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女性领导力教育研究

2022-06-08

牟冰颖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女性领导力教育即通过有组织地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女性在沟通、合作、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必备的经验与能力,让女性具备影响个人、激励他人并使之努力提高所在组织效力和业绩的能力。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是女性领导力教育的先行者,其女性领导力教育是渗透式的、多维度的、全方位的和全球化的。研究威尔斯利女性领导力教育,对提升我国女性领导力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威尔斯利学院;女性领导力;领导力教育;创造精神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46-02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成立于1875年,地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城西的威尔斯利小镇,自建校至今,历经百余年沉淀,学院创始人杜兰特夫妇立下“治人必先治于人”的格言,已成为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永远的座右铭,从中不难发现学院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女性领导力教育。学院培养了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希拉里·克林顿,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等闻名于世的精英女性,其培养的学生活跃于世界各国政府、高校、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据《纽约时报》报道,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威尔斯利学院毕业的女性担任董事的人数超过任何一所其他大学。

一、威尔斯利女性领导力教育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大学在西方国家扮演了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角色,在西方领导力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自近代欧洲大学产生起,大学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精英。应该说,精英教育的传统理念一直影响着西方大学。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领导力教育发展始于建校之初,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一)校内精英模式阶段

自建校伊始,创建者杜兰特的办学理念就是为即将改变世界的女性提供卓越的博雅教育,杜兰特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对后来威尔斯利学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办学理念无疑是威尔斯利学院领导力教育的渊源。

威尔斯利学院从多个维度注重发展女性领导力教育。首先,体育领导力精神贯穿于整个威尔斯利的教育理念中,学院组建了多支运动队,包括赛艇队、击剑队、壁球队等等,这些运动队不仅在校内的运动赛事上展现风采,更在国内多项大学生运动赛事上获得奖牌。这种体育赛事不但有助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发展了女性集体合作、沟通的技能,这种技能也是领导力必备能力之一。其次,校园的传统活动更是历代传承,威尔斯利大四女生在毕业前的一个传统是滚木箍,学生们所使用的木箍上刻着以前滚过这木箍的女生的名字。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二)全球化普及模式阶段

学院最初关注的视野在学校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校际间合作和现在的国际化合作层面。威尔斯利女性领导力教育已经朝着多元化、全方位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威尔斯利学院第59届校友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于2010年在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创建奥尔布赖特国际事务研究所,其宗旨是通过培养女性以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推行全球化女性领导力教育,教育年轻女性走上领导职位。学院创新教学形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定期邀请来自美国政府、医疗界、商界、军事以及非盈利组织的专家、学者来分享他们在事业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学们会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集中上课,探讨、研究未来要形成或出现的问题。2013年6月15日,“北京大学威尔斯利女性领导力”第一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培养女性领袖:世界因为我们而不同”。与会代表围绕着推动全球女性领导人发展、培养全球化事业下的女性领袖话题展开讨论。由此可见,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正引领着世界的女性领导力教育。

二、威尔斯利女性领导力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领导力教育的基础是人文教育

学生可以通过人文教育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广泛地接触人类的智慧,包括艺术与文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强调人文学科至关重要的同时,学院从关注全球的视野出发,为培养女性领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对各行各业的领导力而言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跨学科的人文教育从活跃于各个学科、各种文化背景、以人文学科为教育根基的人才储备中选拔人才,培养新一代全球领导人。

(二)通过科研培养女性善于思考与创新的精神

威尔斯利学院有鲜明的科学传统,其用于本科生教学的物理实验室开放于1878年,仅次于麻省理工实验室。威尔斯利学院在1891年建立了心理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之一,也是第一个在女子学院建立的心理实验室。在科学实验中学习各学科的交叉理论,这种严谨治学的方式,让女性形成了领导力必备素质:严谨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三)环境的影响

杜兰特在学院创建之初,认为年轻女性就应该在美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占地500亩的校园里,既有森林、花园、山谷草坡、丘陵地与池塘,还有一汪湖水——慰冰湖。女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威尔斯利学院被2010年《福布斯》排行榜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14所大学之一。人文环境对女性领导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威尔斯利学院的学生来自世界的83个国家,尽管拥有不同的种族、宗教、社会经济背景,但在这样一个包容各种文化的学府中,她们彼此尊重,互相倾听、交流,这些领导技能对于培养未来的女性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在威尔斯利学院,女性领导力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特点是女性榜样的示范作用。威尔斯利学院发展史上的历任校长,无一例外均为女性,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所全部由女性出任校长的女子学院。女性教师及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对女学生从学术到生活的全人生指导,无疑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积极参与校内外领导与实践活动

女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领导活动,不仅有助于未来事业的成功,增进智力发展,更有利于发展利他主义精神。学生参与学院的部分管理委员会,她们会为所在的委员会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参与决策过程、参与教师研究工作及为学校的战略规划提供宝贵建议,在这样的工作中,女学生的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威尔斯利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及学校教育与产业互动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建立协作关系,鼓励学生到国外的合作学校交换学习,到异域体验学习。

三、总结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应提高女性领导力教育的思想意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有2700多万在校生。高校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的智库基地,那么,高校应把领导力教育提到日程上来,而占据半壁江山的高校女性领导力教育更应予以充分关注。其次,加强女性师资建设工作。高校应引进有领导素质、责任感的女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这样女学生在和女性教师、女性管理者接触的过程中,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蒙,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也给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最后,增加女性领导力锻炼的实践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迟晓晨,因性教育: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办学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王喜苗,浅谈女性教育的改革思考[J]成功(教育),2011f 101

[3]李巧针,坚持与超越:美国女子学院的发展之道——以韦尔斯利学院为例[J]比较教育学,2013(3)

[4]赵红梅,当代美国女子高校的领导力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5

[5]欧惠韦尔斯利学院管理特色研究[D]中南大学,2010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