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太极拳在高校的开展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2-06-08

林秋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健身、养生等功能,逐渐被人们重视,并走进高校,成为一门体育课程。太极拳运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改革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太极拳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情况及其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太极拳;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81—02

一、太极拳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源于17世纪中叶的元末明初,在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的基础上,创编了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陈式太极拳。之后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太极拳衍生出了很多的流派。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其拳法变幻无穷,虚实相间,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太极拳之所以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2.融合了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3.结合了中国的阴阳和中医经络学说。太极拳是中国哲学、医学、武术和艺术等的完美结合,其以柔克刚、含蓄内敛的拳术风格,更是一种高超的人生境界,太极拳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育运动。如今,太极拳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有责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面对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终身体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更要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更为他们步入社会服务,提高他们的体能和心理健康的水平。太极拳动作简单,容易开展,不受场地、器材、季节、年龄、性别的限制,很小的一块地方就可以进行练习。即使没有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场地也可以随时进行练习。而且太极拳的安全性极强,不易对学生造成伤害。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慢,用意不用力,不同于其他拙力、僵劲的拳法,对人体的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极小,可见太极拳的适应性和推广性极强。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太极拳的套路、拳法,即使毕业工作之后,仍能为其健身、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服务,为其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分析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目标。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太极拳作为一项集强身健体、颐养性情、技击对抗多功能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体质、心理健康的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分析

1.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疲劳

太极拳讲求身心放松,排除杂念,静心练习,对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训练作用。减轻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的程度,使脑部气血充沛,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保证了脑组织的供血充足和大脑的健康,使身体内部的各系统和器官运输有序、阴阳平衡,机体内部的自卫抗病能力加强。适当地进行太极拳练习,有助于缓解疲劳,保持头脑清醒,使思维活跃。这对于学习紧张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其保持头脑清醒,提高记忆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2.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减少胃肠疾病

进行太极拳练习时由于采用的是腹式呼吸,呼吸加强加深,这样就增加了隔肌和腹肌的运动幅度,对肠、胃等器官起着一种按摩的作用。这样,腹压在有节奏的律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增强食欲,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功能的增强还有助于预防便秘和神经性的腹泻等疾病。大学生进行太极拳练习,对其在学习过程中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而促进食欲的增加,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增加腿部力量,改善运动系统

太极拳是一项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项目,下肢在练习时运动较多,进行转化动作的练习时,还要用单腿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甚至有些屈膝下蹲或伸膝独立的动作,更是对腿部力量的锻炼。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不仅可以使下肢力量加强,还能提高下肢的柔软性和灵活性。练习太极拳主要以腰为主,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带动的,腰脊螺旋缠绕,其动作缓慢、柔和,圆弧运动,可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脊柱的活动范围以及灵活性。处于生长发育重要时期的大学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通过肌肉收缩对骨骼的牵拉和机体血液循环的加强,使骨骼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从而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骼变得粗壮、坚固,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二)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

1.对精神和情绪的影响

受学习、生活、情感等其他方面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经常出现情绪紧张、忧虑、心浮气躁的状况,而且还容易发怒,更有甚者还存在头痛、神经衰弱、心理异常的情况。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压力过大、情感受挫造成的自杀案件逐渐增加,为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学生更要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和情绪。对此,太极拳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太极拳讲求气、行、神的锻炼,要求气定神闲、心态平和,再加上其缓慢柔和、行云流水、圆活自然的动作,更有利于其情绪的稳定,促使其心态平和。在练习时还要求做到注意力集中,心无杂念,这也可以使学生摒弃烦恼和不愉快事情的纠缠,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因此,大学生需要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开阔自己的心胸,平和自己的心态,放松精神。

2.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太极拳练习既可以单人进行,还可以集体进行。在进行集体练习时,人们在技术交流的过程中改善了个体孤僻的性格,协调了人际关系,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提升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还未真正进入社会,其生活范围和交往范围相对狭小,而且多数时间在进行知识的学习,对于如何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不是很精通,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经常受到人际交往问题的困扰。为此,太极拳在学校的开展对于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在运动中相互交流思想、交流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使个体趋向成熟,还提升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合理地处理人际交往,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其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太极拳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注重意识、动作、呼吸的协调运动,符合人体发展的生理规律,能够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祖国的未来和文化的传播,必须促进太极拳在我国高校的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文建.太极拳在高校的推广研究[J].武术教学研究,2005(2).

[2]汪聚伟.太极拳运动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3]王征宇.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

[4]董航,刘思亮.太极拳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6).

[5]骆方成,万会珍.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术教学研究,2011(8).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