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融通·契合·建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学理审度

2022-06-08

董朝霞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摘 要: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语境下,建构和形塑与其大国地位相恰切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念已成时代亟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以其思想内容上逻辑性的融通和实践路径载体上一致性的契合,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在此过程中建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有三个维度:第一,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对多样化价值观的引领整合能力建设;第三,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7-0025-05

收稿日期:2015-05-11

基金项目: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批准号:11XZX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朝霞(197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容和本质规定凝练表达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P32)。这一代表最大公约数的24个字,廓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价值皈依和价值目标。其基本旨归与当下正在不断加强的公民道德建设有诸多共通和契合之处。从学理上分析、探研与深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架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亦成为学术与理论、政府与社会各界各领域绕不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融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逻辑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该时代主题相律动、相耦合,并映现、统摄着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而现实的经验;另一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又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道德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经验基础

“任何值得思考的道德观念必定不是乌托邦式的。”[2]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要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新的生活价值取向,一种新的认同感。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感在赋予他们生活以新的意义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一种软约束。”[3](P199)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价值观念,不是这样的价值观念,就是那样的价值观念,总会有一种价值观念为人所把握,总会有价值观念为他解释生活的意义。”[4](P161)而一种主导性价值观念,总是内渗并嵌入人们的道德行为活动中,成为人们正确指引自身从事社会实践的价值圭臬和行动指南。行进在社会历史中的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道德行为活动,是这一阶级或集团的价值观念在社会行为上的表征。“社会上实际的道德、伦理和规范,绝对是社会内部文化演进的结果。”[5](P295)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一向注重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我国人民的道德水准和道德内蕴伴随着党的事业不断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的行为实践,一直是推动党的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已降,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当下,国民道德素质、价值观念正待实现一个现代性的转型,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成为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伴随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6](P33)。继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本质规定凝练表达为 “三个倡导”之后,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可见,我们党在总结多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更加明确地从价值层面对公民道德建设进行时代创新——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纽带,使公民道德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共通性的现实基础。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指向

“理论建议经验研究的方向,而随后的经验研究则对理论的修订抑或重新思考提出建议,反过来推动了新的经验研究。”[7](P264)我国从思想道德建设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正体现出这种经验研究的辩证发展规律。理性应对机遇和风险的并存,党中央提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 、促和谐的良好风尚。”[8]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存在着内容上的契合性和目的上的共通性。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反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又助推着公民道德建设内涵的丰富和公民道德水准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9](P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明确了党的基本主张、国家发展目标、民族复兴的愿景、理想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公民个人价值追求和根本道德准则。这些价值理念的意旨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不仅存在内容上的一致性、方向上的共同性和理论上的自洽性,而且从二者的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上讲,也存在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指向。

社会美德“就是那样一些利益,通过参照它们(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才确定我们与那些和我们共有着各种实践的目的与标准的其他人的关系。”[10](P2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都是为着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价值目标、价值行为和价值创造。由国家层面观之,意欲通过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国家价值目标,帮助公民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理想的关系。由社会层面观之,意欲在培育公民社会价值准则的过程中自觉培养职业意识。由公民个人层面观之,旨在通过社会成员正确处理行业关系(“行风”)、家庭关系(“家风”)、人际关系(“民风”)。简言之,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其终极价值关怀就是让全体公民树立起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符合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的道德行为规范。二者在目标、志趣、指向上有着共通性。

二、契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路径与载体的一致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是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际遇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路径和载体有着一致性和契合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路径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和公民道德建设都属于人的思想道德意识活动过程。“道德所反映的并不是客体最初自然形态,而是内涵有主体人的情感、经验、利益和需求的客体。”[11] (P3)一个时代的主体道德和价值观,都是建基于该时代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主体实践的精神形态。“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12](P53-54)这种实践精神必然通过某种过程和方法,即路径,来观照当下鲜活的社会实践。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都交融渗透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随着新时期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进行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相自洽与融通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自然而历史地得以培育和践行。内容上的契合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实现路径的一致性。

