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个性化实践

2022-06-08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缘起——“心”有独钟 
  课程缘起指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课程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与必修课程不同的是,选修课程的开发缘起往往更具个性化色彩,与开发教师的专业偏好、关注领域、教学风格乃至独特的工作、生活经历都密切相关,它往往来源于开发者一段时间以来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实践。但是,这种个人化倾向不能偏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向和规范。 
  笔者的“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从2007年开始开设。在此之前两三年,笔者阅读了李开复先生的著作《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萌生了为学生开设一门类似于人生启蒙课的校本课程的想法,课程名称确定为“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这几年,在与年幼的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切地体悟到自主、自立几乎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本能,在很多时候,三四岁的孩童就会断然推挡来自大人的援手或规束,他们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从中他们能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成功和快乐。慢慢地,这种自我成长的心向和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强烈,直至有一天,他们完全接过了人生航船的方向盘。当然,每个人生都是由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由于种种局限,个体的自我探索、自我生长、自我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盲目、无序、低效等问题,如果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能获得经过检验的关于人生发展的一些指导、建议、训练等,个体生命的过程质量和结果水平将会有明显不同。这,应该是“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的价值所在。 
  至于“以人为镜”的课程缘起,其实发端于自己的一项略显“庸俗”的业余爱好,我比较喜欢观看《非你莫属》《非诚勿扰》《职来职往》等真人求职交友类电视节目,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期期不落。舞台上的各色人等虽然经过了一定的修饰,但还是让我捕捉到许多真实生动的信息,借此观照到了自己的方方面面,增添了不少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对于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我总会想方设法下载、剪辑、保存进自己的视频资源库,反复品味。在一些选修课程教学中,我偶尔会选用某个视频放映给学生,没想到他们兴趣盎然,远比我苦口婆心地讲解要有效得多。所以,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视频开发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呢? 
  当然,开发开设一门选修课程不能完全凭个人的主观愿望或想象,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理念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我的两门课程都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如果说“以人为镜”这门课程一开始的想法有些冲动的话,那么经过沉思之后我挖掘出了这些视频资源的内在价值。在心理学上,模仿学习和替代性认识被视为个体自我概念发育成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他人他事这些重要成长资源的观察、学习、领悟,个体能更加全面、深刻、细致和多维地认识与发展自己,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他人、环境,并与之形成协调关系,在一些典型人物、重要事件上更蕴含着个体成长的营养、规律和得失。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概念逐渐成熟定型的关键阶段,通过有聚焦地学习、领悟、模仿他人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概念成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二、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目标——更“心”转“行” 
  教师开设一门选修课程,总是期待赋予学生一些宝贵的教育营养,总是期待学生能通过修习这门课程发生一些积极、正向的改变,所以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课程目标对于一门选修课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笔者看来,心育类选修课程的目标框架应该围绕着更“心”转“行”展开,所谓更“心”,即是意识、观念、理念、思维方式等认知层面的转变、更新,转“行”即是指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行动层面的转变、改进,从一种形态提升为另一种形态。总体而言,心育类选修课程的长远目标或是终极目标还是促进个体对自我内外世界的认识、探索、开发,达到内心世界、生活世界的平衡与完善。 
  当然,具体到仅关注某一切面的心育选修课,它的目标定位应该更加精准地针对某一或某些更为具体而且具有倾向性的“靶点”,正是这些“靶点”将课程开发的背景、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建设的一系列主要相关关节点有机地串联、整合起来,让一门选修课程绽放出它独特的形态、个性与魅力。 
  笔者在定位两门课程的目标时都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总体目标,如“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课程以“自我管理成就品质人生”为价值取向,旨在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探索、自主管理和自我开发,不断提高身心发展水平,增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以人为镜”课程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借鉴他人人生得失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视野、情感、认知、人格的完善以及信息获取、问题思考、书面(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仅有总体目标不足以保证课程架构的清晰有力,具体目标的确定更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式的、深入的、系统的思考,真正想清楚该门课程的基本问题,这非常考验教师的思考力,耗费教师的时间精力,但一旦梳理清楚,此后的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的选用就能有的放矢。例如“以人为镜”课程就将具体目标锁定在以下四个方面:1.能在他人身上获得有助于自我完善及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成功、更美好的各种有效信息,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和视角;2.能在吸收和整合这些有效信息的同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足,去除不良意识、行为和习惯,形成优秀的意识、行为与习惯;3.能在学习整合他人经验的同时架构、塑造一个更为协调、平衡和美好的自我;4.在课程学习中增强自己的观察学习、信息梳理、共情体验、总结概括和陈述表达的能力。  三、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内容——“心”“心”相印 
