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理工科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工程伦理学教育

2022-06-08

王正为

(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大搞工程建设的同时,相关的安全、环境、生态等问题不断出现。提高工程活动主体的工程伦理和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改善由工程带来的各类冲突。与国外相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相对滞后。理工科研究生是工程建设的未来,在尚未开设工程伦理学课程的理工科高校,将工程伦理学教育融入到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提高研究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具有可操作性和很好的实际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工程伦理;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29—02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简介:王正为(1980— ),男,河北玉田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程伦理,教育管理。

一、工程伦理学教育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多,由各类工程导致的事故频发,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

工程作为以建造为核心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复杂社会实践活动,从计划、运行到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无处不渗透着人类的价值,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关系,所以,工程本身也就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容。在这个创造具有人的价值属性的第二自然造物过程中,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工程活动主体的伦理责任问题。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活动主体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缺乏与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判断尺度,就很可能会导致职业责任感缺失,不能合理地处理各类责任间的矛盾与冲突。

工程科技人才除了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依照相应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准则,从社会、人文、历史、经济等多个维度看待自己的职业责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不同服务对象的利益和各个责任主体间的关系,避免负面问题出现。

二、国外工程伦理学教育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将工程伦理学教育列入大学课程目录中;到70年代后期,已有千余种工程伦理类课程;80年代,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所有需要通过鉴定的工程教育计划必须包括伦理教育内容;1994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开始呼吁将工程师的伦理问题纳入到工程教育之中;真正将工程伦理问题落到实处的是1996年进行修订的美国工程师“工程基础”考试,其将工程伦理问题纳入其中。

鉴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美国需要建立统一的伦理价值判断体系以消除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对工程伦理教育造成的冲击。所以,美国工程伦理学教育对一般的伦理责任培养更加重视,将工程伦理进行细化,建立起详尽、明晰的工程伦理学标准,注重工程伦理的实践教育和一般工程原则。美国的工程伦理教育主要通过案例等方式讲授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设置了整套的工程伦理选修课程,以师生互动、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在学生毕业设计、平时授课等环节中融入工程伦理问题,向学生阐述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应高于对雇主的忠诚,工程师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社会责任等,提高学生对工程行为准则的认识。

1856年成立的德国工程师协会对德国工程伦理教育贡献巨大,该协会提供免费的交流场所和机会给会员和非会员分享专业经验,编写了包括公众福利、安全、健康、环境质量等的工程技术政策指导方针,被政府采用后,作为工程师的执业行为准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为工程师提供继续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

德国通过工程技术教育和技术伦理的相互促进和发展来推进工程教育,着重研究工程伦理的产生与本质,探讨工程技术与工程伦理之间的关系,注重社会继续教育对工程师的影响作用。

日本的工程伦理学教育可以说是基于美国的工程伦理模式之上,通过模拟美国工程伦理教学模式,建立专门的学生工程伦理教学体系,将社会学、伦理学类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重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跨学科、跨专业教育,重视学科的交叉培养,使学生的社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三、国内工程伦理学教育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工程职业规范、职业操守、伦理准则等方面的社会继续教育匮乏。学生普遍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即可,而相关的人文常识、伦理准则无足轻重,其工程伦理观念模糊、缺失,甚至是错误的。

虽然相关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也在极力呼吁加强工程伦理类教育的开展,但是,目前也仅有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少数重点高校开设了工程伦理专业教育课程。在工程伦理方面进行研究工作的多是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以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教师居多。在研究、教学中多数局限在介绍国外工程伦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缺乏对工程伦理学教育的深层次研究和建设。

四、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开展工程伦理学教育的可行性

加强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工程伦理教育是解决工程所带来的各项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借鉴国外工程伦理学教育经验,我国工程伦理学教育可以通过两种路径实现:其一,通过工程科技人才的社会继续教育或者工程认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这需要社会、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其二,从基础做起,在理工科高校中开展工程伦理学教育,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树立工程伦理观念,明确行业行为准则、职业规范等。实践证明,在目前理工科高校中开设工程伦理学类课程不多的情况下,在作为理工农医类必修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中,采用主渠道教学方式插入工程伦理学内容,提高未来工程科技人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内容符合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的要求。工程伦理学研究者多是从事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研究的教师,工程伦理学与自然辩证法之间有着天生的关系,为在自然辨证课程中开展工程伦理学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教学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工程伦理学的案例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给学生打下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烙印,这与“两课”的宗旨并不相悖。在内容上,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大口袋,工程伦理教育完全可以融入其中。

对于工程伦理学教学内容,可以只讲授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等核心内容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到工程问题的重要性和工程师重大的社会责任,提高其工程伦理意识。可以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拿出2~4个学时,开设1~2个工程伦理讲座,将工程伦理学教育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案例选择要紧跟时事热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与学生所学专业或与其自身相关的问题密切联系,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科的前沿性。授课方式以案例分析、师生互动为主,可以进行热点专题讨论,观看时事热点视频,对模糊的工程伦理观念进行辩论,分析案例背后的伦理价值冲突。讨论典型工程事故案例中违背工程伦理原则、破坏自然环境等不道德的行为,还可展示正面案例,分析其中工程主体的伦理精神、科学精神、求是精神,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处于工程一线的工程师或者专门从事工程工作的科技人才进行专题讲座,更加直观、真实地向学生阐述工程伦理问题在实际工程中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恒力.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推进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A].北京.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张恒力.当代西方工程伦理研究的态势与特征[J].哲学动态,2009(3).

[3]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4]李世新.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的模式和途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0).

[5]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6(6).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