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冠期刊网

镜头叙事建构下中外影片艺术鉴赏研究

2022-06-08

  摘要:本文以抗战影片为例从镜头叙事建构角度分析中外影片艺术特征,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中外抗战电影中存在的异同点,从中外电影对此事件的记录和描述进行比较,并对此进行分析原因。镜头的拍摄和画面的剪辑都涉及多方面知识,因此就此分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镜头叙事;中外影片鉴赏;抗战影片


  电影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的其中一个选项,它主要研究的领域是: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沿袭传统小说叙事学的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推广,电影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日益紧密。从电影的角度来解读历史,探究中外抗战电影及其背后的社會与故事。尤其是中外抗战题材电影的比较研究,对于战争电影的产生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机制,国家的工业和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提供了一个新的独特的视角。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它与中国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主要参与者,作为文化输出大国,它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向来独领风骚。而中国,作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与之相关的电影作品也不再少数,两国在战争电影主题方面既存在着共性,又各有特点,值得文化研究者们加以深入探究。


  在国外,西方抗战电影尤其是好莱坞战争电影,不同于中国的战争电影讴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之类的教育作用,它往往会通过一个人物的故事或情感来思考战争,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抗,从而揭示出战争对全人类造成的灾难,表明影片创作者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类电影往往“在重现具有视听冲击力的战争场面后又张扬了人性的良善,以及对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恐惧,自然命运等超越国家、民族的深层思索。”自从抗战电影产生之日,电影界便不断涌现出优秀作品,电影人们也开始了相关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代的进步,相关研究收获颇多。第一:对战争电影史的研究成果。有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电影》,美国电影史学家约翰·贝尔顿的《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篇章《民意而战:宣战和战斗电影》以及布洛克·加兰的《美国战争电影:艺术与现实的平行》等。第二:对具体创作者以及电影文本的研究。2001年由著名导演迈克尔·贝指导的电影《珍珠港》以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为题材,再现了美国人心中难以消除的战争阴影,在全世界大获成功,美国的影评人评它为“新世纪战争电影的史诗”。影片将一对兄弟的感情纠葛放置在战争的大背景中,告诉人们,爱与责任,而非战争,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我国,以抗战为主题的题材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抗战影视剧无论是从艺术、历史、政治、社会需求和观众需求等多角度来说都是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纵观我国抗战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时期抗战影像以达记录片和故事片为主,大多具有真实性和很强的时效性,即使是故事片也以真实的事件为背景展开故事;第二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由于这个期间我国的影视事业几乎停滞,第二时期以“十七年”电影为研究重点),这一时期的抗战影视剧叙事模式单一化,模式化,以表现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迅速成长为人民英雄,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和英雄主义为主,同时也是以平民人格的快速转变来表现党的思想的强大的力量;第三时期则是从1976年至今,这一时期的抗战电影摆脱了种种限制和束缚,作品开始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也由简单变成复杂,甚至刻意展现人物缺点,将抗战人物还原为真实的,摆脱了以往“神化”的展现。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尤其是曾经的战争参与国纷纷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缅怀历史,牢记过去,珍惜和平。作为文化从业者,笔者从抗战电影这一艺术文化形式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不易。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电影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它们以悲壮恢弘的场面,崇高的民族情感,真善美的人性感动了无数人。不管是国外的《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珍珠港》、《钢琴师》,还是中国的《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黄石的孩子》、《集结号》等影片,它们的成功与大受欢迎,甚至成为经典,不仅是电影拍摄技巧与手法的功劳,更是因为它们的内涵与意义,反思战争,宣扬和平,推崇人道主义。


  现代叙事学出现在法国的20世纪。叙事学(法文中的“叙述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从定义上看,叙事学主要是研究文学各种作品叙事的科学,但是经过探究这总定义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从研究的主体或对象来看,叙事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叙事作品”,而实质上也是很难对其进行界定。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托多罗夫最早提出了“叙事学”这一概念“……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在学术界此前更早对于叙事学已经有较为完整的框架。在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下,叙事学应运而生。结构主义指出在观察事物时不能仅仅在局部去考察,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从共时角度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这一研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面叙事学的研究。


