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新形势下中学学生课堂参与研究

2022-06-08

长沙市周南中学 李岸芷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中学教师正面临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转变旧的教学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而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学生课堂的实际参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和相应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课堂参与

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代表了学习的三大要素。然而,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主体,围绕其展开。学校和教师通常关注的也只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掌握过程、方法和课堂参与程度被忽略。而实际上,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听—记—背的场所,更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有限的课堂空间的拓宽和教学有效性的组合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中学学生课堂参与的提高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种表现。

一、中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

“参与”讲究的是思想和感情的投入,需要参与者的投入、贡献与责任,最终达到释放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效果。课堂参与更是要求学生从认知、情感到行为的真正投入。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听讲的配角,而是全身心投入课堂的主角。主动的课堂参与能够使学生内化知识结构,提高新知识同化的效率。但目前中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以调查的江苏省某市级高中语文课《荷塘月色》为例,4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分为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讲解和提问等环节。但从实际的课堂观察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基本分为听讲、回答老师问题和完成课堂练习两类。师生互动基本以教师提问为主,在课后的采访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积极的课堂参与就是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很多公开演示课上,许多教师都会以频繁的问题和学生频繁的举手发言来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但实际上,学生仍然是“听众”和“观众”,一些课堂表面上安排了“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质上仍然是教师意志的传递,没有真正的主动学习。

二、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一)参与动机

首先,学生作为课堂参与的主体,其参与动机主要来自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两个方面。外部压力主要分为目标、奖惩和同伴,教师及时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生参与的压力。其次,教师对于设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还设置一些附加的奖惩措施,在此引导之下,学生也会将目的和结果相联系,促使他们做出参与行为。但是,教师在利用目标强化动机时,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奖励和竞争之上,忽略了参与对于知识的追求。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同伴的压力,研究表明,团体的带动作用往往能够决定个人行为,在一个课堂中,如果大部分同学有参与动机或行为,那么势必会带动另一小部分同学的行为。

内在动力则是指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与激发。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只要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当学生在生理、安全、尊重等基本需要被满足之后,就必然在课堂参与上作出回应。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没有压力的课堂是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的心理基础。

(二)参与心理

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心理分为焦虑心理和自信心理。焦虑心理反映的是学生对课堂参与效果的担忧。在众多同学的课堂之上,学生发言自然存在一定的压力,语言表达、肢体动作不自然的会出现紧张,所有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称作焦虑。尤其初次尝试参与的反馈直接影响到学生随后参与的自信心,基于这种心理,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学生在教师安排下进行预定的“课堂参与”,以求安全。另外,与焦虑相对的自信会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良性循环。拥有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语言表达更具有锻炼的机会,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然能够得到提高。相应的,由于自信心提高,学习态度、学习注意力都会被带动,对于课堂任务往往不会退却,从而得到教师表扬,目标得到强化,以此往复,达到认知的最佳效果。

(三)教师因素

目前我国教学模式下基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记—背的模式,课堂教学上也就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模式的积累下,教师的权威早已被奠定,学生的主体功能丧失,学生长期被压制的课堂参与量很难短时间有所改观。这种“单向课堂”之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发挥。当然,随着课堂改革的进行,我国教师在整体教学方法上有所提高,一些课堂出现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互动形式。但还是依托了教师的核心角色,没有将课堂参与的学生主体性体现出来,在高考为“指挥棒”的大背景下,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得不继续成为主流。

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路径

(一)转变学习方式

表面上看,学生课堂参与是以课堂为背景,所以都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作出改变就可以有所提高。但被忽略的是,课堂参与需要以认知的提高为基础,也就是说,课堂参与的效率需要有准备的学习。这就充分体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只有将预习纳入到课堂参与的一部分,学生对于知识能有预先的了解和熟悉,课堂参与中才能有“底气”和“自信”。作为教师在课前预习上,不能仅仅是任务的发起者,更要做预习的引导者,要多以问题来引导,引发兴趣,找准重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课程兴趣进入课堂,从而推进课堂参与的效率。

(二)提升课堂参与的策略

课堂参与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参与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大致可以从行为、认知和情感三大方面去提升。

首先利用感官体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手、耳、口等充分激活大脑,如语文课当中,加入朗诵、情景表演、辩论等教学环节。避免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甚至失去课堂兴趣。又如,学生读图往往比读文字更加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在读图之后写写画画,并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抓住其各自感官,保持课堂参与的效率。

第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不断设计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问题设置上可以在紧扣知识点的基础上,囊括一些有歧义的难点问题,让学生对于答案或结论具有兴奋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鼓励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三,给予参与的积极反馈。对于课堂参与积极的行为要不断鼓励,引导其继续进步。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直接予以批评,要指出其“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创造一种良性的参与氛围。无论是哪种,教师反馈都要及时、详细和有效。

四、结语

强调课堂参与是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以上总结认为学生课堂参与的提高关键要让学生内心想要参与,因此无论何种策略,教师都需要站在学生角度来制定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达到参与的认同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密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介.浅论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等[J].当代教育论坛,2006(04)

[4]耿新红.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升课堂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5]刘丽娜.学生课堂参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