度(E)和子女对已获得资源的利用程度(F)等三个方面。目的支持,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越是吻合,越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规划纲要》指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上说,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健康体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减少功利主义目的。因此,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支持主要包括理性倾向(G)和功利主义(H)两个方面。


  通过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确认该问卷信度效度合格。对问卷中旨在表现潜变量水平的各指标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来测量。即从“完全同意”(5分)到“完全不同意”(1分),中间另外3个选项,分别为:比较同意(4分)、不确定(3分)、较不同意(2分)


  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全国2000个家庭,总共收回问卷1879份,回收率为94.0%,其中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率为89.0%。有效问卷的具体构成见表1。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中各个二级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是对质量影响、资源使用效率影响和目的支持三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情况的汇总表,其中包括均值和标准差。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投入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支持的影响是正向的,且有一定力度(M=3.49),这说明家庭教育投入比较而言,在满足个体差异化教育需求、优化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引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维度来看,家庭教育投入对资源使用的效率在三个维度中得分最低(M=3.13)而且从二级指标来看,不同家庭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但是具体是哪个方面导致的差异过大,还需要继续进行推断性数据分析加以验证。


  总体上来看,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中,资源使用效率的支持是最差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投入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较高的浪费程度;质量支持是正向的,且有一定力度,正向主要表现为家长通过教育投入表现出的对子女的关注度和满足子女差异化教育需求的二级指标上,教育投入的结构状况并不乐观;在观念和目的上的支持家长们表现出摇摆不定的纠结心态。


  (三)推断性统计分析


  如果不同类别的家庭教育投入在某一维度上存在差别,说明不同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差异。


  1.独立样本T检验


  本研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是以城乡和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对量表各维度的影响进行比较,若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表明以分组变量分成的两个组对某一维度的支持具有差异性。反之,则说明没有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以城乡为分组变量,城市家庭教育投入和农村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98>0.05),但是具体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上,城乡之间在质量影响这个一级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01)。分别观测其均值可以发现,在质量影响维度上,城镇居民得分为3.52,农村居民得分为3.32,城镇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高,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上更加科学,家庭教育投入对子女教育资源个体差异化满足度更高(在A、B、C三个二级指标上城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居民的平均值均高于农村居民);在功利主义维度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1),其中农村居民的功利主义均值为3.88,城镇居民的功力主义均值为3.71,这说明农村居民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投入上更加功利。


  由表4可以看出,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家庭针对男女的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1),其中男生的均值为3.48,女生的均值3.55。这说明家庭对女孩的教育投入比对男孩的教育投入更加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具体是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和资源使用效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家长对女孩子的教育关注度的均值为3.57,对男生的教育关注度均值为3.49,女生略高于男生。针对家庭教育投入的资源使用效率,女生要远高于男生,女生的均值为3.23,男生的均值为3.02。这说明利用家庭教育投入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中,女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远高于男生。


  2.单因素方差分析1


  (1)不同地域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的差异比较


  由于量表的维度较多,为了方便起见,表5只列出了具有差异性的维度,标*的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标**表示在显著水平为0.01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


  以地域为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对量表在资源使用效率、理性倾向、总支持度等三个方面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与中部地区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在资源使用效率维度存在差异,同中部地区(均值为2.95)相比,西部地区(均值为3.15)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在资源使用效率维度要略高;东部地区同样与中部地区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均值为3.18)要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均值为2.95)。也就是说在资源使用效率的维度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均与中部地区有差异,且中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最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的理性倾向维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均值为4.07)在理性倾向维度低于东部地区(均值为4.19)。在总支持度上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异是显著的,西中与东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的支持度要高于中部地区,从均值来看,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支持度虽然不显著,但是西部仍旧略高于中部。


  (2)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差异比较


  家庭教育投入分为低投入、一般投入、较高投入和高投入四类。这四种分类是对问卷的具体数值的转化。经过一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接着进行事后比较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由于量表的维度较多,表6只列出了具有差异性的维度,标*的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标**表示在显著水平为0.01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


  以投入水平为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对量表在资源使用效率、功利主义、总支持度等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与低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在资源使用效率维度存在差异,同一般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相比(均值为3.21)相比,低投入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均值为3.07)在资源使用效率维度要低;但是其他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资源使用效率支持的差异并不显著。从均值来看,一般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支持是最高的,过低或过高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都会降低。低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与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的功利主义维度存在差异,低水平的投入家庭(均值为3.80)的功利程度却远高于高水平教育投入的家庭(均值为3.56)。在功利主义维度上,投入水平与功利程度是恰好相反对应的。即低投入的家庭功利性最强,高投入的家庭功利性最小。在总支持度上来看,低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均值为3.49)与一般水平的家庭教育投入(均值为3.55)的差异是显著的,一般投入水平的家庭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高于低投入水平的家庭。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总支持度的差异是与资源使用效率支持的差异一致的。