  一、相同性与差异性


  在战争电影中,中外文艺工作中有些共同的叙事方式,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下面以对南京大屠杀的叙事为例。相同性方面,在叙事背景与叙事内容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在时间上都是对同一个事件的叙事,南京大屠杀都是以1937年的南京为背景,因为南京政府已经撤离,以城内仅存少数中国士兵以及手无抗击之力的和无数的无辜百姓,他们面临的将是惨绝人寰的屠杀。中国影片(《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与国外影片(《拉贝日记》、《张纯如》)的叙事内容大致相同,中外电影都叙述了日本的杀戮与奸淫、受害者的悲痛与无助、西方人的英勇与善良等内容。中外电影中南京大屠杀的叙事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艺术的差异和叙事主题的变化两个方面。


  二、叙事艺术的差异


  从叙事学角度看,中国电影的视角比较多维度,不是某个个体角度的展现,从多人视角去反映历史,特别是战争电影中尤为突出,展现战争的残酷,全方位记录了人们在战争中所受到的苦难,而西方电影在战争描述上多采用个体角度视角去展现,用某一个人的即主人公的眼睛去展示大屠杀的残酷。《张纯如》与《拉贝日记》两部电影都采用传记式的方式,通过表现个体的英勇和无畏来展开战争内在的民族、信仰等更深刻的问题。


  西方电影在战争表现方面常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展现,有时用黑白写实的纪录片形式,极具真实感,《拉贝日记》是在拉贝先生的日记基础上做成剧本拍摄而成,其真实感是非常强的,《张纯如》则是用百分之百真实的镜头来反映各方经历,它将演员的拍摄、手机的录像、真实的报道等多方串联,构成了具有历史性和真实性的纪录影片,所以它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然后再中国电影中,则更加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与情节的浪漫性相结合。比如《南京,南京》用黑白纪录片的写实镜头表现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场面,《金陵十三钗》是以一个女孩的自我陈述展开的,其叙事手法十分巧妙动人。


  三、叙事主题的变化


  在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表现时,中外战争电影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主题上有一定区别。我国电影在表现战争题材这一类型时多为歌颂革命军人的英勇精神,表现他们舍生取义的革命主义传统,对敌人是无情的批判与讽刺,例如在《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等多部中国电影可以体现出来;而西方电影在涉及到战争题材时除去对人性的批判外,更多的是从多角度,如政治、经济、历史、民族等方面分析战争产生的原因,最终是对战争的反思,例如《拉贝日记》以及《张纯如》都可以看出。


  另一方面,我国战争电影更强调爱国主义的教育,更多展现中华儿女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对于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给予中国的帮助虽有提及,但比重较少。《南京,南京》主要情节是日本残酷的杀戮、国人英勇的反抗及人性的复苏;《金陵十三钗》叙述的是中国特殊群体曲线救国的过程。而西方战争电影更多反映的是不断的进行反抗,寻求正义的实现,注重场景的重现,更加真实,电影也表达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帮助和对屠杀的认知,对中国人的抗争几乎未多作描述。如,《拉贝日记》的情节是拉贝如何设立安全区保护难民;《张纯如》则是从各方面的视角真实反映和分析大屠杀的历史及影响。


  四、国内外电影差异的深层原因


  (一)经济原因


  几千年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自给自足,老百姓比较容易满足,这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至今,在抗战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金陵十三钗》以及《南京,南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电影场面悲惨,最后能够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人屈指可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但依据我们的心理,只要能有一个人存活下来,就有了希望,可见中国人的心理是极其容易满足的。但是在西方国家战争电影中,由于他们资本主义商业社会,需求利益的最大化,寻求向外扩张,不似中国的小农经济结构,他们抱负更大,野心更大。从《拉贝日记》可以看出,国外人的思想不是想要拯救一个两个,而是拯救一群人。


  (二)政治原因


  中外电影因为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产生了差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信仰共产主义,因此在电影的内容及形式上不能有悖于此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而且电影属于宣传手段,要符合国家的大正方针,反映在战争电影中情节上大都涉及爱国主义的宣传与传播,比如:而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张民主自由等精神,在抗战电影中会有这一方面的体现。如:


  (三)文化原因


  文化差异导致电影中表现手法的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无神论,大多数人是不信神的,少数虔诚的信徒(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处在市场转型时期,中国人更为务实,而西方国家多为基督徒,因此在战争电影中,除战争场面外,还有有关忏悔和救赎的意识。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天人合一,电影中常常通过环境的渲染来表达情感,而西方战争电影中更加的直接,强调实际,因此造成了电影表现方式的不同。


