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思考以及改革论文(共3篇)

2022-06-08

  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很多人在写这方面的论文,都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写的,而且我们在写作这方面的论文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会去借鉴一些相关文献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欣赏。


  第1篇: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价值、问题及提升策略


  杨栋


  摘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对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以及提升科研工作者专业素质也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缺乏实践基础、理论研究本土化不足以及研究队伍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推进基础研究进程,使应用研究深入实践并高于实践,同时处理好研究工作中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完善科研队伍建设等策略有利于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价值;问题;策略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目的,其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重要时期,应重视这些问题,使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价值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价值体现,也是其主要功能。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有助于培养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并拥有较高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的科研人员通过积极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方式与内容、实习平台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若干问题,从而为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推动企业技术革新


  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是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衍生功能,也是其价值体现。在解决企业技术革新问题上,不仅要重视职教教师的科技研发和创造,还要重视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另外,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力量也不容忽视,它对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产生一定作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产、学、研”实践平台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使高职院校的师生服务企业发展,利用优质的高等教育师资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革新。与此同时,这种合作机制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基地选择问题,达到双赢。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提升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职业院校的设置、招生人数、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实践场地的选择等均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下,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并解决校企双方合作理念、合作方式、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分工、校企双方职责、学生经费保障等若干问题,从而解决校企双方合作的突出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及技术服务,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1]。


  (四)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


  开展科研工作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其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承担着探寻教育发展规律、服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决策、创新教育理念以及指导实践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动力面临着从主要依靠政府推进转向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指导推进的转变,发展模式面临着向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承担着重要使命,它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以及模式等问题,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


  (五)提升科研工作者专业素质


  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升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升科研人员研究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反过来,长期从事科研的人员的研究过程也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者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端正科研态度,提升个人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个人专业素质的过程。因此,积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是提升研究工作者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开展能够提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研究薄弱,很多基础理论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以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是简单的经验总结,缺乏系统的、有深度的理论性研究,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2]。另外,目前学界在一些关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地位和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还缺乏共识[3]。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是一门弱势学科,时间积累较短,研究人员也较少;二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未被充分重视等,多种因素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研究薄弱。基础研究薄弱的现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基础研究薄弱易使教育实践工作陷入盲目性和片面性。比如教学中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关系、学生发展中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问题以及毕业生的升学与择业的关系协调等问题都需要基础研究成果来指导。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出现克服某个片面性倾向后却又走向另外一种片面性的现象。另一方面,基础研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学科建设水平。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基础研究问题薄弱造成的。基础研究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基础研究,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新的学科体系或者交叉学科体系,否则,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也不能实现。


  (二)应用研究缺乏实践基础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其自身具有很强实践性,同时也要求从事研究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发现真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工作者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出现闭门造车,一味地照搬、照抄甚至移植国内其他学科或国外职业教育的模式的现象。因而其研究成果既不能有效地发现并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又不能有效地服务和指导实践,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理论研究本土化不足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严重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如德国享誉全世界的“双元制”、英国的BTEC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的“官学研”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虽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经济大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由于部分研究者没有深入了解我国的国情,存在完全移植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的现象,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具有相对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提出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阻碍。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方式也有所区别,反映到职业技术教育上,表现为各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对我国来讲,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是未来发展方向所在。特别是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历史发展机遇下,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实践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四)研究队伍建设不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目前,科研队伍建设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科研主力集中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科研队伍应均衡分布在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政机关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科研队伍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理论性强但缺乏实践经验,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者实践性强但理论基础不扎实,这都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发挥各个研究机构的优势。二是科研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4]。特别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队伍中,研究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更是突出。如有的研究人员擅长教学、有的擅长科研,还有一些擅长管理工作等。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发挥科研队伍中各个研究人员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是解决科研队伍人员构成参差不齐所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策略


  (一)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研究,破解职业技术教育基本重大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跻身科教兴国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对形成完善的学科布局,培育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科研队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目前的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少。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项结果为例,488项立项课题中涉及职业技术教育共49项,其中基础研究共13项,仅占27%。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讲,要求教育部或省级教育部门在年度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工作中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基础研究要有所侧重,逐步引导研究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另外,对科研工作者个人而言,良好的心态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来讲是比较枯燥的,要求基础研究人员确定自己研究方向以后,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心态。另外,还要树立开放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在所难免的。由于自己知识积累和能力有限,因此要经常与相关领域专家及学者进行讨论交流。同时,还要把握重点,把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如重点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研究”“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等有关内容。


