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战争经济与中国抗战的走向及其影响

2022-06-08

姜良芹,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

现代世界的相互融合,促使更多史学家从全球相互联接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过去。哈佛大学柯伟林教授曾指出, “现代中国一个本质的,也许是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已经融入全球体系当中”。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历史上融入全球体系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因此,以战争经济为切入点,从全球化视角重新审视抗日战争,便显得尤为必要。

经济对战争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列宁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精辟地指出: “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战争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 “谁的后备多,谁的资源多,谁的群众基础雄厚而能更长久地支持下去,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空前巨大。以军费支出为例,其占国民收入及国家预算的比重越来越大。如德国,1938—1939年度的军费开支为172亿马克,占国家预算的54%;到1944—1945年度,军费增加了4.8倍,达994亿马克,占国家预算的66.5%。日本1944年的军费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重高达78.8%,绝对值比1938年增加了11倍。反法西斯国家的军费也成倍增长,如美国的军费在1940~1944年间增加了38倍,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重从24.4%上升到88.9%。苏联1944年的军费比1940年增加近1.5倍,占国家预算的比重从32.5%提高到52.2%。因此,无论对德意日侵略国还是中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战争经济都是事关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

战时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抗战时期,日本采取“以战养战”的经济政策,靠对占领地的经济掠夺,扩充它的战争经济。以1939年为例,日本进口总产值中,23.4%的物资掠自中国。日本进口战略原料和农产品中,掠自中国的,铁矿砂占1/3,铁、煤、锡各占1/4,大豆占100%,肉食占73.8%,毛皮占37.6%。

日本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破坏、掠夺和限制、利用。

日军占据农村后,肆意屠杀农村平民。由于日军大肆烧杀、强征夫役、大量捕杀耕畜、破坏农具,造成农业生产耕作失时,许多县份主要农产品产量不及战前半数。由于日军的掠夺,向来被誉为鱼米之乡的京沪杭农村,在日据期间长期处于米荒中,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况。整个京沪杭农村的副业经济,包括蚕业、林业、棉业、渔业和手工业等均惨遭破坏,受灾破产的农村人口之多,为历史上所未有。

在城市,日军对占领区所有企业采取摧毁劫掠的手段。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如上海、武汉,以及各地支柱型产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缫丝业等无不惨遭毁劫的命运。以京沪地区为例,战争给该地城区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南京沦陷一年后,伪政府的调查报告仍指出: “京沪、杭沪一带,如无锡、苏州、南京、杭州等地工厂林立,男女工人借以生活者约计有数百万之多,商业亦因是繁荣。此次战后各地工厂多被焚毁,无锡为尤甚。即或厂屋幸存,机械物件亦十不留一,工人失业生活无着,嗷嗷待哺,弱者死于沟壑,强者铤而走险。”日本夺取沦陷区工矿业的手段极为野蛮,使用了诸如军管、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五种形式。另外,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在以苏、浙、皖、沪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还设立了“华中振兴公司”,作为掠夺资源及统制各类企业的机构,按日方的规定,可直接经营交通及运输事业、通信事业、电气、自来火及水道、矿产、水产及其他产业。该公司对掠夺中国各类资源以维持侵略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600亿美元(按1937年币值计算,下同),战争消耗4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生命之牺牲、财产之损失、预期收获成为泡影、公私事业之转变、土地之被蹂躏、人民心理之不定等等直接间接损失之巨大,同盟国中无可比拟,即历史上亦复少见。”中国之伤亡和损失超过了任何一个参战的国家。

战时中国的经济应对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现代化战争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保障。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立足未稳。中央财政汲取能力极为薄弱,不得不依靠举借内债来弥补财政之不足。战前十年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是非常高的,1928~1936年的内债依存度平均达42.9%,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内债发行,财政收支平衡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此时,日本正逐步加紧对华北进行蚕食,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对此,国民党内高层亦有较清醒的认识。国民政府在加快工厂内迁、实施经济统制政策的同时,亦加大了争取经济外援的力度。

1937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访问欧美各国,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其目的就是争取西方经济援助。对于孔祥熙的这次外交之旅,各国的反应耐人寻味。其中主要者为英美德苏四国。因参加英皇加冕典礼的缘故,孔氏首先访问了英国。英国政府的态度是:同意向中国提供借款以稳定中国的货币及健全财政政策,这笔借款的数额应为1000万英镑至2000万英镑之间;但是,若中日交战, “英国立即远避,中国不可空望帮助”。德国之行收获颇丰:德国同意继续以合步楼公司出面向中国提供武器,并统一由中国军政部或由其指定机关接洽办理,中国则以国内农矿产品予以补偿;同时德方还同意派遣军事和技术专家来华工作。应该说,这批军火对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具有重要的贡献。向苏联寻求合作也较有成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侵华战争甫一爆发,中苏两国便立即开始谈判,并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及易货协议,1938~1939两年间,中苏间共完成三次易货,借款总额达2.5亿美元。三次借款均用于向苏联“购买工业品及设备之用”;中方以向苏方出售农矿产品的方式抵偿债款。在抗战初期最艰苦的岁月中,苏联率先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美国,中美之间正式签署购银协定,当时虽没有宣布双方购买白银和黄金的确切数量,但从抗战爆发后的最初几年看,美国政府继续援引购银协定,先后购人中国白银36200万盎司,价值13700万美元,这对坚持抵抗的中国政府来说,也算是一个巨大的间接经济支持。

可以说,在抗战初期,中国直接的援助国是德、苏两国;美英两国因采“孤立主义”政策,美国采取的是间接援助形式,英国则由于英日同盟关系,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美英在对中国经济援助上表现出来的摇摆态度,是中国政府实施“苦撑待变”对日抵抗策略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战争是不断发展的,战争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综观整个抗战八年,中国主要是从苏、英、美、法四国获得借款的。如果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基本情况为:前期达成的借款协定共约51350万美元,其中苏联25000万美元,约占48.69%;美国17000万美元,约占33.10/0;英国7850万美元,约占15.92%;法国1500万美元,约占2.92%。这一时期,苏联的借款数额最大,约相当于英美借款的总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只和英美两国达成新的借款,中美之间达成5亿美元财政借款;中英之间达成约合20100万美元的财政借款。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反之,政治也是经济关系的一种映射。这些借款的达成,在经济上有力地支援中国抗战事业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

战争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但现代化进程的明显加速,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从1927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有学者因此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没有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在1940年代初期,早就进入“起飞”阶段。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南京十年”中国工业化的黄金时期,中国工业化遭受严重阻碍。战时,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为了发展战争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大后方工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抗战期间西南、西北的工业获得一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地域布局不合理的格局。但是,这种战争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整个经济建设必须服务于抗日的要求,根本谈不上以改善人民生计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同时,由于战时经济财政紧张,国民政府实行大规模通货膨胀政策和优先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控制了以“四行二局”为首的全国金融体系,和以资源委员会牵头的国家重工业,对于集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应用于战争需要,起到了重要的重用。但是,统制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加速了政治体制的“威权化”,并进而在抗战胜利前后诱发国共矛盾的激化。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争取外援,因此努力与英美苏德等国斡旋,不仅在各个阶段都取得一定援助,而且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但由于战争经济过分依赖外交,中国作为一个事实上的经济弱国,最终难逃被操纵的命运。中国战时经济对美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在抗战后期达到高峰。中国也因此卷入了美苏战后国际构想的布局中,成为美苏冷战思维下的牺牲品。这一结果,不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没有预料到,中国政府也是始料未及。

总之,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的走向,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更刷新了世界大国的构成格局。战争经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