无论道德建设还是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人脑在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交锋中比较、鉴别、筛选、重构的过程。“仁爱的情感亦是人性中的一个确定的因素,但其表现的途径则依赖于社会的情况。”[13](P153)道德价值观的吸纳,不外乎都来自正规系统的理论教育、群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影响、亲身经历、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等渠道。道德教育实践和价值观培育践行二者共同的路径选择,亦然。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现路径,无论家庭美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单位职业教育,还是社会公德教育,都是遵循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领域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领域显然存在契合、叠加、耦合的场景。同志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14 正如有学者言:“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并不完全如此重大,但是,同它在任何其它地方的影响相比却非常相似。当习惯和风气同我们关于正确和错误的天然原则相一致时,它们使得我们的情感更为敏锐,并增强了我们对一切近乎邪恶的东西的厌恶。”[15](P253)无论理论灌输,还是实践体验,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在全社会形成实践风气和习惯的路径使然。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载体的一致性

道德规范、价值理念都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武器,需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一过程除了需要实现路径,还需要相应的“桥”或“船”,即附着、涵养、承载与架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基于二者内在逻辑,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载体的一致性。

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之一致性的载体,按不同标准可划分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制度载体等。就管理载体而言,在规范管理活动中,把蕴含社会主义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念的行为理念转化为规章制度或法令、条例等,借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文化载体而言,在一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渗透公民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要求。按地域范围划分,诸如网络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文化载体,都发挥着承载和传递社会公德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就活动载体言之,诸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节日庆典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等能达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培育践行效果。就制度载体而言,国家制度、政策法规、司法政策、社会管理、乡规民约、单位规章等都可蕴含道德价值观的制度性要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在载体上有着可共用性和一致性。

三、建构: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在当下迎来了明确的战略指导、理论支撑和发展契机。架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二者良性互动,创新发展的合理化路径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当务之急,务必着力于以下三维路径:

(一)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阵地和意识形态建设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P9)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必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其“掌握群众”,然后转化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力量”。正如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陈云曾指出:“经济工作搞不好,要翻船;意识形态搞不好也要翻船。”[17](P262)当下,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国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上层建筑,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阶级、国家、政党的性质、面貌和利益关系,它能把多种意识形态整合起来,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它能协调文化活动的发展。”[18]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8.19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夯实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撑。加强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践行,把二者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反之亦然。

(二)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对多样化价值观的引领整合能力建设

架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务必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对人们多样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引领整合。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提出及其使命,主要针对当下国际国内思想道德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取向纷乱无序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和多样化价值取向。比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私有化思潮、“普世价值论”等诸多思潮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它们各自以不同形式和渠道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发起的诋毁、攻讦与责难。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巩固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就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而必须与之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正如邓小平强调,“对于各种错误倾向决不能不进行严肃的批评”,“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19]当下,就是要用巨大的努力来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核心价值观对多样化价值观的引领整合能力建设。经由本文前述的路径和载体,力求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良性互动,需要在推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化育涵养中,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价值取向去辨别、批判、改造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在人民群众中逐渐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认同和价值认同。面对当下国际国内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状,我们要遵循“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总之,通过显性的和隐性的道德教育和价值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渗透到群众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20]。

(三)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要彻底把道德和价值观这种精神力量真正转化为改变生活世界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体制保障。因此,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成为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组织管理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形成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把社会公德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这无疑也是架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不可回避的实践问题。为了充分利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践行良性互动的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源(包括各级党委、主流媒体、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正式的机关或部门,以及各种非正式的社群、社区和民间团体、民间组织等活动载体,“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1]需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当下,特别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育践行中坚持党性原则,强化依法管理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形成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在学校、社会、家庭各领域的协同格局。

当然,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新时期,架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得益彰的合理化路径,还有待着眼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中探寻并架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和实践路径。

总之,立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共通性、契合性,构筑二者在相得益彰的创新发展中良性互动,这是一个全民性、长期性、系统性的“铸魂工程”。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从价值层面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致力于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型。当下,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创新发展和良性互动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必将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将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领导地位,必将得以坚持和巩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ALLEN E.BUCHANAN.Marx,Morality and History:An Assessment of Recent Analytical Work on Marx[J].Ethics,,1987,(1).

[3] 郑永年.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4] 兰久富.生活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美) 保罗·R·埃力克,李向慈,洪佼宜.人类的天性:基因、文化与人类前景[M].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4.

[6]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徐尧,李哲民.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8] .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4-29,(1).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10] (美国) A.麦金太尔,宋继杰.追寻美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11] 兰春庆.论马克思主义道德的本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0,(4).

[12]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3] (美)约翰杜威,傅统先,邱椿.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14] .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5] (英)亚当·斯密,蒋自强,钦北愚.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K].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62.

[18] 谢晓娟、郭京龙.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4).

[1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0.

[20]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0.

[21]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2/26/c_133143680.htm. 2015-2-5.

[责任编校:赵立庆]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