  (3)学段差异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差异


  学段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类。经过一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段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接着进行事后比较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由于量表的维度较多,表7只列出了具有差异性的维度,标*的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标**表示在显著水平为0.01的条件下具有差异性。


  以学段为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对量表在质量支持、资源使用效率、功利主义和总支持度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小学学段、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差异均两两显著。其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度最高(均值为3.70),初中阶段次之(均值为3.38),高中阶段最差(均值为3.25)。在资源使用效率支持维度上,小学学段与初中和高中学段的影响差异显著,且小学阶段的资源使用效率(均值为3.19)高于初中(均值为3.10)和高中(均值为3.07)学段。小学与初中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的功利主义维度存在差异,小学学段(均值为3.67)的功利程度低于初中学段(均值为3.86)。高中学段的功利程度(均值为3.61)也低于初中学段(3.86)。在功利主义维度上,呈现出两边显著低于中间的山峰状态。在总支持度上来看,同样呈现出与质量支持相一致的状态,小学学段、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之间差异均两两显著,且小学学段的支持度(均值为3.60)高于初中学段(均值为3.48),初中学段的支持度高于高中学段(均值为3.40)。


  三、主要结论


  (1)纠结的投入心态,目的支持不明确


  当前,家庭教育投入的功利主义明显,体现在投资教育主要是为了子女就业,多数家长认为学历是子女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着子女未来发展的层次,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子女能取得好成绩即使现在牺牲休息的时间也是值得的。家长的功利主义倾向并没有因为城市学校或农村学校有所减弱,样本数据表明农村家长在功利主义的维度上还略高于城市家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家庭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支持上,问卷设置了功利主义和理性倾向两个维度,旨在检验家长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支持倾向,功利主义和理性倾向对于家长们而言,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在理性倾向维度上家长的得分同样很高,表现出现在家长在教育投入上的矛盾与纠结的心态。这种统计意义上揭示的现象和我们在调研走访期间所反映的问题基本吻合。一方面家长迫于当前考试制度的压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选拔性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步入优质学校的大门,为此而努力投入;另一方面,他们又看到了子女在这场战斗中历经磨难,痛苦不堪,虽学到了一些知识,但在完善的人格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意欲在这些方面投入也有所倾斜。显然,这种纠结的投资心态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旨向是不吻合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家庭在子女完善人格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给予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倾斜。但值得庆幸的是,毕竟家庭教育投入的目的取向还存在较大程度的理性倾向成分。


  (2)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效率支持不足


  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源使用效率的支持度比较而言是最低的,而且呈现出不同性别之间、地域之间和城乡之间较大的离散性。这说明家庭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程度偏高,而且不同家庭的使用效率差别较大。体现在家长对教育资源使用效果的满意度不高,子女是教育资源的被动使用者,且家长感知的教育资源使用程度偏低。


  家庭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导致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源使用支持不足,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部分家长盲目追求额外的教育资源和优质资源,一方面导致家庭教育投入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导致家长对教育资源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期待。子女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家长意志比较明显。此外,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也使得部分已选择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使用。


  (3)差异化满足各具特色,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家庭教育投入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支持的影响是正向的,且有一定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家庭教育投入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意味着家庭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必要的支持作用。


  在质量支持的二级指标上,家长通过教育投入对教育表现出的关注尤为明显。关注度体现在父母对子女本身的陪伴和教育上,也体现在家长对教育自身的关注上。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主要体现在校内投入和校外投入的比例上。数据结果表明城市和农村家庭均承受着一定的家庭教育投入压力,但是城镇居民的投入结构优于农村居民。此外,城镇居民的家庭教育投入在满足子女个体差异需求方面也比农村居民具有显著差异优势。


  四、讨论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基础


  教育资源的差异影响着家庭教育投入的方向和父母对教育资源的选择的信心,也影响着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源使用效率的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与中部地区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本身教育资源比中部地区较缺乏。家长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即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而且西部地区家庭教育投入较少的选择额外的社会教育资源,减少了教育额外选择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这也使得西部地区对既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增加。但是,西部地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资源使用效率支持度高的原因不是内发原因导致的充分性高,而是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家庭对资源的可选择性不多。