  最后,还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积极从事基础研究或承担基础研究的项目。目前德国已经形成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劳动总署研究所、州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机构、普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以及有关产业经济研究院所的人力资源研究部等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5]。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相比,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研室等官方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内部也成立高职研究所等机构。今后研究工作中,不仅要增加高等院校内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数量,还要为各个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注意分配不同研究任务,以此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研究工作的进程。


  (二)应用研究要深入实践并超越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


  任何问题的研究均面临如何处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来讲更是如此。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者若缺乏教育实践过程,便不会发现和有效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使有些研究者写了某方面的论文,也可能是拼拼凑凑,甚至是移植其他学科的成果,其研究成果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特色,也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团队一定要紧紧围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做课题,做研究,否则其研究便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深入实践涉及到研究内容的选择问题。在研究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的战略展开实践研究。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都是科研工作者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二是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实践研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等问题频频出现[6],这些均要求科研工作者深入社会实践,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问题,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三是要深入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应用研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理念下,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牵涉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开展教育培训的问题,牵涉到企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职的问题等,这些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会阻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除坚持深入实践的原则外,还要坚持超越实践的原则。目前,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内容已经在某些教育行政部门或者高职院校实践中实行或正在实行,其研究属于重复性研究,其成果不能起到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坚持研究内容选择的基础上,应用研究还应起到“鸡打鸣”作用,使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以指导实践的长远发展。


  (三)处理好科研工作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


  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特别是国外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一些先进发展理念、思路或经验与我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问题,是做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不足。在继承与创新关系问题上,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但是若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便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反映在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中,若不能有效继承以及吸收国内外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经验,闭门造车,那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相反,若一味地模仿、借鉴甚至照搬国外的发展理念,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进行本土化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便失去前进的动力,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便成为空想。


  在处理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继承与创新关系上,应坚持在继承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创新的原则,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继承国内外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经验等。第二步,从继承到创新,这个步骤也是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是继承通向创新的桥梁,我们应通过实践,发现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发展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平稳健康发展的策略。总之,通过继承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发展经验,并在实践中由继承走向创新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有效选择。


  (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推进研究进程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前提,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建设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职业技术教育科研队伍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科研人员数量偏少、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以及研究服务能力严重滞后等问题,在现阶段应重点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从而实现在完善科研队伍建设基础上,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科研顺利开展。


  在解决研究人员数量问题上,政府要不断推进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立法进程,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增设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研究单位,提升社会成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水平,吸引相关研究人员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作用以及意义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逐步引导教职工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在解决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问题上,应该认识到各类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均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的相对优势。因此,在科研团队建设问题上,不仅要对专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以及中职院校等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整合,博采众长,建立合理的科研团队结构,还要探索合作机制,以“股份制”形式吸引相关研究人员的参与,使研究人员以自己的“特长”入股,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提升研究成果服务能力方面,研究人员应端正研究动机,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还要在研究过程中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深入社会实践,解决实践中亟待破解的关键难题。另外,高校等有关部门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制定评价标准,对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对研究成果质量差,层次低的研究给予一定的惩戒。


  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高水平的职业院校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科研的服务能力不是科研工作者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与专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等密切配合,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使职业技术教育科研工作沿着科学的、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平和光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发轫于清末民初,经过百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由学士、硕士、博士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立,以比较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社会学等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群正在起步,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和职业教育研究所(中心、院)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专业研究队伍正在形成。但反思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和新时代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职业教育研究最佳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符合个人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的有机结合。当前,选择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为研究对象者居多,缺少研究厚度和深度,导致职业教育研究的虚假繁荣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缺失。二是研究力量薄弱。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专职人员和兼职研究人员数量皆较少,梯队结构不合理,研究素养和整体水平偏低,研究力量过于分散。三是尚未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拥有独立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法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研究往往采用思辨法、问卷法、实验法等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缺乏自身独特的方法论建构。四是成果表达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学术研究活动存在的基础。当前,相当多的职业教育研究在内容上属于未经充分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且不成体系的个人经验罗列和总结,在表达上缺乏逻辑性、流畅性。五是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专著和教材出版了许多部,但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真正独立的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个性化特点的话语较少,没有真正揭示一系列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概念、内在逻辑规律。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引导作用。职业教育学术期刊是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应在选题策划、选稿采稿中扮演好引领者和风向标的角色,引导职业教育研究者坚持正确的研究价值取向、创新职业教育研究方法、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二是充分发挥硕士点、博士点培养职业教育研究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作用。作为职业教育专业研究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拥有相应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校要努力提升培养质量,无相应硕博点的高校应根据学科建设基础申请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点、博士点,以便夯实职业教育研究专业队伍的基石。三是改革以学科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改革内部评价机制,建立以质量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四是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学科成长的基础、学科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文化,塑造研究者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精神、学科理念、学科态度、思维方式等,规训研究者的职业教育研究行为,强化研究者之间的信任、团结、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研究者之间的文化认同和交融,从而增强研究者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归属感,激发研究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3篇: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成就与改革动向探究