  (四)环境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有广阔的疆域领土,地理跨度大,基于这一地理环境原因,以及农业经济中国自古以来缺乏开疆辟土的传统。从自然环境上而言中国相比其他国家不处于劣势,然而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特别的发展,经济的不发达造就了环境的贫困。因而,反映在电影中,不像西方电影中多为英雄式的人物凭一己之力拯救地球,中国电影中主角多出身平凡,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西方国家为海洋性国家,土地资源受限,只能朝向大海,因此他们具有了冒险的精神,勇往直前,这是海洋性国家所具有的特点,这要求个人主义,奋斗等品质,因此在外国电影中常常出现英雄人物最后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拉贝日记》就是其英勇主义的一种讴歌,拉贝先生拯救了数万名中国百姓,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


  在和平和发展的年代里,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勿忘战争的苦难。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70周年,重述抗战历史,宣传抗战精神,这是契合政治语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通过电影语言对中大革命历史实际那的回顾和再现,使得青年一代更真实的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激情,让青年人牢记历史,不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弘扬爱国主义思想。


  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部分,中国军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是西方国家二战史的描述中,中国战场的作用被有意无意的淡化了。我们的电影在对那场战争的表现上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比较我国与国外抗战电影的共性和个性的角度出发,在寻找具有中西放观众接受的普世价值背景之下,解读出我国抗战影视座屏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因素和文化内涵,揭示出抗战题材电影作为一种建构性的文化力量,在形塑中华民族的国族身份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所一的重要作用和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通过解构中国抗战为主题的影视剧,分析我国抗战片的民族性问题以及发展模式的弊端,在人类普世价值观的理念的观照下,重视个人化叙事的情感性,寻求大众消费文化下艺术和商业的平横,顾及民族接受心理和体现人文关怀,挖掘救赎的主题以及得到民间记忆认同等的方式为中国构建历史记忆的影响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路,这有利于提高国产抗战主题影视的观赏性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雍晴,唐雪莲.影像叙事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历史维度[J].电影文学,2011(11). 

  [2]赵孝思,沈亮著.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3]邹颉.叙事嵌套结构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4]韩振华.另一種叙事:影像中的1946~1949[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5]侯西岳.极致长镜头——影像叙事的另一模式[J].声屏世界,2010(09). 

    作者:李芳媛


论文中心更多

期刊百科
期刊投稿 期刊知识 期刊审稿 核心期刊目录 录用通知 期刊版面费 投稿期刊推荐 学术问答
基础教育
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小学数学 中学数学 小学英语 中学英语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政治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科学教学 音乐教学 美术教学 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 班主任管理 校长管理 幼教 教育管理 微课教学 作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设计
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 外科医学 预防医学 妇科医学 检测医学 眼科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论文 口腔医学 中西医 中医学 外科 护理 基础医学 急救医学 老年医学 医学实验 儿科医学 神经医学 兽医学 肿瘤医学 综合医学
职业教育
教育学原理 电影文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学管理 高等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育毕业 中专中职教育 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 学术研究 大学教育
药学卫生
社区门诊 医药学 医患关系 医院管理 疾病预防 保健医学 公共卫生 医学教育
文科论文
农业经济 工商管理毕业 会计毕业 行政管理 法律毕业 市场营销 经济毕业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物业管理 新闻学 企业管理 金融银行 社会科学 食品安全 办公档案 审计学 税务税收学 外国文学 哲学
理科论文
机电毕业 土木工程 计算机毕业 电气毕业 建筑毕业 电子商务 工程毕业 设计毕业 机械制造 汽车毕业 园林毕业 农学毕业 数控毕业 软件技术 水利工程 环境生态 畜牧渔业 化工毕业 科技创新 石油矿藏
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摘要关键词 目录提纲 论文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其他 论文答辩
职业论文
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财会论文 管理论文 医学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工业论文 建筑论文 农业论文 水利论文 计算机论文 社科论文 机械论文 生态环境 中西文化

先发表后付款 不成功可退款

权威机构认证 专注期刊10余年 1000余家杂志社长期合作

缔冠期刊网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1998- 缔冠期刊网