  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最根本的影响是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支持。在质量支持维度上,城镇居民的质量支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高,家庭教育投入的结构上更加科学,家庭教育投入对子女教育资源个体差异化满足度更高。城镇教育资源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高于农村。这体现在质量支持维度上是城镇居民由于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可供选择,其家庭教育投入就能够更好地用以培养子女的完善人格、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此外,城镇居民还可以利用显著的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满足子女对教育资源的个体化差异需求。即使是在同等经济条件下的家庭,资源可获取程度城镇和农村也是有巨大差异的,满足子女的个体需求也就存在差距。


  (2)更新家长观念是保障


  在质量支持方面,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由于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意识的差异,表现为对子女教育关注程度上的不同。城镇居民对子女教育的关注要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意识的差别造成的。农村部分居民由于个人认识不足,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没有很好的将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转化为父母本身对子女教育进行关注的实际行动。这是由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调研中发现,农村当中实际存在的大量留守儿童根本谈不上受到父母对自己教育的关注。


  在资源使用效率支持方面,小学阶段的资源使用效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段,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阶段,面临着较小的升学压力,课余时间较多,因此父母愿意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教育资源让子女学习,而且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子女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父母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往往偏重于知识学习方面,但是子女却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使用这些资源,造成了部分资源的浪费。同时,低收入的家庭获取的教育资源的质量相对较差,而且资源也大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加之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还面临着诸多的劳动压力和生活压力,家长的教育投资理念又不够先进,因此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对由免费获得的这种品质较差的教育资源在现有的压力下不够珍惜,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浪费。


  在目的支持方面,农村家长比城镇家长表现出更为功利的态度,原因在于农村家长将子女读书视为走出农村,出人头地的途径,他们更多的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以及在读学校的好坏,关注他们能够成为人上人的可能,忽略了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城市家长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为科学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子女的成绩水平,也更加关注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水平,城市家长可能将读书当做子女必要的一段人生经历,亦或是能够取得未来人生发展成功的路径之一。西部地区的理性倾向维度低于东部地区也是由东西部地区综合的人口素质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的差异造成的。


  (3)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是动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考和高考仍是选拔性考试。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配置不均衡状况下,家庭教育投入受制于中考和高考这一指挥棒,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程度也被教育制度自身所约束。


  家庭教育投入在年级维度上显现的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差异与教育评价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在功利主义维度上,呈现出两边显著低于中间的山峰状态。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家长愿意为子女的全面发展提供投入支持,或者说家庭可以较少的为提高成绩而投入。初中阶段是子女面临的第一个选拔性考试准备阶段,孩子所能进入的高中的水平和层次决定着孩子未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和大学的层次,家长们开始了实质性比拼,家庭教育投入的功利程度也骤然上升。至于高中阶段,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教育投入的功利程度低于初中阶段,可能的原因是经过一次选拔性考试,家长对子女将来发展方向的认识趋于理性;但也可能与样本选择主要是高一与高二的家庭有关。其次,在质量支持维度上,小学的支持度高于初中,而初中的支持度要高于高中,这同样与考试指挥棒有着密切联系。再次,在资源使用效率维度上,小学阶段的资源使用效率高于初中和高中学段。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个学段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空闲时间越来越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为子女们选择用以提高成绩的教育资源却是越来越多的过程。


  (4)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是根本


  收入差距在地区、城乡、行业以及不同家庭之间是广泛存在的。收入差距导致的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方向和父母教育投资的心态;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着家庭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和为子女筹划未来发展的路径。


  低投入水平的家庭的功利程度远高于高水平教育投入的家庭,投入水平与功利程度呈副相关性。投入水平是收入差距的侧面反应,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投入的水平与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具有正相关性。这也就意味着收入较高的家庭,对于子女教育投入的功利水平反而较低,越是家庭可支配收入较少,其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就越呈现出较高的功利性。家庭收入差距影响教育投入的功利水平,原因在于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其能够调动和利用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更为广泛,他们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也就有着更大的支持能力,所以其单纯关注子女学习成绩的现象比较少。低收入的家庭则与之相反,学习是子女唯一的出路,因而低收入的家庭则更加关注子女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的脱颖而出,更加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因此统计数据显示出较高的功利水平。


  投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支持显著高于低投入水平的家庭,原因在于高投入水平能够更好地满足子女个体的差异化教育需求,促进子女在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动手创作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会对子女发展的质量支持产生较好的支持。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但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水平和方向还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投入的功利水平。正是由于行业间的巨大收入差距,家庭在投资教育的时候才希望子女将来能够进入收入较高的行业发展,因此会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呈现出更高的功利水平。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