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

2022-06-08

毛树罗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401520)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文化的特点,而文化则决定了语言的社会性质以及未来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对文化的研究与理解是语言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环节。中日文化有很大的渊源,但也有区别,因此,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应重视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本文对中日文化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导入中日文化差异教学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日语;中日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72—02

收稿日期:2014—03—01

作者简介:毛树罗(1986— ),女,四川简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语。

文化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语言则是构成文化系统的一种要素,语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约。因此,语言的学习要与文化的学习相联系、配合,而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文化上联系紧密,从历史上来看,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程度很深,但是,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的不同,两国的文化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要重视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教学,充分认识与研究中日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这种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大学日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日文化的差异

(一)历史文化存在差异

早在2000年前,中日人民就有来往,发达的汉朝文化传到了扶桑。在唐朝时,日本许多著名学者、诗人、僧人如鉴真、阿倍仲麻吕等来到中国留学,将中国的建筑、艺术、医学、丝织技术等传入日本,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然而,日本历史的发展毕竟与中国不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历史故事与典故,在表达相同意思时,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特色。例如,在赞美心中的偶像时,日语常用“花は桜木、人は武士”,因为樱花是日本国花,代表了美,而武士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统治阶层,代表了其最高精神。相比来说,中国常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赞美一个人的优秀,不同的两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历史特色。

(二)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在常用的各国语言中,日语的表达相对比较丰富细腻。在表达肯定和否定意思时,肯定与否定的语气只有在全部说完后才表达出来。例如:“我不想吃寿司。”汉语表达中在主语之后便使用否定词“不”,简洁明了,而日语用法则是“私はお寿司を食べたくないです”,其否定词出现在句末,这就需要对话者在听完说话者整句话后才能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文化差异在语言词汇以及日常生活中也明显存在。例如,日本人就餐前通常会说“いただきます”,中国人则没有这样的习惯,在将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很难找到贴切的汉语词汇。实际上,在日本封建时代,人们认为食物乃上天或天皇之恩赐,因此,在吃饭时会说“いただきます”,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来源于大自然与自己的辛勤劳动,在用餐时不能忘记劳动者的辛苦及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此句话就带有了崇尚自然与劳动的心理特征。在不了解日本文化的情况下,很难正确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带来语言交流障碍,或者在使用时不明就里,感到莫名其妙。

(四)观念上的差异日本人的等级观念与等级意识根深蒂固,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等级意识,学习各种礼节。人们见面时都会鞠躬,而根据鞠躬对象的不同,鞠躬也会有时间长短与深度上的不同,日本人如果没有掌握这种礼节,就不能跟别人正常交往。日本人对于等级的区分很明显,在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丈夫与妻子,在学校中,高年级与低年级,在工作中,上级与下级、老员工与新员工、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都有分明的等级关系。以前日本人的等级关系非常严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法律上人人地位平等,等级制度早已废止,但在礼节交往上,人们还是遵守着严谨的等级关系。因此,在日语交流中一定要正确使用“前辈”等敬称。

(五)节日民俗上的差异

日本在历史上从中国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其传统节日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其本土历史、民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日本的“年中行事”与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有不同,一些节日风俗虽然与中国神似,但具体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大学日语教学中进行中日文化差异教学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打好日语学习基础

正确认识中日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既是文化差异教学的目的,也是有效开展日语教学的基础。通过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在语言交际中避免不必要的常识性失误,正确合理地运用日语去表达。科学的文化相对论是认识到中日文化在本质上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在文化上没有民族对错之分。通常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文化上的共性,但对于文化差异的了解却不够,很容易使用不得体的语言词汇。另外,在日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一种跨文化交流意识,在对本国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理解日本文化,理性把握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二)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灵活融入日本文化知识

在进行词汇的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词汇背后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利用图片、实物来展示说明,增加学生对这些词汇的认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要向学生介绍日本大众文化,使学生了解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衣食住行等基本常识,这就要求教师对中日两国文化足够熟悉。在讲解中要注意自己所用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语言使用是否正确。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展示日本民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的图片、电影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各类语言词汇在各种语境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提高日语听说和交流能力。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书籍,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和读物,尤其是对中日文化进行客观对比的书籍,了解中日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并提高日语水平。

(四)营造优越的跨文化交流氛围,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

大学日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理的语言交流环境,例如,引进日语外教,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外籍教师代表的是其本国的文化,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能够学到许多在书中学不到的知识,直接地感受中日文化的差异,了解日本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另外,通过开设关于中日文化比较的专题讲座,开展日语演讲、辩论赛、影视作品配音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日语应用能力的平台,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提高日语应用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杜双成.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J].神州,2013(5).

[2]田静.论日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3(5).

[3]赵迎新.浅议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张富军.浅谈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5]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