  课程内容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并经编排的教学材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不是国家必修课程,没有类似于语数外等学科课程的权威而稳定的教材、教参及相关的教学材料,但经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内容等都已经比较成熟。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定教材,恰为教师的个性化创造及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机会。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首先,要关注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思想性,不能脱离基本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而凭空捏造;其次,必须围绕课程目标精挑细拣,内容与目标保持高度匹配,形成紧密的体系,进而凸显课程的独特个性;再次,要注重教学材料的时代性、生动性、典型性,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喜闻乐见;最后,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编写面向学生的校本教材(讲义),方便学生阅读和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心”(心理学基本理论、心育基本内容)“心”(学生的心理需要、课程需求、教师的专业偏好)相印。 
  笔者开发的“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课程广泛吸收、有机整合了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同行实践成果,结合开发主讲教师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安排了自我意识管理、人际交往管理、情绪意志管理、学习考试管理、生涯发展管理、生活方式和生理健康管理6个单元共20课时左右内容,对学生开展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各单元、各活动课时相对独立,不存在固定的顺序,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各单元的不同章节之间进行组合和取舍。在开始这些主体内容之前,笔者还安排了“走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两课时内容,前者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通过对心理学概论的通俗解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相应的专业性向。安排后者是因为自己对弗洛伊德理论有一定心得,并且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转换点,大多数人的行为是被潜意识所控制的,要想转变理念和行为,必须要去洞察自己的潜意识,去凿碎、破解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而人格结构理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人性的本质、把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以人为镜”课程的内容主干是每次课呈现给学生的视频或文字材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有效性。所以我在选择“镜子”的时候,必须从众多视频和纸质材料中甄选出有代表性、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富含教育意义及成长价值的“精品”。 
  四、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心”动“行”动 
  课程的实施在于如何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传递给学生并使之实现预设目标。这就涉及到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课时安排、资源利用等问题。一般认为,中小学心育课主要应该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设计一个个起承转合相关联的活动让学生动身、动脑、动心、动嘴、动笔,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和体验收获,产生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碰撞、心智的生长等融合式、浸润式的效果。灌输、说教等方式也许在学科教学或思想教育中有较高的效率与效益,但在心育课上的效果是很差的。 
  笔者并不擅长组织学生游戏和活动,而且在观摩不少同行的心育活动课时发现团体辅导活动如果掌控不到位的话,活动形态反而会停留在表面,显得肤浅、生硬。相对而言,笔者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动”,关注课程指向是否真正入耳入心,真正与学生原有的精神世界发生碰撞,形成一些新的质地,因而并不拘泥于游戏、活动、讨论等形式。 
  在“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追求理念更新、意识重建、知识拓展、活动参与、行为训练、习惯养成。这一点在笔者所编著的校本教材的编写体例上体现得十分明显。每一章大致分为内容导读、课堂热身(主题引入)、认知拓展、知行训练、教师感悟五个体量不一的版块。内容导读:提纲挈领地点明该章的主题、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课堂热身(主题引入):主要通过小而精的活动引出本章的主题。认知拓展:笔者精心挑选了多年积累的案例、故事、理论等,主要供学生阅读领悟,起到转变认知的作用。知行训练:安排了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巩固认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教师感悟:这是本教材的最大特色,所有文章均由我亲自撰写,不少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这一版块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递,也见证了本课程建设的长度和深度。 
  如果说,“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的教学形式还基本遵循着当下较为流行的“暖身、转换、工作、结束”的活动课四部曲,“以人为镜”的课堂结构则更为简洁,每一次课,首先由学生观看一个视频或阅读一篇人物报告,时间大约为20分钟,余下时间里学生通过自我梳理或同伴交流完成包含三大问题的课堂作业,上交给教师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总结、概括提炼,并表达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于下一次课开始时花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结。整个课堂结构包含了人物欣赏、信息捕捉、思考体悟、纸笔作业、同伴(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教师点拨等环节和形式。 
  为了让“照镜人”在“镜子”前更清晰地观照自我,我设计了课堂纸笔作业的三个问题:1.这段视频(文字)让你了解了哪些新鲜的信息?你特别赞同或不赞同片中(文中)的哪个观点?2.这段视频(文字)中的主人公(或其他人物)身上的哪些方面(包括言行举止、个性气质、人格特质诸方面)对你有所触动、让你深受启发?3.这段视频(文字)映照出了你身上哪些值得自豪、珍惜和保持下去的美好东西?又映照出了哪些不足之处?今后你将如何改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观看或阅读更有针对性,不流于表面,能够更加深刻地抓取和内化有益的信息,并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增强自己观察学习、信息梳理、共情体验、总结概括、陈述表达的能力。 
  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上,两门课程均以教学班的形式组织教学,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课外拓展为辅。例如,笔者在实施“以人为镜”课程时经常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影视节目,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具有多面性、典型性的人物,并采用课堂上的人物解读和自我整合框架增强拓展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