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试论激励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2-06-08

  【作者简介】王易/张莉,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 激励法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竞争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实践,激励法在具体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时效性不强、方式单一以及激励环境氛围差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当把握激励原则,灵活运用激励方法和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关 键 词】激励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7-0078-05

  激励法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内涵,全面了解激励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其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其运行的规律,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法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之意,适当的激励往往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主动性、促进人的创造性。研究表明,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5倍。[1](P7)自18世纪以来,激励作为一种方法逐渐进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尤其是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激励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后,激励法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激励法的具体含义可谓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激励法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提高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行为效率目的的方法”。[2](P245)有的认为,激励法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3](P149)有的认为,激励法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的方法”。[4](P110)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激励法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反复施加某种影响,从而促使其巩固或消退某种思想品德或行为的一种方法”。[5](P260)总的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对激励法的解释和表述略有差异,但大家对激励法的基本含义还是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激励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激励原则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激励刺激,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调动其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帮助其端正思想动机、提高思想觉悟,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前提,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动机为先导,立足于受教育者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是一种人性化的方法。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法内涵的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法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和原则,通过一定的激励刺激,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调动其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以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目标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如下图所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概念图

  从激励法的要素来看,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方式和激励环境共同构成了激励法的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谓激励主体是指激励活动的主体行为者,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人际沟通以及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重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所谓激励客体是指激励的对象,即大学生。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和个性差异,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和途径。所谓激励方式是指那些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动机,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促使他们的行为朝着教育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发展的手段或方法。比如说信任激励、目标激励、赏识激励、榜样激励等。所谓激励环境是指激励过程所处的客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

  从激励法的本质来看,“激励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6](P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本质就是激发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动机,使其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的过程。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首先,以满足大学生的正当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具体的激励形式,满足大学生在物质或精神方面的不同层次的正当需要,以激发大学生的某种动机,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是激励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次,以采用恰当的激励形式为核心。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激励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核心,也是激励法得以高效运行的关键。最后,以引导大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指向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为目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从激励法的效能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激励,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可以满足他们的某些需要,从而激发其内在行为动机,改变其行为模式,让其主动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就是对学生中的优秀者做适当的奖励,并加以宣传。这种做法不仅能使受激励者获得满足感,再接再厉,而且还能使其他学生主动向他们看齐,努力学习,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其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一方面,利用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信号”刺激大学生,可以帮助其改变自身的懒散、自闭、自私等消极习惯,使其重新调整自身状态,从而实现自我突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也可以激发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激励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立了相关激励制度。包括对奖学金的评定、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对学生的各种科研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的奖励;对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的奖励等,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设置了单项奖励措施。把传统的只奖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做法,改为对在德、智、体、美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说设置了“学习成绩优秀奖”、“优秀学生干部奖”、“学生社会实践奖”等奖项。通过实施单项奖励制度,扩大了奖励面,使更多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有专长的学生都得到了奖励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但是,由于对激励法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还不成熟,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激励的时效性不强。古语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告诉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注意掌握好时机,都要讲求实效。心理学研究发现,及时激励的有效度比滞后激励高出60%,由此可见,抓住时机及时激励是何等的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往往因为没能把握好激励的时机,而使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很多高校都把评定奖学金作为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一种措施,得到奖励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鞭策自己再接再厉;其他学生也会向他们看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可是大多数高校的奖学金发放都不及时,有的甚至拖上一年半载才发。等拿到奖学金时,学生那种刚刚被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早就烟消云散了。再比如说优秀毕业生的评选。优秀毕业生四年才评选一次,其称号的社会价值较高,但由于评定时间较晚(基本上都等到快毕业了才评定),那时大部分毕业生都已经找到工作,这个称号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对这种激励持冷漠态度,导致激励效果严重弱化。

