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水工程的文化意蕴与价值分析

2022-06-08

刘春田1,马运军2

(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2.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工程是现代水利发展之本,文化是现代水利发展之魂,水工程是水文化的重要载体。都江堰、灵渠、三峡工程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凝聚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智慧和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时代精神价值和先进文化理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水工程;水文化;文化意蕴;价值

中图分类号:TV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134—02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刘春田(1974— ),男,山东枣庄人。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

马运军(1974— ),女,山东滕州人。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伦理学。

一、顺应自然规律

对人水关系的认识是治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华夏民族早在古代就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这种理念贯穿于历代的治水实践。“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去利用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需要。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融规律性与目的性于一体,向人类演绎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李冰父子为代表的治水先贤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参天地之造化”,因地制水,遵循天地大道的运行法则,完成了都江堰的设计与建造。李冰结合地形与水势特征,提出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思想,“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治水方案,“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的设置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地势、河流弯道和水流趋势,达到了引水灌溉、分洪减灾、排沙放淤的综合功效。

二、体现求实作风

水工程对数据的精度要求高,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所采集的每一个数据、所提出的每一个方案都要建立在认真调查、精确测量的基础上。禹的父亲鲧在治理洪灾时,没有经过深入调查和系统规划,继续沿用先人共工氏的治水方法,以堵为主,取土石,筑围堤,意图通过单纯的防御抵抗洪水。但是,由于洪水水量大,冲击力强,堤坝屡被冲毁。尽管鲧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洪水却依然肆虐,老百姓依然饱受灾难。后来,大禹手持测量工具,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测度地形,规划水道,经过13年的治理,终于消除了洪水泛滥的灾祸,完成了父亲的未竟之业。王景治理黄河时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表里结合,标本兼治,最终治河成功。王景的治河办法和经验也为历代治河者所推崇和效法。

三、展示创造智慧

每一项水工程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灵渠,充分展示了人类的创造智慧。灵渠南渠河道的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船只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史禄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建设陡门,从而把渠道划分为若干段。为便于船只航行,在陡门上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过往船只便能顺利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称。灵渠上的陡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对世界水利航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灵渠北渠虽然不长,选线定位却颇具科学性。如果利用湘江故道直接开挖,则船只会因为坡降太大无法行驶,而且还会影响到铧嘴的分水效果,于是,史禄等人故意将北渠挖得蜿蜒曲折,在原来仅两千米长的地段上挖出了4千米的渠道,这样水流变缓,水位上升,船只就可以自由通行了。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四、传承治水精神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但历史上的黄河却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黄河的治理。从大禹开始,治理黄河、防止黄河泛滥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加固黄河堤岸,逐渐形成治理黄河的制度。在汉代,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汉景帝、汉武帝还曾亲临黄河,督促治理。唐朝时,曾有铸造铁牛镇“水妖”,以保黄河平安之事。到了明朝,黄河也曾多次决口泛滥,潘季驯在历时12年治理黄河的过程之中,提出了“束水攻沙”理论,一改过去传统的疏浚方法,以水治沙,充分利用水流自身的巨大冲击力来冲刷积沙,这不仅在当时的治河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也为后世治理黄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清朝时期,康熙多次详细考察黄河和运河,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和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治水工作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利委员会专门负责黄河重点枢纽及两岸堤防河道的管理、维修、加固,编制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实现了黄河安澜。

五、展现水利科技

水工程是科技成果的展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工程。在三峡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科技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适应长江河段地质与水文条件的需要,在吸收了葛洲坝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河流辩证法的原则,以泄洪设施为主体,将电站和通航设计为“一体两翼”。由于面临施工过程水流控制技术复杂、保证施工期安全通航等一系列难题,在施工导流方面,三峡工程精心制订了“三期导流、明渠通航、围堰挡水发电”的施工方案。低于4万m3/s的流量通过导流明渠安全通行;超过4万m3/s的流量则改由临时船闸通过,成功地实现了施工期长江航运的畅通。为防止地震等灾难性破坏,三峡工程的坝址选择在地质稳定区,采取了高标准的抗震设计,即使遭遇最恶劣的情况,也不会受到严重破坏。同时,还建设了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已确定108个专业监测点,1689个群测群防点,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地质灾害并制订应急预案。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库岸稳定状况总体良好。

六、凸显管理文明

工程建设离不开管理,重大水工程的成功建设凸显着管理文明。在小浪底工程建设过程中,小浪底人在施工和管理中认真学习外国同行的优点,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精神境界。小浪底人按照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规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实行量化考核,完善分配机制,激发员工的敬业心、责任感;实施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层和作风优良的作业层队伍,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做到精、严、细、实,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小浪底人的管理理念和精神风貌赢得了外方人员的尊重和敬佩。小浪底人以自己的行为和精神树立了中国水利人的良好形象,也为中国水利树立了现代化施工和管理的样板。

七、彰显文化品位

水工程是水文化的载体。现代水利建设尤其注重挖掘水工程中的历史内涵和风格特色,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形成了水工程、水文化、水环境的和谐统一。南京的三汊河口闸采用“双孔护镜门”的造型设计,首创亚洲“双孔护镜门”方案,造型独特,视觉丰富,是水利工程设计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成功地将水利功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体现了城市水利建设的新理念。黄河水利委员会把水文化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中,在黄河堤防建设中揉进了黄河工程修建的历史、抗洪抢险的壮举以及英雄模范的事迹等文化要素,以特有的人文景观向人们展示了黄河文化。江都水利枢纽、泰州引江河水利枢纽、淮安水利枢纽等都以水工程建设为载体,以水文化发展为动力,在彰显水利人精神、挖掘水工程内涵、提升水文化品位等方面成效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宗新,靳怀堾,尉天骄.中华水文化概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2]尉天骄.当代中国水利事业中的文化精神[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3]顾学明,李宗新.试论水文化的主要功能[J].水利发展研究,2010(2).

[4]肖帆,阳本富,彭述明.造化与传承——都江堰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因[J].中国水利,2004(18).

[5]江滔.三峡工程中的水文化[N].人民长江报,2008,09,27.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