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藏一话腴》中的诗歌理论研究

2022-06-08

周婷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宋代陈郁及其诗话《藏一话腴》少有人研究,本文从其诗话入手,结合其诗歌创作,分析其诗歌创作理论。陈郁以字句论诗,且注重诗歌的含蓄委婉,讲求韵味,强调巧妙化典、用事切题,讲求对仗工整,注重诗歌创作艺术与技巧,认为诗歌穷而后工,后至于高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陈郁;《藏一话腴》;诗歌理论;创作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21—02

收稿日期:2014—01—28

作者简介:周婷(1988— ),女,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陈郁,南宋人,《宋史》无传,字仲文,号藏一,今江西临川人。据《崇仁县志》“人物传”载:“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巴山镇人。以文学优异受理宗知遇,命他记天竺华严阁。特旨以布衣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兼撰述。德佑元年(1275)卒,年92岁。”所著诗话《藏一话腴》四卷,记载多为宋朝趣事逸闻,但其中亦有不少诗歌理论,未有人爬梳。本文将其整理出来并结合其具体的诗歌创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诗歌艺术特点。

一、以字句论诗,善于锤炼字句

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緑肥红痩”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緑情新”,“緑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藏一话腴》甲集卷下)

藏一之诗,其子世崇《随隐漫录》卷之一曾记载:“西山真先生点先君集中警句如‘辟户夜通月’、‘掬泉朝饮星’、……‘莫看王侯面,失脚恐为名利人’。”又云:“漫塘刘先生曰:‘观其文词赡上日,远为诗深于运思,使人嘉叹不足。’……黄先生曰:‘《骚》选唐宋,罔不究心。’紫巗潘先生曰:‘出入于江西晚唐之间,而不堕于刻与率者也。’惜端平以后所作诸老不得见之吁。”今品其诗,大致如此。如《苦吟》:“水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自是想到了无己的“闭门觅句”,文思之艰辛,一句“分付梅花自主张”,却由搔首苦思一下子见到户外的月光照在点点梅花,各自光彩熠熠而豁然解脱。“分付”二字算是琢磨锤炼。又如《上林归鸦》中“夕阳鸦背敛残红,万点飞归傍帝宫”之“敛”字,《赵园看白牡丹》中“雨艳寒轻清入骨,雪肤香蒙白含间”、“几欲宝酥煎洛蕊,迟回未忍折云裳”之“雨艳”、“寒轻”、“煎”等等,均可看出其对字句的锤炼,不失晚唐遗风。

二、注重诗歌的含蓄委婉,讲求韵味

李文山群玉《吟鹧鸪》诗,世惟以“屈曲崎岖”、“钩辀格磔”一联称,不知文山用工正在第五第六句,云:“曽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但咏其鸣之时与地,鹧鸪明矣。其《失鹤》诗亦然,“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隠然失鹤之意,所谓吟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也。近徐山民猿诗、赵山中角诗皆得文山之骨髓。(《藏一话腴》甲集卷上)

陈郁论诗,讲求诗歌含蓄婉转,追求韵味之旨。“所谓吟诗必此诗”,“此”即“隐然”之意。其诗歌也大致如此,《东园书所见》:“娉婷游女步东园,曲径相逢一少年。不肯比肩花下过,含羞却立海棠边。”将少女的娇羞描写得很具韵味,时二人擦肩,少女定垂目低头,藏笑海棠之间,此中滋味,别是一番,且诗歌别致精巧,细节生动婉转。又《石湖归隐》:“人与西风结约来,芙蓉花气扑吟杯。曲塘好处都行遍,带得一身秋色回。”尤其最后一句“带得一身秋色回”,将诗歌的余味细细焖了出来,纵然处处观赏都不够,希望能将秋色带回仔细回味,秋的美景一转再转,更是无穷。

三、强调巧妙化典、用事切题

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李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彩,至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藏一话腴》甲集卷上)

藏一公诗歌还算平白晓畅,但用典举事之处都贴切,《赋薛侯》中“齿坚食肉何曾老,骑马身轻飞一鸟”一句,反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典,化用杜甫《送蔡都尉》一诗中的“身轻一鸟过”之句,对薛侯的赞叹,十分贴切。《琵琶亭》:“二叹浔阳送客翁,忍将吾道等秋蓬。茕然商妇千呼至,贵其监州一笑同。力学本为明德计,能文只是立言工。琵琶亭下悉情远,付与长江写不穷。”诗前两联则是直接用白居易《琵琶行》之事,诗人即景生情,咏怀畅叙。又《藏一话腴·乙集卷上》谓:“永乐城独王湛曲真,夜缒以出,真持木为兵且走,且敌前大泽中,顾其旁有马而白,暂腾上驰去,五鼔达米脂城,因以得脱,真名其马为‘天赐白’,蔡天启得其事于西人邀余同赋。”藏一诗云:

君不见书生镌羌勒兵入,羌来薄城束缚急。蜡丸飞出辞大家,帐下健儿纷雨泣。……睚椎杂宝涂箭创,心折骨惊如昨日。谷城鲁公天下雄,阴陵一跌兵刀穷。样舟不渡谢亭长,有何面目归江东。将军偶生名已弱,铁花暗涩龙文锷。

谢亭,即谢公亭,《李诗选注》卷十二云:“谢公亭,谢朓范云同游处。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此李白之咏谢公亭也,言谢公之亭者,乃谢朓与范云离别之处也。”后来谢亭便成为送别的典型代表,又直接用项羽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之典,全诗将仓皇出逃的惊恐、壮志未酬的不甘、英雄末路的悲壮凝练地表现了出来。

四、注重诗歌创作艺术与技巧

写照非画科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其难者也……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形虽似何益,故曰“写心惟难”。夫善论写心者,当观其人,必胸次广识鉴髙,讨论博。知其人,……无胸次无识鉴不察其人不观其行……惟胸照入神,今仅叶苔矶一人而已。盖苔矶读唐诗数百家,落笔有惊人句。唐摩诘,诗人也,前辈谓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其与苔矶同。一志趣欤。(《藏一话腴》乙集卷下)

藏一公强调“形神”之间的关系,“写照”之所以不同于“画图”,乃是通过字句描述出来的事物,很难与原貌相符,也无法区别于相同的其他事物,更难得其神韵。唯有得其神韵,方可区别于其他事物,这需要诗人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和感悟能力,如同王摩诘之诗,画图感极强,乃是抓住了事物的线条、声音、空间距离等各种因素,从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歌中动静结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言不尽意之创作技巧,有《诗经》之余风。

五、认为诗歌穷而后工,后至于高远

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圣处。三闾阨,而《骚》独歩。杜少陵愁,而诗冠古今。退之欲人辍一饮之费以活己,而文起八代,上窥至阃。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絶髙逺,非常人可到,良有以也。……意到语工不期于髙逺而自髙逺。回之贫贱不足忧,而学不充道不闻深,可虑也……(《藏一话腴》甲集卷下)

陈郁因作诗嘲讽贾似道而罢归江西,后隐居临川,其生活穷困潦倒,困苦不堪,落得“尽拈书籍向人卖,归买田园供荷锄”的田地,其友人在《饯陈随隐归临川》诗中详细提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陈诗《山中》云:“自入山中二十年,搞尘有道即为仙。差科难到耽闲地,种获因无负郭田。细事亦参齐和论,大还长勘娱真篇。诗成不敢题崖石,民有江湖姓字传。”困苦的生活成为诗人诗歌创作的素材和生活源泉,经过历练后的人生亦在诗歌上反映出了几分淡泊宁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江西崇仁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崇仁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纪昀等.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