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天津大学为例

2022-06-08

王鑫1,鲍金勇2,徐聪聪3

(1.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2、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天津大学为例,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索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0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14—02

收稿日期:2014—07—22

作者简介:王鑫(1980— ),男,黑龙江呼玛人。天津大学团委,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鲍金勇(1980— ),男,安徽安庆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聪聪(1987— ),男,山东临沂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年来,天津大学一直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自2006年实施“千百十”工程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完善制度、创新措施,逐渐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时间覆盖全年,人员覆盖全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1年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地激发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千百十”工程

实现社会实践“时间覆盖全年,地域覆盖全国,人员覆盖全校,服务覆盖全程”。在内容上做到“四个结合”:将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社会、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形式上,以“千百十”工程为龙头,以“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性实践”和“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为基本模式,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期化、基地化、规范化”建设。寒暑期社会实践以实践队为主体,打造实践精品团队;以回乡调查为重点,扩大社会实践覆盖面,以个人自主实践为有益补充,实现社会实践个性化发展。

(一)利用三种模式,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覆盖面

将社会实践分为“课余经常性实践”、“双休日重点性实践”和“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使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方式更加灵活。

其中,“课余经常性实践”以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校外挂职锻炼岗位、团支部实践活动基地等为主要场所,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灵活地利用课余时间,以个人或者团支部为单位自主安排;“双休日重点性实践”以本市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以学院或团支部为单位统一组织;“寒暑期集中性实践”以建立在全国各地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场所,由学校或学院统一组织。

(二)把握三个阶段,扩大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覆盖面

1.活动准备阶段。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充分、细致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包括在网上发布选题、组建分队、培训动员、准备安全预案和必要的资料与器材。

2.活动实施阶段。按照活动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鼓励各分队创造性地完成活动计划;建立网上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安排部署。

3.总结交流阶段。社会实践结束后,全面组织总结交流、成绩评定、工作量计算、汇报演讲、成果展览、宣传报导、总结表彰等活动,通过这些环节,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扩大受益面。

(三)建设三级基地,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地域覆盖面

从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天津大学对社会实践基地评定星级,分层建设,从团支部、学院和学校三个不同的层面给予指导。如一星基地包括服务点或社区援助站,由团支部重点建设;三星基地由学院重点建设;五星基地由学校重点建设。星级的认定依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确定。

(四)开展三类实践,进一步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施以“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细化,实现分类指导。将社会实践根据内容分为“红色实践”、“绿色实践”和“蓝色实践”三类。其中,“红色实践”是指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党员、团员先进性的宣传和教育。“绿色实践”是指社会公益活动和环保活动。“蓝色实践”是指技术服务,将社会实践活动由以调查访问为主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进而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等内容形式多样化、高层次的活动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质量提升工程

(一)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全程,发挥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我们引入了学生“提案”制度,即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社会调研主题。在学校确定社会实践主题的前提下,采取社会调研主题“海选”这一新形式,充分地尊重和体现了学生的关注热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和调研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选拨学生评委参与社会实践成果评比、成立社会实践观察团等环节将学生主体意识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实践我做主”。

(二)打造网络交互平台,增强活动全程的互动性

天津大学依托全国高校十佳网站“天外天”社区、微博等网络平台,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信息分享更加通畅。例如,在以学院、团支部为主体的传统组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创造性地运用以项目为单位招募组队的模式,打破了学院、专业和班级的限制,全校学生以兴趣为结合点进行自由组合,有的社会调研类实践队甚至招募队员上千人,队员们或以个人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研。

(三)加强分类指导力度,确保实践内容的实效性

多年来,天津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内容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学校在进行主题引导的前提下发放了《天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力度,强调“走访类实践要做足,调研类实践要做深,专业类实践要做活,服务类实践要做实”,引导青年主动走入社会,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实践活动。同时,发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实践的质量。

(四)完善实践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效益最大化

1.完善成果展示和评比制度,将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也作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例如,通过先进学院、先进实践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实践报告评选活动以及摄影图片展、DV展、实践队风采展等,使更多的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分享实践成果,思考实践精神,养成实践习惯。

2.建立社会实践学分制。制定《天津大学社会实践学分化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建立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计入学分的制度。对前期培训、暑假实践、提交实践报告、参与交流活动效果良好的实践队成员奖励学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并规范各实践队参与实践的过程。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主动关注社会、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使实践效益达到最大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艳.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差异化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2]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3]刘枫.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

[4]于冠华.浅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经济,2009(23).

[5]俞松坤,王晓勇.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