  贾蕾(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韩国政府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从政策轨迹、发展成就、存在问题、改革动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动向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韩国是世界范围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已经建立了与其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匹配的较为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本文将从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轨迹入手,详细梳理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其未来改革动向。


  一、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轨迹


  1949年,韩国政府颁布《大韩民国教育法》,强调实施实业教育,在实业教育中要优先发展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商业高级中学、服务行业中专、商业学校、社区学院、广播函授大学和技术大学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要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改革。1953年,韩国政府颁布《劳动基准法》,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这是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历史上的第一个母法。1955年,韩国文教部发了学校课程令,要求学校给初中生增加职业选修课程。1963年,韩国政府颁布《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政府、团体和学校合作,共同支持职业技术培训,提供经费支持。1967年,韩国政府颁布《职业训练法》,要求企业和团体开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973年,韩国政府颁布《国家技术资格法》,要求实施技术技能考核国家标准,并在全国逐步强制推广。1976年,韩国政府颁布《企业员工培训法案》,要求企业员工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1981年,韩国政府颁布《职业培训法》,要求中型和大型企业设立技能培训班,以培训员工的技能,要求产业人力管理公团担负职业培训指导的职责。1989年,韩国政府颁布《技能奖励法》,要求国家和地方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技能竞赛大会。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技能大学法》,要求技能大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1999年,韩国政府颁布《职业提高培训法》,要求职工参加职业课程培训,要求培训机构开发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2001年,韩国政府颁布《终身学习法》,鼓励公民终身学习,要求社会提供平等的学习资源。2003年,韩国政府颁布《关于产业教育和产业协调促进法》,要求职业技术培训要为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技能人才。2004年,韩国政府颁布《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法》,要求相关组织机构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改革促进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高。2007年,韩国政府颁布《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修订案》,设立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全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与此同时,韩国各地方政府也结合地方的实际,制定了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法律相对应的地方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法规和制度。


  从以上韩国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从大韩民国建立起始,韩国政府就十分重视政策和法律制度在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规划中的价值。韩国之所以从二战后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层面可以归功为韩国政府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法制体系建设的结果,重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开发和发展的结果。


  二、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巨大成就


  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比较完善,专业和课程设置合理,校企合作优良,经费投入有保障,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1.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


  完善学制体系,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互联互通,是韩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韩国普通教育侧重于学生学历的培养,而职业教育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韩国将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先导未来能力的韩国人”。韩国政府为了应对国内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尝试着进行普教、职教“两轨一体化”运作机制的改革。一方面要求普通学校要给学生积极灌输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增设各类职业学校,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技术培训。职业高中和工业高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读学生人数有了快速的增加。职业中等学校与普通中等学校就读学生的比例从1990年的68∶32逐步调整到1995年的50∶50。


  韩国学制打通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的联接,学生可以自由流动。韩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属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各类在校学生,还是各类在职职工,都可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可以升入高等职业大学,也可以升入普通大学。高等专科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产业大学,也可以继续攻读普通大学。产业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职业的研究生教育,也可以选择攻读普通的研究生教育。普通学校毕业生可以选择普通大学学习,也可以选择高等职业技术大学接受职业培训。各类学生可以选择先在社会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报考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培训,也可以选择接受了普通大学教育后再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位制度完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相应的准学士、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专业学位。[1]这样各类学生既可以增长职业能力,又可以获得学历,普通教育学制和职业教育学制相互衔接和贯通。


  韩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方式十分灵活,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高等专科大学既面向职业高中选拔学生,也面向普通高中选择学生。高等专科大学的选拔标准侧重于学生的潜在的职业能力。考试内容侧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既要测量学生的知识和理论,又要测量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优先考虑。产业大学的录取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表现,高等专业大学可以对口升学,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产业大学接受职业培训。


  2.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


  健全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设置专业、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形式等都需要科学操作。


  韩国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专业齐全、调整自主、适应当地需要的特征。韩国是以农业、工业、商业、海洋和渔业等为主要产业的国家。专业设置涵盖韩国产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包括农学类专业11个、工业类专业18个、商业类专业4个、水产与海运类专业7个、家政与实业类专业5个。韩国职业技术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毕业流向和就业情况来自主调整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招生人数。职业技术院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教育实力做到专业特色化发展、错位化发展,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有着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