  2.激励方式单一。大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智力状况、个人经历的不同,使他们各自在品德修养、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方面也有所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效果。但是,在激励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时间地点、不看具体对象,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是仅凭自己的经验,单一地采取一些原始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等,从而导致了激励与需要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削弱了激励的效果。比如说,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正面临着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上高中时,他们有明确的奋斗方向——考大学,并且老师天天逼着他们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但考入大学之后,目标实现了,老师也不管了,于是很多人就会迷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经常迟到、旷课、玩游戏等。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学生采用惩罚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感到越发的无助和迷茫。激励法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些不看对象、不讲方法的问题,严重削弱了激励的效果。

  3.环境激励氛围较差。环境作为一个外部因素,一直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激励和教育作用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因而其作用常常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忽视,使得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物质环境建设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设施落后,连最基本的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都没有,学生无法感受现代的教育气息:还有很多高校的校园绿化环境不好,整个学校没有一块草坪,树木也很少,到处都是楼房,就像市中心,没有一点学校的气氛。二是精神环境建设方面。由于精神环境建设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而且可操作性也不强,很容易被高校管理者忽视,因而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首先是在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方面。当前很多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在校园里,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随处可见;教师不认真讲课、搞学术造假;学生不认真听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次是在高校人际关系方面。在很多高校里,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非常冷漠,老师一般一星期来学校上一两次课,上完课以后马上就走,除了上课传授知识以外,很少和学生有情感交流,所以师生关系非常淡漠。当前部分高校中存在的这种极差的环境氛围,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运用的优化思路

  激励法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求我们在运用激励法时,要恰当把握激励的原则,并在激励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激励方式对其进行激励。此外,为了保证激励的效果,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1.恰当把握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原则是指在高等教育目标指导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一个总的指导方针,贯穿于整个激励活动的全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原则主要有公平原则、需要原则、时效原则等。科学地运用这些原则,将会使激励法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用每一个原则时都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比如说在运用公平原则时,就要做到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公正无私和一视同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为差生只取得了“不起眼”的进步,就忽视了对他的奖励;也不能因为个人对优秀生的偏爱,当他们犯错误时就故意视而不见。此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激励测评制度,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在运用需要原则时,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家庭背景,进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激励目标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在运用时效原则时,要求我们要注意把握激励的时机。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对大学生实施激励的最佳时机,并要善于抓住这些时机,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激励。一般来说,当大学生刚入学时、当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悔悟时……都是对其进行激励的良好时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时机,适时对其进行激励。在实施激励法的过程中,只有恰当地把握好激励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效用。

  2.灵活运用激励的方法。激励的方法是实施激励过程的具体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目标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等。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思想状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灵活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激励的效果。比如说,在运用目标激励法时,首先就要注意目标设置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在思想、心理以及能力方面的差异设置不同类别的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还要注意目标设置的适度性。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而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运用情感激励法时,根据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可以利用关爱、尊重、赏识等情感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激励,积极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情感,自觉抵御不良的低级情感,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情感激励法时,一定要做到“真诚”二字。只有真诚的情感,才能让他们接受,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虚情假意或者吹嘘浮夸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让他们产生反感心理。在运用竞争激励法时,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大学生的文化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引导其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竞争目标,从而增强竞争的自信心。同时,还要引导其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竞争或者合作,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统一,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环境是激励法得以实现的一个载体,有效的激励要靠适当的激励环境来支撑。激励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环境而言,加强校园激励环境的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首先,以建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重点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环境优美、井然有序、配套设施齐全、洋溢着科学与文化气氛的校园,可以使同学们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并使其主观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其次,以培养良好的校风为核心加强校园精神环境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精神风貌、学风、教风、工作作风以及校园风尚的总和。校风作为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能使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师生受到一种教育和陶冶,从而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校风同时也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能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师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熏陶和影响。良好的校风会产生一种良好的教育和激励氛围,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再次,以构建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目标,加强校园人际环境建设。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激发。校园人际关系是指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交往与联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不仅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达到心理共融,而且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激励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出发,系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法的内涵、要素和本质,全面了解激励法在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激励原则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和具体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形式。同时,还应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从而使激励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之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易法建.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石亮元.思想政治工作原理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5]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6]颜震华,王绍海.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紫一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