  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立足地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需要来设置和调整课程。学校摒弃学术型的普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注重应用型、实用型课程。要求职业学生达到“能知、能做、能动”的教育目标,即学生要理解修养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知识,要有设计、制作和制造的技能,要有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及时行动的机智。在课程类型上,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的各个专业都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选修课程可以由学生自主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取向,自主选课,这有利于学生社会知识的拓宽和职业生存能力的增强。


  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的教学注重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在一些大学,理论课程的比重只占总课时的30%—40%,而技能训练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为60%—70%。学生的实验、实习、实际技能训练、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等课程占据了大学的主导位置。如,京徽道职业专门学校修养课、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课时比例为10∶28.8∶61.2,京徽道农民教育院修养课、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课时比例为10∶24∶66。


  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的教学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韩国职业技术院校有着注重社会实践的传统,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频繁,组织比较严谨。组织学生到社会、社区、企业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熟悉未来的社会、工作环境,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职业院校每个学生毕业时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在学校或社会展览中心公开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向社会和企业推销自己。


  职业技能竞赛是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一大特色。韩国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竞赛程序和办法比较完善,选手培训和活动组织比较规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分为地方性职业技能竞赛和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地方职业技能竞赛由直辖市、道政府组织,每个竞赛工种的前3名选手获得相应的奖励,并可以被推荐参加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分为个人奖和小组奖,竞赛工种众多。[2]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是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韩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管理系列,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待遇也不错。近年来,高学历的人才当教师的比例在逐步上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因此得到提高。各职业技术院校注重教师实践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进企业和工厂,参与企业和工厂的科研、生产和管理。


  3.校企联合办学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行业组织共同打造合作办学共同体,韩国政府注重发挥各相关主体的积极作用。


  韩国政府重视企业的作用,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实施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现场实习具有义务性和强制性,职业院校学生须参加实习实践,产业界顺提供必要的条件,协助学生现场实习。职业院校实行“2+1”学制,学生可以在职业院校学习2年,然后在企业实习和训练1年。企业作为现场实习的相关单位,要指定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对实习生的实习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学校可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企业可以接受学校的毕业生。企业技能型人才可以担任技能学科的教学或指导,学校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现场进修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校企联合办学“2+1”学制的实施,不仅密切了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双边关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上岗创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是政府、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第三方组织。“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由地方政府牵头,由学术界代表、产业界代表、社会团体、民间代表等组成。“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可以财政支持办学水平好的职业学校,对办学水平低的学校可以减少财政支持,可以增加不积极进行职业培训的企业的相应税金。这样以来,产业界、教育界、民间组织的合作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4.经费投入和财政划拨


  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费保障上,韩国政府采取多管齐下,多方筹措的政策,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和院校共同投资的经费体制。


  政府的经费投入是保证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的条件。韩国政府注重财政划拨支持职业教育设施扩建,在“经济发展特别会计”目录中调拨专款以保障职业技术培训经费和设施扩建。[3]1997年以来,韩国政府积极筹措人力发展国家基金,每年筹措量达2500亿韩元,这笔资金全部用于公民的职业技术培训。[4]韩国政府鼓励利用银行贷款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贷款主要流向公立职业技术院校,包括公立职业高中、公立专科大学以及公立产业大学。政府负责偿还利息,职业院校只负责偿还本金。充足的资金大大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设施。


  企业税金也是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费的来源之一。1000人以上大型企业必须开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在职员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1000人以下中小型企业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雇佣保险金,交纳数额为员工平均工资的0.75%。


  在职业院校收费问题上,韩国政府管理比较严格。各学校一律不得自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公立职业院校不得擅自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韩国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5]一些职业院校专门招生贫困家庭子女、失业家庭子女,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目前韩国政府不断增加奖学金的最高数额,并不断增加奖学金的受惠面。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奖学金比例普遍高于普通学校,约有60%的职业学生能够获得奖学金。在公立职业院校,约有10%—15%的学生获得免学费入学的机会。


  在家庭个人所得税问题上,韩国政府规定,家庭用于子女和父母职业技术培训的支出部分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因此,父母不仅支持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自身也会因职业能力问题而主动接受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时会享受一定的优先权。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在新生录取时优先录取优秀职校生,并且可以免试录取。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就业时可以不必再参加职前培训。


  三、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障碍


  目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1.行政机关缺乏管理能力


  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教育部都设有职业教育局这样的专门机构。而在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是分开的,职业技术教育由人力资源开发部管理,职业技术培训由劳工部管理,韩国教育部内部没有设置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机构。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方面缺少宏观规划、统筹和协调,容易造成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由于韩国政府没有及时统计劳动力需求变化的详细信息,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学校难以掌握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的准确信息,从而在实践中很难及时地调整招生计划、专业和课程设置。


  2.韩国私立职业学校数量多,国家经费投入过少


  日本94%的高等专门学校是公立学校,美国87%的这类专门学校是公立学校。相比之下,韩国93%的专科学院都是私立学校。教育部也无力对这类私立学校财政援助,致使其经费严重短缺。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用房和实验设备难以及时更新和维护,导致师资流失比较严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由于缺乏适当的教育设施、先进技术设备和娴熟的操作型教师,使得学校自身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


  3.学校和企业间责任不明确


  学校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上,企业则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上。但由于韩国人学历心理过重,太重视学历,学校和企业很难把握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关系。许多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了迎合学生的学历心态,仍然把升入普通大学作为教学目标,仍然灌输基本理论知识,而忽视职业技能训练。许多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普通高等教育,而不选择就业。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着与一般普通大学相类似的学历教育,没有把重点放在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上。这必然会引起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上的矛盾和冲突。劳动力供求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人才短缺,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失业率高于社会整体失业率,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四、当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改革动向


  当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正朝着动态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的方向迈进,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的贯彻实施和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


  1.重视基础能力的教育


  产业结构不断市场化调整和提升,导致旧的职业、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职业、新的岗位不断涌现。以前的职业技术培训往往侧重于训练单一岗位所需的简单技能,如今由于岗位技术的复杂化和综合化,专门的单一技能无法满足复杂岗位的技能需要。从事任何一个工作和岗位都需要劳动者具备通用基础能力。劳动者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与人合作,能够创造性地工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而这些基础能力的养成需要从小学和中学开始,错过了基础学校的基础能力教育,成人很难改变已经定型的思维方式。而在成人期再进行这些通用能力教育,韩国企业认为这是一个额外的负担,培训效果也不好。


  现在韩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基础能力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鼓励中小学校进行基础能力教育,使学生从小具备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韩国由于国小物乏,所以在国家发展问题上常有忧患意识。在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上主张劳动者只有认真劳动、产品创新,才能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国立民存。如:仁德专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情操和创新技术;首尔女子商业高等学校将“有道德、会生活、会创造”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东洋工业专科学校则专业技术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并重。


  2.改革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组织实施程序已经规范化,技术支撑系统已经现代化。国家要求,一些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获得证书的学生在求职时具有就业优先权。韩国目前已经在16个行业的276个职业当中制定了国家能力标准。[6]为了简化职业技术资格种类,韩国政府将资格等级分为技能士、技能师、技士、技术师。韩国政府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每年对职业技术资格工种进行及时的调整,低等级的职业工种被不断取消,高等级的职业工种不断增加。


  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方面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改革教育课程设置。院校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并不单纯由院校决定,由行业、企业代表和职业技术教育界的专家共同讨论决定。修完规定的职业技术培训课程,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被自然地授予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7]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之间的相互沟通,确保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应用性、实效性。在职业技术资格制度管理方面,韩国政府改变了政府的单一管理主体,鼓励民间组织参与职业技术资格制度的管理,实施政府和民间的多元化主体管理。


  韩国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改革显著地提高了职校生的就业成功率。根据韩国一民间组织的统计,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为90.12%,而普通大学生的就业率为52.28%,普通高中生的就业率则低于50%。[8]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改变了人们学历之上的社会观念,也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3.职业技术培训趋向终身化


  二战以来,韩国企业员工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和频率逐渐增加。一次性接受教育和培训而终身胜任工作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持续终身的观念开始逐渐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离职或在职期间,可以到社区学院、专科大学、产业大学、研究生院等继续学习。社区学院、专科大学、产业大学、研究生院等可以招收各种类型的学生,全日职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都可以获得毕业证书。目前,社会已经步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阶段,公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年龄逐渐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普及和深化,工作—学习—工作—学习的生活被许多人接受。[9]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的网络远程教育被职业院校所重视,任何公民都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场所进行某一课程的个性化学习。开放大学、电视大学等新型大学应运而生,传统的职业高中、专科大学和产业大学开始采用网络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开放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互认和学分银行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目前韩国政府正统筹规划各类教育资源,鼓励各类教育资源相互沟通和衔接。无论学生基础和学习背景如何,学生可以采取各种学习形式,只要修完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都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这样,学生和公民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全民化和终身化。


  目前,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日趋成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应该借鉴韩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应深入研究韩国政府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体制、经费体制和管理体制,研究韩国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体制、学校体制、课程体制和教学体制,研究韩国民众的职业心态、学习需求、学习途径,研究韩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劳动力供需结构,学习、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韩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加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